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

来源 :建筑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统计分析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情况,得出特种作业人员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广西为例,2020年新取证特种作业人员呈现分化类差异,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占比最多,约59.4%,男女比例为1.16∶1.通过从题库随机抽题组卷,考核测试福建某工地特种作业人员,成绩合格率为83.7%.基于此,对当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析,并从培训标准、培训行业信用、培训老师及持续培训等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考虑土体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联合作用对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混凝土立柱与围护结构组合支护下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开挖不同阶段下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沉降变形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施工会导致围护桩及周边土体产生变形,混凝土立柱能使围护桩的侧向变形降低11.42%;同时使土体沉降量减小及最大沉降位置远离基坑;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影响范围约为支护结构深度4倍.采用混凝土立柱与围护结构组合支护形式能有效地控制变形及保障施工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造就了建筑行业高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除了在传统施工过程中进行不断改良或更新的技术或材料,还有以虚拟仿真施工技术、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并应用于施工现场,由此有了“智慧工地”的概念.文章以“智慧工地”有关的高新技术为技术支持基础,着力分析将现场安全管理与各项有关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技术要点,为建筑行业打造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讨论与交流.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已经很难应对高密度人员、高流动性、高周转模式下的行业现状.为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建造,文章探讨了基于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下的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促进传统建筑行业向高效、安全、智能化的建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