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显然,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目前众多的电视法制节目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3年5月1日开播的《法治在线》已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品牌栏目之一。在该文中,笔者将从栏目定位、叙事方式及版块设置等方面对《法治在线》的整体框架进行深刻剖析。
引言
《法治在线》作为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新闻性法制专题节目,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栏目特色。《法治在线》曾经第一时间独家专题报道 “华光下的黑幕”、“大毒枭刘招华落网”等重大法治案件,体现了该栏目对突发案件、重大案件的快速反应能力。2005年《法治在线》栏目还全面关注人大立法,多次直播了全国人大立法听证会,共同见证了《物权法草案》《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论证、修订和出台,并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层解读。同年12月《法治在线》栏目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广播电视节目奖2004年度十佳新闻栏目奖。《法治在线》由《第一现场》《法治聚焦》和《互动地带》三个版组成,其内容定位为有关法治的重大热点事件。它提供了比新闻报道更为深广的新闻背景,也提供了现场感很强的画面,从而打造了兼具新闻时效性的重大法治纪实专题的品牌优势。
栏目定位:新闻性、现场感和服务性
在目前众多的法制节目中,央视新闻频道的《法治在线》要想突出重围,站稳自己的脚跟,必须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数据显示,《法治在线》的收视人群主要为男性、25岁以上,高中、大学以上学历,干部、管理人员以及一些公务员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治在线》保持了高端、理性的栏目品位。
《法治在线》中的“第一现场”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包含着时间意义的空间,它是案件当时所发生的真实空间,《法治在线》紧紧围绕事件第一时间所发生的场地来追寻。在这个层面上,法治事件作为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被充分体现,这也是该栏目比其他法制类节目强调新闻特性之所在。例如2006年8月22日播出的“追捕A级通缉犯邱兴华”栏目中,记者在案发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境内的凤凰山山顶,并跟随警方记录了缉捕邱兴华的过程,这就涉及了它的另一个含义“现场感”。作为电视新闻传播,影像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性效果往往被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法治在线》恰恰抓住了电视的本体特性,以真实记录的方式介入事件。
另外,《法治在线》更多关注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现象,刑事案件的报道居多,例如曾经第一时间独家专题报道的“贪官王怀忠”案、“刘涌再审案”、“马家爵”案、“杨新海”案、“西安宝马彩票案”、“余振东外逃案”等。它还注重在法治现象中折射人性探究,为人文关怀而宣扬法治精神。在再现案件或事件的时候,更多突出了美善的表达,抑恶扬善,很多罪犯的可悲、受害人的痛苦、政法工作者人性化的细节展示也都比较充分。
《法治在线》中的“法治聚焦”主要对法制事件进行解读分析,提供权威专家的意见,而“互动地带”则通过来电来信的方式,选取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进行互动沟通,对其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难题进行答疑解惑,充分体现了该节目的服务性质。这种品位定位看似无形,实则渗透到栏目的各个角落。这种无形的精神魅力,正是《法治在线》与其他栏目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灵魂所在。
叙事方式:纪实性和进行时
目前,我国法制节目的叙事主要是通过故事和对故事的叙述来实现其提高观众的法律意识。《法治在线》中的第一个版块“第一现场”之所以成为栏目的亮点所在、品牌之首,就在于它让真实感、现场感、体验感更真实地在栏目中凸显。“第一现场”以新闻纪实的手法,运用真实的现场画面讲述一个法治战线新近发生的故事,它选取的是一个更为进行时态的表达方式,像是一个目击者深入到执法司法的最前线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观众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法治在线》的“第一现场”中,比较少有人为的干预与引导,在一个开放型结构之下,节目用镜头本身替代了主观的评论和全知性的叙事,在这个版块中拥有大量的细节镜头,摄象机要捕捉的是与案件息息相关的物证以及人物的反应,尤其是当事人的表情及语言,而且要兼顾办案人员富有动态感的言行和情绪特征。在“第一现场”中用电视片将新的案件展现出来,拍摄和编排上都注重纪实风格的统一,无论现场记录或回顾展现,都力图用进行时态来结构和表现。它的魅力则来自案情过程。《法治在线》充分运用了纪实风格画面内容的本身来打动震撼观众。叙述者用一种与观看者同步的叙事方法,提供一种限制性信息流动,增加了节目现场的紧张感、开放性,同时也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感、现场感。许多节目都创造了一种“直播”感觉,让观众在进行状态中获得对案件的动态认知。这种叙事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说,强化了节目的“可视性”,也刺激了观众的“参与性”。
