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与虚无主义问题——一个现象学的方法谈

来源 :哲学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方法论要求相似,龙树“万法皆空”的主张也不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而首先并主要是一种方法论的筹划.如果笛卡尔不是确切意义上的怀疑主义者,那么龙树也不是确切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者.“空性”之所以超越了有无的本体论思考,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摒弃或悬搁所有执着的方法论操作.事实上,“空观”不是对哲学见解的断灭,而恰恰就是哲学见解,即笛卡尔式的方法论沉思.这也与胡塞尔所说遥相呼应——哲学的使命在于,通过追问使自己不拘泥于传统的、事先给定的前哲学的世界理解.“缘起性空”因而恰恰意味着对传统的、事先给定的前哲学的,甚至哲学的世界理解的不拘泥和不妄执,或者也可以说,悬搁和中止判断.
其他文献
善,是人类社会维持道德秩序之所在,自然是各大宗教所推崇的正向积极理念.尤其在社会转型、道德失序之时,"劝善"就常常在社会潜流中凸显其社会作用与行动意义.在中国近世社会变革中,儒释道三家均积极参与了劝善运动.学界对此亦展开了研究,或通过善书文献的梳理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劝善运动,或侧重于从社会生活史角度考察劝善组织的机构运作及其慈善活动.
期刊
基于汉代频仍的疫灾,汉画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疫灾宗教解释与应对体系.民众认为疫灾是鬼怪作祟造成的,举行大傩仪式驱鬼从而实现人鬼隔离、各安其所,是应对疫灾的重要方式.与宗教认知人类学的有关理论不同,民众在大傩仪式中认为祖先的行头、画像都是神.这种认知倾向,跟疫灾禳解文化内涵的确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疫灾禳解法不仅陶铸了民众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定势,而且还扩散到仪式之外亡者阴间生活的领域.沿着宗教认知/传承的人类学义理指引的路径切入大傩仪式汉画研究,既能够弥补史乘文献记载不足这一缺憾,探索中所获得的新发现也许会
文章考察了美国最高法院最新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分别介绍其在2020年度审结的包括甲骨文公司诉谷歌公司软件著作权侵权案在内的3件知识产权案件的事实和判决理由,并就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专利行政法官与双方复审程序、专利让与人禁止反悔规则等法律问题作出评析,最后指出它们对美国乃至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实践的影响以及对于我国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