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侄女眼中的周恩来夫妇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保章、周保庄兄妹是周恩来五祖父周鸣鹿(谱名骏庞,字敦甫)的曾孙辈。他们的祖父就是把周恩来带离淮安的周恩来三伯父周济渠(谱名贻谦,后改名贻德,字劼之),父亲周恩彦是周恩来的堂弟,大排行第十三。周恩来行七,按家乡习俗他们喊他七伯,喊邓颖超七妈。
  他们与周恩来、邓颖超都有过像平常亲友之间的交往。下边这篇回忆录就是周保章兄妹回忆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读了能体会到周恩来夫妇对侄儿、侄女的那份亲情。
  
  周保章的深情回忆
  
  “请到原单位报到”
  1938年,七伯周恩来以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的中共首席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和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武汉,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和与国民党谈判等工作。当时,刚好我们一家都住汉口,因此两家人过从甚密。七伯利用我爷爷的身份和我父亲在国民政府粤汉铁路局基层任职的特殊关系,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一架秘密电台设在我家二楼上,由童小鹏直接领导负责。(童小鹏曾回忆说,当时,国共合作抗日,设在武汉“八办”的电台可以与蒋介石的总统府和延安的中共中央直接联系。但周恩来历来心细,他怕出现万一,所以在架设了公开使用的电台后又在周恩彦家架设了一架秘密电台。——本文整理者注)我们几个年纪较小的兄弟姐妹们被严格告诫:不许上楼玩耍!
  1938年末,日军进犯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随之撤往广西桂林,我们一家也跟着迁到了桂林,并住进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的大院。七伯每次到桂林,与我父亲等总是朝夕相处,有着谈不完的话和说不完的事。
  1939年春,七伯受党中央派遣,赴皖南处理新四军的有关问题,同时他又打着回浙江绍兴省亲祭祖的旗号,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46年初,国民党将要还都南京之前,中共驻重庆代表团亦随之东迁,七伯在百忙之中约我父亲去重庆,兄弟俩从深夜一直谈到黎明,并决定将我和我二哥周保常送往革命圣地延安。后因时局急速变化、长江春汛涨水和其他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成了我们兄弟俩终生的遗憾。这样,我们都只好跟着父亲在国统区上学念书。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蒋家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不保夕了。这时,共产党方面通过地下党的活动,希望我父亲留下,而国民党方面则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因此,还在湖南衡阳时,国民党特务因为知道我父亲与七伯的这一层关系,就整天影子似的跟踪、监视我父亲的一举一动。后来,特务们就向我父亲摊牌:是坐牢还是加入国民党,必须二者选一。父亲望着我们5个都未成年的兄弟姐妹和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国民党特务,被迫选择了后者。但是特务们并未罢休,又将国民党的区分部委员一职塞到父亲头上。父亲的这段历史,是建国后在我们要求入党受牵连时,七伯通过有关方面要来父亲档案时知道的。这是我父亲的一个错误选择,但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结果我们全家只好随着国民党粤汉铁路局跑到广州。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州城。我父亲从新闻里听到七伯已经在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担任政务院总理一职时,十分高兴,对我们说:“你们的七伯现在是新中国的总理。总理就是过去的宰相啊!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权力大着哩!我们赶快和他联系。”父亲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广州的邮政业务一恢复,我父亲就向北京发了电报。七伯的回电也很快就来了,但却只有令人失望的短短7个字:“请到原单位报到。”
  父亲收到电报时,愣愣地端详着,刚好我也在场。当时我已是个参加革命活动的中学生,对这件事印象太深了!
  
