一双手的人生哲学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老师:同学们小时候都会念这首儿歌吧,“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学 生:(齐说)“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蔡老师:你的手会创造吗?
  学 生:我的手会弹钢琴。
  蔡老师:弹钢琴包含着情绪的再创造。
  学 生:我的手很巧,我会绣十字绣。
  蔡老师:十字绣蕴含着很多绣法的创造。
  学 生:我的手会组装复杂的玩具模型。
  蔡老师:那也是一种需要构想能力的创造。
  学 生:我喜欢养花,我的手养出来的花儿开得都很鲜艳。
  蔡老师:很好!你有一双创造生命的手。今天,老师也要介绍一双会创造生命的手给你们,这双手创造了26万多个生命!
  【课件呈现】一双终年劳碌、满是裂纹的手
  学 生:啊!这是谁的手啊?
  蔡老师:这是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学 生:老师,这手看上去好大啊!
  蔡老师:你挺善于观察的!这双手的确挺大的。具体有多大呢?我们请课文《一双手》的作者姜孟之来帮我们量一量。(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学 生:这双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蔡老师:我们每个人的手有多大呢?自己也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再与同桌比一比。
  学 生:我的手长16厘米,宽7厘米,厚1.4厘米。
  蔡老师:你的手与张迎善同志的手相比,那真算得上是“小巧玲珑”了!
  学 生:我的手不仅比他小得多,而且也比他细腻得多。
  蔡老师:这一点我倒是百分之百相信的。那么,他的手会是怎样的“粗糙”呢?
  学 生:他的手“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蔡老师:“三节老甘蔗”是什么样子,不难想象吧?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除了“手指特别粗大肥圆”像老甘蔗之外,它们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学 生:颜色也像,都是褐色的,有点像木头的颜色,“纹络又深又粗”。
  学 生:关节处都鼓出来。老甘蔗是自己长出来的,但是张迎善同志手上缠的是线。
  蔡老师:观察得真细致!你说他的手上为什么要缠着线呢?干活儿也不方便啊。
  学 生:没办法。张迎善的手栽树时要不停地往土里插,手都裂开了。贴胶布、涂手油都不顶用,只好缠上线了。
  蔡老师:总的来说,张迎善的手有哪些特征?
  学 生:(齐说)大、粗、硬、老、干、厚、颜色深。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大、粗、硬、老、干、厚、颜色深)
  蔡老师:但是我觉得这双手看上去不够美观,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你们同意吗?你们是怎么评价这双手的呢?
  学 生:这双手既丑又美。表面上是丑的,实质上是美的。
  蔡老师:你这句话很有辩证性。我们看事物的确不能只看表象,而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你能具体说说这双手的美体现在哪里吗?
  学 生:这双手的美体现在它的价值上,“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蔡老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学 生:这双手栽了26万多棵树。这些树美化了祖国,创造了财富。
  蔡老师:祖国的绿色宝库是美的,这种美是以张迎善手的“丑”为代价换来的。中国有个成语叫“美玉出乎丑璞”,意思是说,美玉是从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丑陋的玉石中雕琢出来的。丑的表象常常掩盖了美的本质。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种创造美的精神,从艰苦的劳动和奋斗中,发现美,赢得美,享受美。同学们还能如何评价张迎善的这双手呢?
  学 生:这是一双创造美的手。
  学 生:这是一双造福后代的手。
  学 生:这是一双造福全人类的手。
  蔡老师:此刻,你对张迎善同志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学 生:他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学 生:他是一个勤劳能干、淳朴实在的人。
  学 生:他是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人。
  蔡老师:假如张迎善同志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你借鉴下面这段颁奖词,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注意: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100字左右。
  【课件呈现】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学 生:创造绿色不畏艰辛——张迎善
  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普通得就像林场里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可他每天能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他的手纹络又粗又深,老茧布满每个角落。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蔡老师: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一双手”极为全面地折射了张迎善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高尚人格。我们要学会借鉴这种抓住典型特征、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其他文献
文章的主题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犹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由此可见健壮“骨骼”的重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由“内容”、“语言”和“结构”三大块组成。“结构”又可以分为4~5个等次,其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文章是否完整;2.详略是否得当; 3.层次、线索是否清晰;4.照应是否紧密;5. 过渡是否自然;6.行文是否
腰鼓是北方古老的传统民俗娱乐舞蹈,融入了击乐、舞蹈、武术、体操等,在庆祝丰收、欢度春节时,只要心情高兴,随时随地都能敲起来,其观赏性强。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把腰鼓作为音乐特色项目。当接到这个任务时,我脑中闪现了无数的问号。音乐专业教师就我一人,普及人手在哪?腰鼓不是我的专长,资源在哪?……而这无数的问号就是我的腰鼓教育教学之路的开始。  一、那些困难与挫折  1.腰鼓社团组团困难,学生流动性大,坚持
一、 剖析中考题  (2015·江苏常州)如图1是根据某公园的平面示意图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园的入口位于坐标原点O,古塔位于点A(400,300),从古塔出发沿射线OA方向前行300 m是盆景园B,从盆景园B向左转90°后直行400 m到达梅花阁C,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  【思路分析】“盆景园B向左转90°后直行400 m到达梅花阁C”,由这个条件可得:∠CBO=90°,于是,我们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基础的理论知识教授活动,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主要动力,只有老师加大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就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创设相应的
生甲:韦老师,我们在自学课文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那就是我们都知道《鼎湖山听泉》的重点是写泉水,可是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听”这样一个角度呢?  师:你学习语文很会动脑筋,关注到了作者感知和表现景物的角度。很好!我们知道,常见的感知和表现景物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可是课文主要从“听”这个角度来写鼎湖山的泉水,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生乙:我觉得课文里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的。比
一、复习建议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最后阶段同学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当天的作业量就很大,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复习。很多同学的复习基本上是跟着老师的安排走,然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针对全班学生的,大家还应该根据各人自身的情况,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如每天适度安排背诵单词的时间;根据老师的上课情况,定出自己的复习进度;挑选一到两份资料,选择性地安排每天完成的内容;等等。    2.注重词汇复习
老鼠故事多    我是小松鼠。
一、 基础练兵场  1.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风烟俱净 (4) 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5)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 似曾相识燕归来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练(炼) 底(砥) 诚(忱) 萃(粹) 3. C 4. C 5. 能结合阅读体验1分,理由充分合理1分。 6. 第2句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第4句删
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则是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几年相比,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在取材、题型等方面呈现出“稳中有变”的趋势,即在沿袭前几年命题风格和亮点的同时,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一、 文本取材方面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文本选择至关重要。拿什么样的文章给考生读,直接关系到“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质量的高下以及检
摘 要: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教育领域中也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能够有效创新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及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在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实际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研究。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