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数字社区平台建设就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为政府服务居民提供一条便捷途径。本文对数字化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包括建设目标、需求分析、总体架构等。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 数字社区 社区服务
数字化社区平台是一种基于开放式电子商务标准和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平台,能够为社区间异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有效支持。本文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在该解决方案的支撑下,不同的社区居民不仅可通过自有的信息系统独自完成新闻浏览、电子商务等的某部分工作;同时,在平台系统的支持下,社区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可实现商务信息、社区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社区的信息化水平,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1]。
一、平台建设目标
数字化社区平台的建设规划主要包含下列五点[2]:构建一个符合国家与行业标准的规范体系,以便能够进一步规范信息平台的长期建设;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集社区内部多个业务数据信息于一体;搭建一个框架平台,要能够服务于长期发展的应用系统及其软硬件平台;要建立一个适合未来灵活扩展应用的,且集社区应用业务于一体功能的应用系统,并且未来应用能够平滑无缝集成进来;要建立面向所有用户的仅需一次登录的统一的应用信息门户,其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推荐能力。
平台涉及的主要业务需求包括管理与服务两大部分。
(一)社区信息化管理:实现对社区居民生活相关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具体包括人口信息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党务民政管理等功能。
在社区信息化管理中,根据社区政务要求,本平台应该提供如下功能:
1.人口信息管理。分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系统应能提供对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人口信息的管理功能,信息应涉及到居民家庭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家庭子女上学信息、征兵信息、犯罪信息。
2.社会救助管理。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失业人员、优抚对象、归正人员、工作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的管理,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并保证辖区内特殊家庭的统计管理。
3.计划生育管理。实现常住人口计生、暂住人口计生、计生证件管理、计生政策落实情况及人口规划等业务处理,达到控制人口,优化人口素质的计生目的。
4.党务民政管理。党务民族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党员管理、发展社区党员、社区党员变动、优抚社区困难户、困难户信息记录、社保信息记录。
5.社区事务管理。社区事务管理主要内容有工作计划安排记录、会议记录整理、文件存档记录、社区建设办证情况记录、社区土地变更情况记录、居委委员人员信息记录、集体财产管理。
6.环境卫生管理。实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日常对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7.治安综合管理。治安综合管理主要内容有管理出租房屋、管理流动人口、内保管理、管理管制物品。
(二)社区信息化服务: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满足生活需求,具体包括街道概况、生活服务等功能。
1.街道概况。对街道主要信息进行介绍,包括:社区地图和交通、社区党建团建以及社区热点新闻等。
2.生活服务。该项功能主要包含和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信息,例如:教育科技、家政服务、设备维修、房屋工程、水电维修、交通旅游、购物消费和跳蚤市场等。
3.社区医疗服务。实现医院信息化和社区卫生信息化联通共建,最终达到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现有效双向转诊。
4.疑难解答。该功能主要加强社区成员对所居住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包括:社区历史、商业、文化、风景、教育和方言等。
5.便民服务。链接公交、铁路、轮班、航班、常用电话、证券、彩票、电费、天气等相关网络,让社区居民通过本系统就可以查阅到相关网络的信息。
二、平台总体架构
依据建设部信息化的《数字社区示范工程导则》,数字化社区平台自下而上地分为基础通信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消防业务信息系统五个层次。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平台进行构建。平台整体由“三个体系”和“五个层次”构成。三个体系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五个层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展现层,每个层次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支持和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如图3.1所示。
三、结语
社区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热点,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对于社区信息化的研究能够为企业开展相关业务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尤其是非关联交易。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社区建设提供了一种参考标准,可作为相应的数字社区构建指南。论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社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楚文.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开发[J]. 图书情报工作,2011,(11):56-61.
[2] 汪卫霞,汪雷.社区信息化评价:模型构建及分析——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2).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 数字社区 社区服务
数字化社区平台是一种基于开放式电子商务标准和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平台,能够为社区间异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有效支持。本文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在该解决方案的支撑下,不同的社区居民不仅可通过自有的信息系统独自完成新闻浏览、电子商务等的某部分工作;同时,在平台系统的支持下,社区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可实现商务信息、社区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社区的信息化水平,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1]。
一、平台建设目标
数字化社区平台的建设规划主要包含下列五点[2]:构建一个符合国家与行业标准的规范体系,以便能够进一步规范信息平台的长期建设;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集社区内部多个业务数据信息于一体;搭建一个框架平台,要能够服务于长期发展的应用系统及其软硬件平台;要建立一个适合未来灵活扩展应用的,且集社区应用业务于一体功能的应用系统,并且未来应用能够平滑无缝集成进来;要建立面向所有用户的仅需一次登录的统一的应用信息门户,其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推荐能力。
平台涉及的主要业务需求包括管理与服务两大部分。
(一)社区信息化管理:实现对社区居民生活相关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具体包括人口信息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党务民政管理等功能。
在社区信息化管理中,根据社区政务要求,本平台应该提供如下功能:
1.人口信息管理。分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系统应能提供对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人口信息的管理功能,信息应涉及到居民家庭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家庭子女上学信息、征兵信息、犯罪信息。
2.社会救助管理。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失业人员、优抚对象、归正人员、工作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的管理,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并保证辖区内特殊家庭的统计管理。
3.计划生育管理。实现常住人口计生、暂住人口计生、计生证件管理、计生政策落实情况及人口规划等业务处理,达到控制人口,优化人口素质的计生目的。
4.党务民政管理。党务民族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党员管理、发展社区党员、社区党员变动、优抚社区困难户、困难户信息记录、社保信息记录。
5.社区事务管理。社区事务管理主要内容有工作计划安排记录、会议记录整理、文件存档记录、社区建设办证情况记录、社区土地变更情况记录、居委委员人员信息记录、集体财产管理。
6.环境卫生管理。实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日常对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7.治安综合管理。治安综合管理主要内容有管理出租房屋、管理流动人口、内保管理、管理管制物品。
(二)社区信息化服务: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满足生活需求,具体包括街道概况、生活服务等功能。
1.街道概况。对街道主要信息进行介绍,包括:社区地图和交通、社区党建团建以及社区热点新闻等。
2.生活服务。该项功能主要包含和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信息,例如:教育科技、家政服务、设备维修、房屋工程、水电维修、交通旅游、购物消费和跳蚤市场等。
3.社区医疗服务。实现医院信息化和社区卫生信息化联通共建,最终达到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现有效双向转诊。
4.疑难解答。该功能主要加强社区成员对所居住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包括:社区历史、商业、文化、风景、教育和方言等。
5.便民服务。链接公交、铁路、轮班、航班、常用电话、证券、彩票、电费、天气等相关网络,让社区居民通过本系统就可以查阅到相关网络的信息。
二、平台总体架构
依据建设部信息化的《数字社区示范工程导则》,数字化社区平台自下而上地分为基础通信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消防业务信息系统五个层次。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平台进行构建。平台整体由“三个体系”和“五个层次”构成。三个体系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五个层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展现层,每个层次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支持和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如图3.1所示。
三、结语
社区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热点,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对于社区信息化的研究能够为企业开展相关业务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尤其是非关联交易。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社区建设提供了一种参考标准,可作为相应的数字社区构建指南。论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社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楚文.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开发[J]. 图书情报工作,2011,(11):56-61.
[2] 汪卫霞,汪雷.社区信息化评价:模型构建及分析——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