  “同志加亲戚”
  我是在解放前夕读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秘密活动的。大陆一解放,就在学校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员,还成了学校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一名干部。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由组织上保送到军事干校。
  1950年我参军后,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受到了正规、系统的教育,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一直遵循着七伯对亲属的要求:不论任何时候,也不论在任何地方或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组织上和他人暴露与他的这层关系。
  1938年在汉口时,由七伯的同学和好友赵光宸等人提议,经我父亲和七伯、七妈同意,我和我妹妹保庄被过继给七伯、七妈作为他俩的嗣子女。而且还进行了磕头拜祖宗等一系列过继承嗣的仪式。仪式是在汉口大石洋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楼顶凉台上进行的。仪式结束后,七妈邓颖超还高兴地右手抱着我妹妹保庄,左手搂着我一起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纪念。(本文整理者就此事曾询问过当事人赵光宸的长女赵忠绮,她证实确有其事,但是强调说,周恩来当时不在场)我的二哥保常、大妹保芳和赵光宸的两个女儿赵忠绮、赵忠绩等也都参加了那次合影。七妈一直保存着这张照片,赵光宸的女儿赵忠绮也保存有这张照片。赵忠绮至今还记得我们兄妹过继的事。当时我和妹妹都还幼小,还都不知道过继之类的事。现在想来,七伯和七妈很可能是出于当时斗争的需要。因为自解放后,我们兄妹多次和七伯、七妈见面、谈心,七伯、七妈还让我们去西花厅,和他们一起生活过,但他俩从没有再提起武汉过继的事。而我自从成长为一名普通革命者之后,似乎也明白了这里边的一些道理:当时处于全民族抗战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一边口头喊合作抗战,一边又千方百计地削弱共产党的力量以达到最终消灭的目的,因此他们不断开动宣传机器,胡说共产党“共产共妻”、“六亲不认”等等,造成国统区许多人对共产党人的误解。这样,七伯通过1938年的“武汉过继”到1939年的“绍兴祭祖”这两件中华民族的传统做法,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的谣言,让广大国统区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而更加有利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因此,我在后来与他们的交往中,也从没有向他们提起过这件事,只是七妈曾在和我个别谈话时直接说过:“保章啊,我们不仅是同志关系,我们还是亲戚。”她是不是指的这件事我没有追问过,也没有必要去问。但是,也许正因为我和两位老人有这种“同志加亲戚”的特殊关系,所以受到他们更多的教诲和关心,这就足以使我终生满足。
  
  特殊的奖品
  1957年,成年后的我第一次与七伯、七妈取得了联系。从那以后,我给他们写信,他们也给我回信。回信通常是七妈写的,也有她的秘书张元、赵炜代她写的。这些回信共有50余封,绝大部分我还收藏着。我向他们写信时,除了汇报思想、谈自己的进步和人生之外,也告诉他们自己家庭情况以及个人的婚姻恋爱。从通信中,我发现七伯、七妈对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比较感兴趣,我也就经常向他们反映基层社会情况和人民的要求。我做对了的,他们就表扬我,我不对的他们也马上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慈严交加,谆谆教诲。七妈曾在我们周家亲属聚会时表扬我说:“保章能够做到思想全面,要求进步,很好。”
  频繁的书信往来,拉近了我与七伯、七妈的感情距离,我对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也敢说。我在个人生活上遇到麻烦,七妈知道后,给我写信说:“青年人在恋爱的路上遇到波折,亦是难免的。把它当作经验教训,就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了。”七妈每次来信都是语重心长,可以说是既富人情又富哲理,于谆谆教诲中又流露着亲情。这样,我便萌生了要赴京探望二位老人的愿望。
  1959年,也就是建国后我与七伯、七妈通信两年以后的9月4日,我忐忑不安地将想在国庆节期间进京探望七伯、七妈的信投进了邮筒,心里颇不踏实地等待着回信。整整16天,我终于等来了七妈的秘书张元写来的回信。我迫不及待地将信拆开:“我是邓颖超同志的秘书。……她知道你在国庆假期想来北京,她也很想看看你,但因今年是国庆10周年大庆,外宾及各省来观礼的较多,所以上级通知:凡在京干部的亲属,尽可能不要在国庆期间来京探望,以减少车辆运输及供应的拥挤情况,为执行规定,她很歉然地望你推迟来京……”读了信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七伯不仅是我们国家的这些规定的制定者,而且也是这些规定的模范执行人。他决不会凭自己的地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特殊”。转眼,1960年的春节又到了,七妈因在南方休养,我进京探望的愿望也没能实现。1960年的国庆节时,我向七伯、七妈报告了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方面取得的成绩,还随信寄去了我的照片和获得的两张奖状。七妈收到信后高兴极了,回信的一开头她就写道:“亲爱的保章侄:……为了奖励你的理论学习学得好,现又开始工业经济专修科的函授学习的需要,特从伯伯和我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抽一本送给你,在北京此书除原预购者外,也难买到零售本,所以子侄中向我们要的还多,都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只破例寄给你一本,作为奖品……”这本《毛泽东选集》是七伯、七妈赠送给我的特殊奖品,至今我还珍藏在家中。
  