《法治在线》栏目于2005年12月准备做一期关于海地维和部队的报道。记者真实地体验和记录这支特殊的队伍在大洋彼岸的那个特殊区域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展现执行惊险的维和现场,为所有的中国观众打开一个新鲜视野。正是这些特点,确立了《法治在线》在众多法制类节目中的竞争力。
版块设置:递进性和整体性
《法治在线》栏目分为日常版与周末版。日常版由《第一现场》、《法治聚焦》和《互动地带》三个版块构成,周末版则是一个完整的法制案件深度专题。
《法治在线》在以“第一现场”作为核心版块的同时,还按照递进的结构层次关系设置了《法律聚焦》和《互动地带》两个版块。如果说《第一现场》追求现场新闻性的话,那么《法制聚焦》则是对法制事件进行解读分析;而《互动地带》则是与观众保持互动沟通。整个节目的设置,从宏大处着眼、细微处落笔,兼顾不同层次需要的观众群体,应该说其构思的动机是相当自觉的。
《第一现场》展示极具震撼力的法治事件现场,以极强的可视性紧紧抓住观众,可以说是《法治在线》栏目的主打版块,也是区别于其他众多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个性所在。2003年8月《法治在线》播出《第一现场:高架桥夜捕飞车贼》,通过隐藏在高架桥边一座居民楼内的摄像机真实记录了广州某高架桥上一段时期内频频发生的飞车团伙抢夺行人财物的现场,其中一个近一分钟的长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飞车贼为抢包明目张胆的将一名不肯放手的受害者在桥上拖了20多米,犯罪者的猖狂、受害者的无助就在这个摇摇晃晃的长镜头中一览无余,镜头的客观冷静、观者的拍案而起,现场的张力胜过一切描述和评论。因为播出篇福所限,这个节目是分上下集播完的,上集刚播完,栏目组的电话就被打爆了,观众几乎是愤怒地指责栏目为什么不将该节目在一期中播完,现场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紧随《第一现场》的就是《法治聚焦》版块,锁定最新发生的重大法治新闻事件,邀请法学专家进行背景分析和法律解读,舒缓《第一现场》带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紧张,在视觉冲击之后让观众进入思考,同时专家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和探讨无疑会赋予《法治在线》一定的思想深度。
《互动地带》版块是观众和栏目互动交流的桥梁,在这里,观众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解答,以往节目播出后的反馈信息也都可以在这里展现,实现了栏目与观众互动交流,同时切实服务了观众,巩固了观众群。
《法治在线》周末版充分展现故事性强、过程性强的重大法制事件现场,而且更着意于情节、悬念的编排组织,可以说是一个加长和精装版的《第一现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法治在线》在以《第一时间》为核心版块的同时,还按照递进的层次结构关系设置了《法律聚焦》和《互动地带》两个版块,这三个版块在结构上是层层递进的。另外,它们的内容是围绕同一个重大事件展开的,在结构的编排上形成了一个线形的整体。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
引言
《法治在线》作为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新闻性法制专题节目,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栏目特色。《法治在线》曾经第一时间独家专题报道 “华光下的黑幕”、“大毒枭刘招华落网”等重大法治案件,体现了该栏目对突发案件、重大案件的快速反应能力。2005年《法治在线》栏目还全面关注人大立法,多次直播了全国人大立法听证会,共同见证了《物权法草案》《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论证、修订和出台,并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层解读。同年12月《法治在线》栏目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广播电视节目奖2004年度十佳新闻栏目奖。《法治在线》由《第一现场》《法治聚焦》和《互动地带》三个版组成,其内容定位为有关法治的重大热点事件。它提供了比新闻报道更为深广的新闻背景,也提供了现场感很强的画面,从而打造了兼具新闻时效性的重大法治纪实专题的品牌优势。
栏目定位:新闻性、现场感和服务性
在目前众多的法制节目中,央视新闻频道的《法治在线》要想突出重围,站稳自己的脚跟,必须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数据显示,《法治在线》的收视人群主要为男性、25岁以上,高中、大学以上学历,干部、管理人员以及一些公务员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治在线》保持了高端、理性的栏目品位。
《法治在线》中的“第一现场”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包含着时间意义的空间,它是案件当时所发生的真实空间,《法治在线》紧紧围绕事件第一时间所发生的场地来追寻。在这个层面上,法治事件作为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被充分体现,这也是该栏目比其他法制类节目强调新闻特性之所在。例如2006年8月22日播出的“追捕A级通缉犯邱兴华”栏目中,记者在案发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境内的凤凰山山顶,并跟随警方记录了缉捕邱兴华的过程,这就涉及了它的另一个含义“现场感”。作为电视新闻传播,影像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性效果往往被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法治在线》恰恰抓住了电视的本体特性,以真实记录的方式介入事件。
