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8岁,因双髋关节疼痛1年,双下肢无力6个月伴双膝关节肿痛10余天于2008年1月25日入院.2007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髋关节疼痛,偶有下腰痛、背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无夜间痛,无晨起僵硬感,无双腕及双手小关节肿痛,活动后无改善,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给予针灸及中药等治疗,疼痛可减轻.7月起逐渐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未予诊治:近10余天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遂就诊于我院风湿科门诊.查体:棘突压痛(+),双侧"4"字试验阳性,双膝关节中胀,浮髌征阳性,压痛阴性,足跟压痛阳性.骶髂关节X线片显示双侧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面不规整,髂骨弥漫骨质疏松(图1),门诊以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收治入院.病程中无交替性臀区痛,无皮疹,无眼红、眼痛、视力下降,无情绪异常、记忆力减退,无身材变矮,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无多尿、夜尿增多。

其他文献
基础类 穆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白细胞介素-33促进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2010,15(3):165—167. 李梦涛(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膜突蛋白及其抗体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2010,15(4):232—235. 罗雄燕(川北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维生素D受体起始密码子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2010
期刊
患者女,65岁.因"前胸壁间断性疼痛15年,腰骶部疼痛2年,加重2周"入院.1997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胸-肋-锁关节处疼痛,伴局部轻度肿胀,并出现肩关节及颈部疼痛,经多家医院治疗,一直未能明确诊断.2年前患者出现腰骶部疼痛,1年前患者双足底出现皮疹,被诊断为"脓疱疮",当时已治愈,具体治疗药物不详.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侧胸-肋-锁关节处及腰骶部压痛,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实验室
期刊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我国最常见的大血管炎之一,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好发于青春期及24~36岁的女性,其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最常见于亚洲,其次是南美洲、非洲、北欧地区,西欧则罕见[1-2],其临床表现与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类型,以及是否伴随血管炎症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轻者仅为无脉搏症,重者可有神经损害、体位性头晕、癫痫发作和黑矇.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
期刊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40例合并HBV感染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并与性别、发病年龄相匹配的60例无HBV感染的SLE患者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40例合并HBV感染者中男性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2±13)岁;其中23例患者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5例为H
由于染发剂被广泛使用,其安全性问题必然得到关注.目前使用的染发剂为氧化型染发剂,又称永久性染发剂.永久性染发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染料(苯胺类染料)、偶合剂(芳香胺类衍生物)和氧化剂(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将氧化染料氧化为染料中间体,然后在偶合剂的作用下发生偶合反应产生颜色而染发[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
期刊
2011年5月25日至28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年会.在本次年会上,生物制剂在风湿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依然是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策略和长期疗效数据,更是引起了与会风湿病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仅对TNF抑制剂在RA中的最新相关研究作一简要报道,以飨读者。
期刊
患者女,16岁,主因“月经增多10个月,头晕1个月,发热伴咯血 5d”于2010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出现月经增多,1个月前岀现头晕,伴头痛,就诊于我院妇科,查血常规:白细胞6.03×109/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49.1×109/L.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岀血,给予输血治疗后症状好转岀院.12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非月经期再次出现头晕,就诊于我院急诊,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4 g/
期刊
为了加强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诊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风湿病学科在我国的更快发展。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的“第三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将于2011年9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
期刊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Ⅲ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属于Sirtuins家族.Sirt1在细胞存活、增殖、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其功能失调参与多种疾病(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炎症等)的发生与发展.对Sirt1的深入研究有望在新药作用靶点及疾病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拟对
期刊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病相关性与非自身免疫病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HPS)两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15例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风湿科及血液科住院的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分析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比较自身免疫病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A组)与非自身免疫病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B组)之间的异同点.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2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