  七妈的两封信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我读着七伯年轻时写的诗句,思念七伯、七妈的情意也更加迫切。1961年的春节又快到了,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于1月27日给七伯、七妈去了一封信。2月2日,我收到了七妈1月30日给我写的回信:
  保章侄:
  春节假期,我们同意你来北京。这个机会也是不可多得的。因为前两年我都去南方过冬,今年春节我们在京。
  你下火车后,可直接到府右街国务院西花厅找我们(可乘从火车站到府右街的无轨电车)或找成元功同志就行了。
  更使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又收到七妈1月31日的另一封来信:
  保章侄:
  昨天发信后,忘记提醒你来京时,在火车上要注意寒暖,增减衣服,不可受凉。北京的天气可能比青岛冷,你可参看《人民日报》的气温报告,这两天又冷到室外零下七度了。总之,在旅途中要预防受凉生病。
  这一先一后发出的两封信,是七妈对我慈母般的关怀,这种关怀是细心周到而又无微不至的。
  
  一条毛巾
  赴京前,由于激动和紧张,我忘记了带毛巾。当我要洗脸又见到西花厅盥洗室内有好几条毛巾时(尽管都不是新的,但都很干净),就随手拉下一条用了起来。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七妈知道之后,我遭到她一顿严厉地批评:“你七伯从来不允许任何人乱拿、乱用公物。那是公家办公室的公用毛巾,是秘书、警卫们工作时用的,你不问一下是不应该拿、不应该用的。自己没带毛巾,应该去买一条。”我很惭愧自己一住进西花厅就给七妈添烦、添乱。七妈说着,就塞给我一个购物本。当时全国物资匮乏,买粮购物全部凭证供给,但我没想到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七伯家买一条毛巾也要凭证供应。
  我接过购物本一看,是和北京市普通居民家一样的购物证,各种物品的配给在各栏表格上都有明确记载,许多东西都已买了,只有毛巾栏上还有两条毛巾没买,就拿着购物证跑到西单商场去买毛巾。可是当商场营业员一看到“户主”栏上写着“周恩来”三个字时,马上瞪起了警惕的眼睛,向我投来怀疑的目光,把购物证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又盯住我盘问了好久,才卖给我一条毛巾。现在我说起这件事,估计谁也不相信有这回事:一国总理家买条毛巾还用购物证?可惜的是这条毛巾我没能保存下来。但是,当时对我的教育很深很深:七伯身为一国总理,也与普通老百姓一样不搞特殊,凭证购物,厉行节约,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我们国家还会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困苦不能战胜呢?作为他的亲属,又还有什么理由要求特殊呢?
  
  七妈叫秘书收下了我的粮票
  鞭炮声迎来了新年。按老家习俗,正月初一晚辈是要给长辈拜年的,可是七伯、七妈他们在除夕之夜也在忙碌,特别是七伯,每天忙到天快亮才上床休息,过午时才起床。七妈告诉我,这是他们长期地下斗争和多年革命历程中养成的习惯,现在已经没法改了。这样,我也就没法给他拜年了。
  中午吃饭时,工作人员端上桌的是一碟窝窝头,共四个,三个在下,一个在上,都是玉米面做的。仔细一瞧,做法也和普通老百姓家一样:圆圆的好似一座小山头,底部有一个圆圆的孔洞,只是个头比民间的要小一点。我感到更奇怪了:大新年的,“宰相”家不包饺子却吃窝窝头?!而在桌上吃饭的总共才三个人:七伯、七妈和我。我没有多想,伸手就去拿窝窝头。七妈却立即用筷子将我的手拨开,对我说:“慢,这是我和你伯伯吃的,你是客人,请吃客饭。”她随即用手一指,“去盛大米饭吃吧。”我还想说,我是晚辈,该我吃粗粮,七伯好像早就看透了我的心思,向我投来慈爱而又不容争辩的目光。我只好照他们的意思办了。可是那顿饭我却怎么也没吃好,每一口饭都难以下咽。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更加明白了,七伯和七妈不但经常吃粗粮,而且也和普通市民一样,每月口粮也是按市民定量供应标准,粗细粮一律按比例搭配,这是我赴京前怎么也没想到的。因此,到我春节假期将要结束离开西花厅时,我如数按照自己每天八两的定量标准掏出了那时如金子一般的粮票。七妈见我拿出粮票就慈祥地说:“保章,如果你觉得该这样做就把粮票留下,如果有困难,也可以不留粮票。”(当时,国家供应周恩来、邓颖超的粮食计划是每人每月26斤。他俩为了和全国人民一道共渡难关,周恩来和邓颖超每月分别只要了15斤与13斤——本文整理者注)我忙连声回答:“我不困难,我不困难,我应该拿粮票。”这样,七妈就叫秘书收下了我的粮票。
  
