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教育应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特色,以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将课外活动的开展列入教学中,其中包括合唱艺术活动。合唱艺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活动,合唱具有实践性强、参与性强、综合性突出等优点,备受高职院校师生们的青睐。合唱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唱艺术培养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对高职院校中的合唱艺术培养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合唱艺术;作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75-02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最高的表现形式,能够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声音管控能力等,对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合唱属于一种营造喜闻乐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在高职院校中成立大学生合唱团,对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普及高雅的音乐知识、营造人文艺术氛围和提高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等,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低,责任意识有长短,集体观念有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动合唱艺术,使之成为平衡素质教育的艺术手段。我国多所高职院校中都建立了合唱团,但大多高职院校合唱团的建设与管理的現状并不乐观。下文对高志院校合唱的现状、合唱艺术培养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合唱艺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一、合唱艺术培养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合唱艺术建设有利于院校文化的发展
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唱艺术是一项集体活动,合唱一般可以分为男高、男中低、女高、女中低四个声部。声音作为合唱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是最能直接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最能直接点燃听众的热情,从而引起听众共鸣。
完美完成一首歌曲,需要学生们在声音上、时间上一起配合。如表演过程中,一个学生稍不注意,就会使得整首歌曲面临致命性的失败。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大家要不断沟通交流,团结合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整个集体中,融入整首歌曲中。这不仅能增加整个院校的凝聚力,还能提升院校的精神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建设。
(二)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创造力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重点,而合唱艺术可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合唱不同的歌曲,展示的是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情感,如演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的情怀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学生们在演唱歌曲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可以尽情感受到战士们的激情。每首歌曲都能培养学生们抽象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力[1],让学生们在生活、学习及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三)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及思想素质的发展
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使学生们从中培养一定的音乐素养。合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产,记录了人们从古至今成长、生活的发展,能吸引学生们积极参加除文化课以外的活动。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独霸专横,根本意识不到团队合作的精神。个别高职院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但大多学生对枯燥无味、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喜欢参与。合唱活动则不同,它是由多人集体合作多声部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学生参与度较高。比起组织其他类的集体活动,合唱更能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合唱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正因如此,合唱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宣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塑造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了我国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四)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利于增强学生工作竞争力
歌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青春修炼手册》《我的未来不是梦》《朋友别哭》等,反映了不同时代学生们的成长,都是学生们无价青春的记忆,是成长中无形宝贵的资产。通过合唱活动,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的发声训练。高职院校的合唱艺术帮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合唱团的发展现状
(一)合唱内容落后,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中国高职院校合唱艺术的形成是伴随着中国的开展一同成长的,大多数是作为政治宣传手段而存在,从而形成了红色中国校园合唱文化。单一且多年不变的合唱曲目无法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与流行的歌曲文化相结合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多媒体的发展,学生们的课外娱乐活动多种多样,但校园合唱的形式却依然停留在集体合唱给师生听的传统模式。所以校园合唱团体应该利用直播平台,将校园合唱的受众扩大,从而进一步宣传校园合唱文化。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
合唱团在高职院校中经常开展活动,但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属于松散式管理。同时大部分院校尚未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合唱团体,遇到大型活动临时组建较多,指定或邀请一名相对专业的学生作为合唱指导,属于赶鸭子上架的做法,这无法起到一个好的训练和宣传作用。活动完毕之后,团体一般就地解散,没有日常的训练和统一管理,下次再组织活动也不再是同一批人员,参加人员应付工作的想法较多,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提升合唱质量[2]。有的高职院校的合唱团是在团组织或者爱好小组的召集下组建,虽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但是缺乏一定的约束力,成员来去自由,且参加和离队的门槛较低,成员之间没有一定的团结协作意识。而且限于个人只是业余兴趣,在召集训练的时间上往往不能很好地统一规范,出了训练成果之后容易发生成员离队不再参加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发挥合唱团的有效作用。 (三)参与合唱的人员业务能力不高
