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如何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高技能的实用型衛生人才,是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课题,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该文就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1 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由于护理专业是护理职业学院的主打专业,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学院型”教学思想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目前该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教学定位和教学理念不够准确。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科的系统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生源特点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2)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目前多数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选用供全国高等专科院校规划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与医疗专业类同,教学内容只是根据计划课时进行简单的删减,压缩,未能较好地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2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目标和基本思路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主动适应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以培养医疗、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科人才为目标,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改革为基本内容,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途径,确立和实现各专业学生的课程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的本课程教学体系。
  2.1突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各专业教育中的特色
  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和开出效果,加强技能性训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内教学基地体系,满足学生专业技能集中训练的要求;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意识,
  2.2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知识传授为主线,建立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在培养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体现社区心身疾病预防”为原则,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2.3建立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教学体系
  要突出专业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本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确定该课程所学知识够用、适用、实用为度的教学内容,调整和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重点的选择教学,对重复、陈旧的知识予以删除;对某些叙述性强,学生能看同的内容,可安排为自学;对使用性不强的重理论性的内容少讲。
  2.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少,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多的弊端,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与各专业有关的实践教学时数,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近于3:2,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
  3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方案
  3.1明确课程定位,重建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功能应从原有的知识本位向着态度、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并重的定位转变,教师应树立以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技术应用、管理和综合素质良好的护生、护理人才为目标,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方案。通过讲座、媒体、进修、培训等方法和手段,使教师明确本课程定位,重建教学理念。
  3.2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是课堂教学的范本。以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临床岗位技能需求为根本,重新构建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主编并出版供护理专业教学使用的全国高等护理院校“十二五”规划(或创新)教材,《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目前护理院校护理专业本课程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本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主要是免疫基础部分)、内容零乱繁杂(主要是细菌学各论部分),加之护理专业学生的文科生和女性比例高,理科知识相对欠缺。因此,教学中应灵活运用PBL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实验实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网站,开辟在线答疑栏目,最大限度帮助学生自学。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由于本课程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临床医学和临床护理知识不足,人文社科知识贫乏。然而,高素质的护理工作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临床医学知识、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充实人文社科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受“应试教育”的干扰,本课程教学评价常以课堂质量评价为主,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构建融知识、技能评价于一体、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有力措施。
  4 结语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护理岗位对本课程的特殊要求,以及国内护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材与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探索,是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措施,但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本课程专业教师与相关工作人员共同付出艰辛的劳动。
  参考文献
  [1]王磊.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47-8.
  [2]丁培杰.浅谈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93.
  [3]王宇平.单招高职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72-3.
  [4]刘维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178-9.
  [5]林霞,缪晓辉.本科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56-8.
  [6]张业霞,王宗军.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3):3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工程地质课程》考核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考核内容,考核手段和考核方式,观察考核效果。对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模式;考核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中国工程地质学进入了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这一阶段,地球科学向着国际化和统一化方向迅速发展。在中国,经济的飞
【摘 要】 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成人走进了大学课堂,在学习各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必须学习英语。成人高教英语教学与普通高教有显著的不同,成人英语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成人英语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成人英语;兴趣;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 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大赛的认识出现了一些误区。要克服这些误区,正确认识技能大赛,才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分析了技能大赛的作用、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技能大赛;作用;烹饪专业;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职业教育面临着招生难等问题,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目前的劣势,还就高校生的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浅谈如何能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势互补,更好的整合学生生源,因材施教,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协调;渗透;沟通;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摘 要】 本文结合相关文件、案例进行研究,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内涵做出分析,认为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证书职称只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  【关键词】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以掌握生产技术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科学为主的教育形式,这就
【中图分类号】G6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乞求教师教学可视化,学生学习探究合作化,然而这些要求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施,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可视化。下面就我们在建设全自动录播功能教室前遇到的问题和建成后应用所取得的经验,来谈谈我们的看法,以供后面用户参考。  目前市场上的录播跟踪系统基本上有三种控制
期刊
【摘 要】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差等特点,对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讲解得通俗化易懂,使学生能够听的明白。灵活运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