  维护团结
  记得我刚刚到西花厅的那天,七妈就交给我一项“特殊任务”:“你来了正好,快写封信给你哥,他现在有骄傲情绪,我正在发动大家帮助他。”我遵照办了,还把写给哥哥的信给七妈看了一下,没想到七妈看完我的信竟勃然大怒,严厉地批评我说:“你七伯不是领袖,只能称国家领导人,不允许你们这样写,以后在任何地方也不许这么说!快给我改过来!”原来是我在写给哥哥的信中,提到七伯作为我们党和人民的领袖,仍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等话,没想到遭到七妈一顿严厉斥责。我只有按她说的当场修改,然后才将信寄出。我原以为这件事就此已经了结,但没想到在那次年夜饭快结束时,七妈又当着七伯和那么多亲属以及七伯身边工作人员的面严肃地说起此事:“保章年纪轻,不懂事,竟说他七伯是党和人民的领袖,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我们国家的领袖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毛主席。”在场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地向我射来,当时,我才20多岁,自尊心很强,弄得我十分尴尬,几乎是无地自容。心想,我的说法并不一定是错的,何况当时已经当面批评过了,我也照她的意思改了,为啥还要在大家面前批评呢?而且我在部队服役时曾去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已经读过了《政治经济学》和《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等书籍,其中对于无产阶级的“政党”和“领袖”等概念都有专章叙述,我知道“领袖”通常是指一个政治集团里的人,并不是具体指哪一个领导人的。后来等我冷静地思考之后,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七妈和七伯之所以要这样做,他们一是为了维护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团结,因为这是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二是借机告诫我们周家亲属和他们身边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定要谦虚谨慎,力戒骄傲,要做维护党的团结的模范,尤其是作为周家亲属,更应该像他们那样处处谦虚谨慎,这是七伯一贯严于律己的作风,也表现了二位老人的坚强党性和处处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尚品德。
  
  七妈寄来的包裹
  就在我去西花厅的1961年那年9月间,我的衣物在一夜之间被梁上君子盗窃一空。当年一个人一年的棉布供应只有三尺一寸,寒冬将至,我怎么过这么一个又冷又饿的冬天呢?我把几乎可能想到的办法都想过了,可能提供资助的亲友也都掂量过了,希望都是空的。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写信告诉了七伯、七妈。信中我只是告诉他们我遇上了这么一件事,并没有要求他们给我想办法。谁知国庆节刚过,我就收到了七妈的亲笔来信:“你的衣服等物被窃事,我知道后,心感不安。为添补你目前急用,怕你受凉生病,特从你七伯穿的衣物中,找出一套新的毛衣、毛裤,先寄你御寒救急,另有绒裤一条,棉绸衣裤一套,背心一件,旧棉毛衫三件,旧汗衫二件,衣料八尺,共计12件邮寄去。衣服中有的可能大些,你可改穿,汗衫有的已破旧,想来可助你度过今年冬天了。”
  七妈的衣物是用平常的包裹邮寄的,衣服也多是破旧的,但我穿在身上却感到特别的暖和。因为它不仅是衣服,而且还凝聚着两位老人对侄儿的一片爱心。
  