另外,《法治在线》更多关注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现象,刑事案件的报道居多,例如曾经第一时间独家专题报道的“贪官王怀忠”案、“刘涌再审案”、“马家爵”案、“杨新海”案、“西安宝马彩票案”、“余振东外逃案”等。它还注重在法治现象中折射人性探究,为人文关怀而宣扬法治精神。在再现案件或事件的时候,更多突出了美善的表达,抑恶扬善,很多罪犯的可悲、受害人的痛苦、政法工作者人性化的细节展示也都比较充分。
《法治在线》中的“法治聚焦”主要对法制事件进行解读分析,提供权威专家的意见,而“互动地带”则通过来电来信的方式,选取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进行互动沟通,对其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难题进行答疑解惑,充分体现了该节目的服务性质。这种品位定位看似无形,实则渗透到栏目的各个角落。这种无形的精神魅力,正是《法治在线》与其他栏目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灵魂所在。
叙事方式:纪实性和进行时
目前,我国法制节目的叙事主要是通过故事和对故事的叙述来实现其提高观众的法律意识。《法治在线》中的第一个版块“第一现场”之所以成为栏目的亮点所在、品牌之首,就在于它让真实感、现场感、体验感更真实地在栏目中凸显。“第一现场”以新闻纪实的手法,运用真实的现场画面讲述一个法治战线新近发生的故事,它选取的是一个更为进行时态的表达方式,像是一个目击者深入到执法司法的最前线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观众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法治在线》的“第一现场”中,比较少有人为的干预与引导,在一个开放型结构之下,节目用镜头本身替代了主观的评论和全知性的叙事,在这个版块中拥有大量的细节镜头,摄象机要捕捉的是与案件息息相关的物证以及人物的反应,尤其是当事人的表情及语言,而且要兼顾办案人员富有动态感的言行和情绪特征。在“第一现场”中用电视片将新的案件展现出来,拍摄和编排上都注重纪实风格的统一,无论现场记录或回顾展现,都力图用进行时态来结构和表现。它的魅力则来自案情过程。《法治在线》充分运用了纪实风格画面内容的本身来打动震撼观众。叙述者用一种与观看者同步的叙事方法,提供一种限制性信息流动,增加了节目现场的紧张感、开放性,同时也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感、现场感。许多节目都创造了一种“直播”感觉,让观众在进行状态中获得对案件的动态认知。这种叙事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说,强化了节目的“可视性”,也刺激了观众的“参与性”。
《法治在线》栏目于2005年12月准备做一期关于海地维和部队的报道。记者真实地体验和记录这支特殊的队伍在大洋彼岸的那个特殊区域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展现执行惊险的维和现场,为所有的中国观众打开一个新鲜视野。正是这些特点,确立了《法治在线》在众多法制类节目中的竞争力。
版块设置:递进性和整体性
《法治在线》栏目分为日常版与周末版。日常版由《第一现场》、《法治聚焦》和《互动地带》三个版块构成,周末版则是一个完整的法制案件深度专题。
《法治在线》在以“第一现场”作为核心版块的同时,还按照递进的结构层次关系设置了《法律聚焦》和《互动地带》两个版块。如果说《第一现场》追求现场新闻性的话,那么《法制聚焦》则是对法制事件进行解读分析;而《互动地带》则是与观众保持互动沟通。整个节目的设置,从宏大处着眼、细微处落笔,兼顾不同层次需要的观众群体,应该说其构思的动机是相当自觉的。
《第一现场》展示极具震撼力的法治事件现场,以极强的可视性紧紧抓住观众,可以说是《法治在线》栏目的主打版块,也是区别于其他众多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个性所在。2003年8月《法治在线》播出《第一现场:高架桥夜捕飞车贼》,通过隐藏在高架桥边一座居民楼内的摄像机真实记录了广州某高架桥上一段时期内频频发生的飞车团伙抢夺行人财物的现场,其中一个近一分钟的长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飞车贼为抢包明目张胆的将一名不肯放手的受害者在桥上拖了20多米,犯罪者的猖狂、受害者的无助就在这个摇摇晃晃的长镜头中一览无余,镜头的客观冷静、观者的拍案而起,现场的张力胜过一切描述和评论。因为播出篇福所限,这个节目是分上下集播完的,上集刚播完,栏目组的电话就被打爆了,观众几乎是愤怒地指责栏目为什么不将该节目在一期中播完,现场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紧随《第一现场》的就是《法治聚焦》版块,锁定最新发生的重大法治新闻事件,邀请法学专家进行背景分析和法律解读,舒缓《第一现场》带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紧张,在视觉冲击之后让观众进入思考,同时专家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和探讨无疑会赋予《法治在线》一定的思想深度。
《互动地带》版块是观众和栏目互动交流的桥梁,在这里,观众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解答,以往节目播出后的反馈信息也都可以在这里展现,实现了栏目与观众互动交流,同时切实服务了观众,巩固了观众群。
《法治在线》周末版充分展现故事性强、过程性强的重大法制事件现场,而且更着意于情节、悬念的编排组织,可以说是一个加长和精装版的《第一现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法治在线》在以《第一时间》为核心版块的同时,还按照递进的层次结构关系设置了《法律聚焦》和《互动地带》两个版块,这三个版块在结构上是层层递进的。另外,它们的内容是围绕同一个重大事件展开的,在结构的编排上形成了一个线形的整体。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