高职院校大都没有专门从教音乐专业的教师,所组建的合唱团体也大都是零基础的学生和教职工。很多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演唱能力并不太高,校方在挑选人员上只能降低门槛。且合唱在进行合唱训练的时候大都是对照影像視频模仿练习,缺乏一定的专业指导,所排练出来的成果自然就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唱排练大都是枯燥乏味的,成员很难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
(四)校方对组建合唱团体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限于经济实力和教学导向问题,很难在其他业余科目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即使有所关注也不会对合唱团体有大的投入。当前校方的教学重点还是放在对学生发展有较大帮助的文化课和技术课程上。而且院校兴趣小组过多,校方不可能一一都重点关注,因而只能挑选学生爱好较多的项目进行投资组建。而合唱这类小众爱好项目,从投入回报比例来看,校方是不可能在这个项目上有大的投入的。
三、高职院校合唱艺术培养对策
(一)在挑选合唱曲目上想办法
要想让合唱从小众走向大众,合唱曲目要选好。一定要推陈出新,不能再将大家都听太多遍的曲目用来表演,有些歌曲有较大的教育意义,用来练习磨合可以,但是不宜用来上台表演[3]。
新时代有太多值得合唱的新曲目,比如说《习主席寄语》这首歌就可以拿来合唱,既应景又能创新,唱他人所不能唱才能达到人无我有的境界。再比如说,合唱队可以自己作词、自己作曲来进行合唱表演,唱自己原创的歌才能将合唱艺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让学生在听新歌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思考才是合唱艺术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在宣传造势上下功夫
合唱应当被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产品工程来经营,产品需要营销,合唱艺术同样也需要。这就涉及为合唱艺术进行宣传造势,这方面同样不能使用如广播、电视之类的太过老套的宣传手段,现在愿意看电视、听广播的学生已不多。利用校园网站主页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场所开设橱窗、定期在礼堂组织表演练习、开设公众号等,都是比较新的宣传手段,也是比较大众化的营销手法。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专人到广大学生群体里做普及教育,多让人了解合唱、参加合唱,让学生体会到合唱的乐趣,合唱才能进一步推广下去。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制度
合唱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措施去推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说服校方成立院校业余合唱队,把合唱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而不是随时能解散的松散组织。还可以把合唱与学生学分挂钩,凡参加合唱训练演出的学生每学期末增加学分,或者在考试上给予照顾,如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考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有相关爱好的学生来参加合唱。有激励才有动力这样的道理到哪里都行得通。有经济实力的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专门从事艺术表演,把合唱作为其中重要的表演课程来组织,并规定人员出勤率、绩效管理等。为了激发原创动力,高职院校可以规定原创曲目与绩效挂钩,观众满意度也与绩效挂钩,等等。
四、结语
合唱是高职院校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由于校方重视程度低、学生学业压力等原因,合唱艺术在高职院校以小众化呈现。
但是合唱具有其他业余文化所不具有的独特魅力,其艺术表现形式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让合唱离我们越来越远,要共同努力让合唱走上应有的舞台,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淑娟.高职院校校园合唱文化研究的意义及现状[J].新西部(下旬刊),2017(11):142,148.
[2]陈琴娟.推广美育课程建设学校合唱团[J].考试周刊,2018(25):4.
[3]付佐勇.中学生合唱文化的多维度创新构建[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6):4-8.
关键词:合唱艺术;作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75-02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最高的表现形式,能够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声音管控能力等,对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合唱属于一种营造喜闻乐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在高职院校中成立大学生合唱团,对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普及高雅的音乐知识、营造人文艺术氛围和提高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等,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低,责任意识有长短,集体观念有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动合唱艺术,使之成为平衡素质教育的艺术手段。我国多所高职院校中都建立了合唱团,但大多高职院校合唱团的建设与管理的現状并不乐观。下文对高志院校合唱的现状、合唱艺术培养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合唱艺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一、合唱艺术培养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合唱艺术建设有利于院校文化的发展
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唱艺术是一项集体活动,合唱一般可以分为男高、男中低、女高、女中低四个声部。声音作为合唱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是最能直接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最能直接点燃听众的热情,从而引起听众共鸣。
完美完成一首歌曲,需要学生们在声音上、时间上一起配合。如表演过程中,一个学生稍不注意,就会使得整首歌曲面临致命性的失败。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大家要不断沟通交流,团结合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整个集体中,融入整首歌曲中。这不仅能增加整个院校的凝聚力,还能提升院校的精神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建设。
(二)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创造力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重点,而合唱艺术可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合唱不同的歌曲,展示的是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情感,如演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的情怀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学生们在演唱歌曲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可以尽情感受到战士们的激情。每首歌曲都能培养学生们抽象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力[1],让学生们在生活、学习及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三)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及思想素质的发展
