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滞回性能试验

来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1个纯钢框架和2个内填组合深梁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组合深梁对纯钢框架结构的承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试验显示:加载初期,滞回曲线为直线,刚度保持不变;卸载时没有残余变形;屈服后,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呈现三折线形;填充深梁试件破坏时的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5和1/22;试验表明组合深梁提高了钢框架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能力;钢框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内填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可将组合深梁作为结构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
其他文献
通过认真总结15号煤层防自燃技术措施,并且完善了预防煤层自然管理制度,初步解决了硫化氢气体含量高、有害气体监测难度大,煤层容易自燃等生产性难题。在下组煤开发这片禁区
研究了不同尺度劈裂裂缝混凝土在海洋潮汐区环境作用下的氯离子浓度分布、氯离子传输以及钢筋锈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劈裂裂缝在制备过程中存在裂缝回复,裂缝宽度应以卸载后
提出了利用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统计量相对变化量识别桅杆结构损伤的方法,以涪陵导航桅杆为对象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数值分析表明,利用测点损伤识别指标WCS的相对变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瓦斯赋存含量增大,矿井巷道掘进难度较大,为治理瓦斯,巷道布置方式发生改变,巷道万吨掘进率和吨煤成本增加,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
文章通过研究煤柱下高应力巷道顶板及两帮的变形机理和破坏情况,确定高应力作用下巷道的支护方式为强力锚杆锚索组合支护。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潞安集团某矿的巷道支护中,取得
8101工作面是王庄煤矿首次尝试的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使用的综采设备作为山西省内第一套最高采高的设备,其安装工作受辅助运输系统及巷道条件限制,在此条件下王庄煤矿实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