  周保庄的深情回忆
  
  比起哥哥保章来,周保庄显得较为娇小,但当本文整理者与其数次深入交谈后,却发现这位文静、端庄的女性有着十分刚烈的性格和十分好强的天性。她15岁参加工作,先后多次当选为铁道部、省、市、路局、分局的劳模,却因爸爸的历史问题没能入党,42岁时她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工作岗位,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在南京一幢普通居民楼里过着默默无闻的市民生活,以至和她相处多年的邻居也不知道她与开国总理之间还有着一份亲密无间的亲情……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反映物理学习很困难,从物理学科自身看,这种困难有的是因为相似的物理概念容易混淆造成的;有的是物理原理、规律呈现的思维跨度大造成的;有的是物理量间关系复杂造成的;有的是在问题探究时思维凌乱造成的;有的是物理情境多变、关联量众多造成的……如何才能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呢?笔者实践发现设计和采用“问题链”教学能有效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  “问题链”教学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习惯使用左手的人不在少数,而专门适合左撇子的生活用具却少之又少,然而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原市有一家小店,却以贴心的精致设计,赢得了左撇子一族的青睐和推崇。  这家名为“菊屋”的小店位于市区的繁华地段,因为经营的商品奇特而常常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甚至有人专程远道而来,只为选购适合自己的心仪商品。而当人们得知了这家店的故事后,更为亲情的温暖以及它所蕴含的巨大创造力而盛赞不已。  “菊屋”的店长名叫
西湖,是杭州的眉眼。到了西湖,自然要到断桥上走一回。  细雨霏霏中,我撑一柄伞,缓步踱至桥上。耳畔响起京剧名伶张火丁凛冽的唱腔,“西子湖依旧是当时一样,看断桥,桥未断,却寸断了柔情。”声音深幽如一潭碧水,柔婉凄美,又分外惆怅。  断桥是相遇地,亦是伤心处,千年走一回的断桥之约,令多少红尘男女心潮激荡,思绪翻飞。相传,断桥最美的时节是初冬。薄暮雪霁时分,一个人静静伫立湖边,月如霜,雪似银,看断桥隐隐
在一片崇山峻岭中,一座山峰环顾左右,志满意得地说:“怪我闭塞无知,原来我是最高的山峰。”  山脚下的一块石头说:“你确实很高,令我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可我听说‘山外有山’,你怎么敢自称是最高的山峰?”  “最高峰”俯身看了一眼山下的石头,问:“难道还有比我更高的山峰吗?”  山下石说:“当然,地球上有数以千万计比你高得多的山峰。”  “最高峰”依然很得意地说:“就算这样,在千里之内我肯定是最高峰。”
《铁臂阿童木》,是日本第一部连续动画电视剧,讲述少年机器人阿童木,在21世纪里为了人类的福祉而奋斗的故事。阿童木是70后和80后童年时的偶像。  唐老鸭(Donald Duck)是迪士尼所创的经典动画人物之一,官方生日是1934年6月9日。唐老鸭是N代儿童的宠儿。  《哆啦A梦》,又称《机器猫》,日本著名动漫。哆啦A梦是该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猫型机器人,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
自从诗仙李太白的扛鼎之作《将进酒》问世后,其中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成了许多人尊崇向往和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在很多情況下,尽情欢乐,纵情享受,会带来副作用,甚至会乐极生悲。远不如适度欢乐,低调庆祝,节制欢愉,见好就收。再退一步说,即便是“偷偷乐”,也丝毫不会降低人生得意的成色。  人生得意,宋人汪洙归纳为《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
曹操曾为立嗣之事犹豫不决,因为儿子曹丕勤奋听话,各方面还不错,按长幼顺序应立为太子,但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宠爱,所以思来想去,不知道到底该让哪个儿子继承王位。  当曹操征求宰相贾诩的意见时,他却站着一声不吭。曹操有些生气了:“我问你话,你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所以才没回答。”  曹操问:“你想什么呢?说来听听。”这时贾诩才回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住在我们一楼的邻居,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麻辣烫小店,他们夫妇总是一个在操作间忙碌,一个在外面招呼顾客,稍微有点空闲,又要赶快准备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每天很晚才关門,第二天又早早开始做生意。在我看来,他们的日子过得单调而枯燥,没有什么乐趣。  有一个下雨天,我回家时,恰巧麻辣烫小店的女主人也回来了,她说天气不好,没什么生意,邀请我到家里去坐坐。原本以为,他们那么忙,家里也会像小店里一样乱糟糟的,没想到屋
程邈原是一个芝麻小官,“初为县之狱吏”,以其善于“大篆”而负责文书一类差事,因事得罪秦始皇,被下了大狱。堂堂政府官员,风光满满,陡然变成被体制抛弃的囚犯而人人不屑,落差何其大也,就此沉沦应是大多之选。然而,程邈不在此列,他在一日日的煎熬中,想起了八百多年前的一件事,有个比他还要不幸的人在看不见尽头的牢狱中,却能不忧不躁,潜心完成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这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但他演不了这个,想了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脑机融合、群體智能、智能芯片、智能驾驶等发展备受关注。此外,智能家居、智慧气象、智能医疗等概念也已经开始渗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它所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也开始让人们为之忧心忡忡。那么,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本期我们将带你走过人工智能发展路上的里程碑,看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