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使学生们从中培养一定的音乐素养。合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产,记录了人们从古至今成长、生活的发展,能吸引学生们积极参加除文化课以外的活动。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独霸专横,根本意识不到团队合作的精神。个别高职院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但大多学生对枯燥无味、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喜欢参与。合唱活动则不同,它是由多人集体合作多声部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学生参与度较高。比起组织其他类的集体活动,合唱更能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合唱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正因如此,合唱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宣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塑造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了我国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四)高职院校合唱艺术有利于增强学生工作竞争力
歌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青春修炼手册》《我的未来不是梦》《朋友别哭》等,反映了不同时代学生们的成长,都是学生们无价青春的记忆,是成长中无形宝贵的资产。通过合唱活动,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的发声训练。高职院校的合唱艺术帮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合唱团的发展现状
(一)合唱内容落后,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中国高职院校合唱艺术的形成是伴随着中国的开展一同成长的,大多数是作为政治宣传手段而存在,从而形成了红色中国校园合唱文化。单一且多年不变的合唱曲目无法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与流行的歌曲文化相结合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多媒体的发展,学生们的课外娱乐活动多种多样,但校园合唱的形式却依然停留在集体合唱给师生听的传统模式。所以校园合唱团体应该利用直播平台,将校园合唱的受众扩大,从而进一步宣传校园合唱文化。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
合唱团在高职院校中经常开展活动,但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属于松散式管理。同时大部分院校尚未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合唱团体,遇到大型活动临时组建较多,指定或邀请一名相对专业的学生作为合唱指导,属于赶鸭子上架的做法,这无法起到一个好的训练和宣传作用。活动完毕之后,团体一般就地解散,没有日常的训练和统一管理,下次再组织活动也不再是同一批人员,参加人员应付工作的想法较多,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提升合唱质量[2]。有的高职院校的合唱团是在团组织或者爱好小组的召集下组建,虽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但是缺乏一定的约束力,成员来去自由,且参加和离队的门槛较低,成员之间没有一定的团结协作意识。而且限于个人只是业余兴趣,在召集训练的时间上往往不能很好地统一规范,出了训练成果之后容易发生成员离队不再参加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发挥合唱团的有效作用。 (三)参与合唱的人员业务能力不高
高职院校大都没有专门从教音乐专业的教师,所组建的合唱团体也大都是零基础的学生和教职工。很多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演唱能力并不太高,校方在挑选人员上只能降低门槛。且合唱在进行合唱训练的时候大都是对照影像視频模仿练习,缺乏一定的专业指导,所排练出来的成果自然就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唱排练大都是枯燥乏味的,成员很难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
(四)校方对组建合唱团体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限于经济实力和教学导向问题,很难在其他业余科目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即使有所关注也不会对合唱团体有大的投入。当前校方的教学重点还是放在对学生发展有较大帮助的文化课和技术课程上。而且院校兴趣小组过多,校方不可能一一都重点关注,因而只能挑选学生爱好较多的项目进行投资组建。而合唱这类小众爱好项目,从投入回报比例来看,校方是不可能在这个项目上有大的投入的。
三、高职院校合唱艺术培养对策
(一)在挑选合唱曲目上想办法
要想让合唱从小众走向大众,合唱曲目要选好。一定要推陈出新,不能再将大家都听太多遍的曲目用来表演,有些歌曲有较大的教育意义,用来练习磨合可以,但是不宜用来上台表演[3]。
新时代有太多值得合唱的新曲目,比如说《习主席寄语》这首歌就可以拿来合唱,既应景又能创新,唱他人所不能唱才能达到人无我有的境界。再比如说,合唱队可以自己作词、自己作曲来进行合唱表演,唱自己原创的歌才能将合唱艺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让学生在听新歌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思考才是合唱艺术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在宣传造势上下功夫
合唱应当被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产品工程来经营,产品需要营销,合唱艺术同样也需要。这就涉及为合唱艺术进行宣传造势,这方面同样不能使用如广播、电视之类的太过老套的宣传手段,现在愿意看电视、听广播的学生已不多。利用校园网站主页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场所开设橱窗、定期在礼堂组织表演练习、开设公众号等,都是比较新的宣传手段,也是比较大众化的营销手法。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专人到广大学生群体里做普及教育,多让人了解合唱、参加合唱,让学生体会到合唱的乐趣,合唱才能进一步推广下去。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制度
合唱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措施去推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说服校方成立院校业余合唱队,把合唱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而不是随时能解散的松散组织。还可以把合唱与学生学分挂钩,凡参加合唱训练演出的学生每学期末增加学分,或者在考试上给予照顾,如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考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有相关爱好的学生来参加合唱。有激励才有动力这样的道理到哪里都行得通。有经济实力的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专门从事艺术表演,把合唱作为其中重要的表演课程来组织,并规定人员出勤率、绩效管理等。为了激发原创动力,高职院校可以规定原创曲目与绩效挂钩,观众满意度也与绩效挂钩,等等。
四、结语
合唱是高职院校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由于校方重视程度低、学生学业压力等原因,合唱艺术在高职院校以小众化呈现。
但是合唱具有其他业余文化所不具有的独特魅力,其艺术表现形式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让合唱离我们越来越远,要共同努力让合唱走上应有的舞台,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淑娟.高职院校校园合唱文化研究的意义及现状[J].新西部(下旬刊),2017(11):142,148.
[2]陈琴娟.推广美育课程建设学校合唱团[J].考试周刊,2018(25):4.
[3]付佐勇.中学生合唱文化的多维度创新构建[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