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籃球裁判员作为篮球工作的重要部分,其裁判能力对篮球比赛的顺利进行和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起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 篮球裁判员 培养
篮球运动在我国非常普及,各级各类比赛非常频繁。篮球比赛需要规则的制约才能顺利进行,而规则的制约作用需要通过裁判员的工作方能体现。篮球比赛场次多且快速、激烈,身体对抗多,要求大量的高质量的裁判员才能胜任比赛的要求。体育教师是目前我国基层篮球裁判员的主要力量,他们担负着篮球比赛正常开展和普及的重任,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体育教师和篮球裁判队伍的后备力量,篮球裁判能力也是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切实有效地培养与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裁判能力,对于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以及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可操作的对策,以适应体育人才培养需要,为《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实施储备更多高水平篮球裁判员,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建设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1、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的现状
CUBA近年来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我国高校辐射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篮球赛事,推动高校篮球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贵州省的高校球队未能打出西南赛区,但是也较好地带动了贵州省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此外,高校扩招,体育院系篮球专业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贵州省很多高校涌现出了一批专门的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老师,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为贵州省篮球裁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篮球裁判员。但是贵州省高校的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1 临场执法经验缺乏
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竞赛规则和裁判法都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临场执法经验严重缺乏。篮球运动是一项身体接触频繁的竞技项目,场上对抗性强,攻守转换快,临场情况变化万千。准确掌握和理解合理防守位置和正确防守姿势、身体接触、阻挡、非法掩护、撞人犯规、走步、非法运球,垂直原则的真正内涵,掌握篮球规则、裁判法和临场执裁能力仅靠几节课显然是不够的。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必须经过很多场比赛的亲自执法,进行切身的体验,这本身是一个经验积累过程。而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的不少学生裁判员临场机会少之又少。据笔者调查,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篮球裁判员每年临场执法场次超过30场的极少,拥有省、市级的执法比赛经验的更是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去执法CBA或者CUBA这样的高水平的比赛。由此可见,贵州省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临场经验是非常缺乏的。
1.2 篮球普修课过程中裁判法及裁判规则的学习时间不充足
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篮球普修课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都是以篮球的基础技术教学为重点,而裁判法及规则的学习是被安排到理论课当中,而在理论课的时候讲解裁判法及规则的时间也同样会被技战术的讲解所占据,贵州省很多高校篮球普修课中裁判法及规则的学习时间不足2节课,也就是说不足90分钟。因此,在如此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想让学生获取篮球裁判的基本能力并去实践判罚,是不符合学习的科学规律的。
1.3 裁判员基本功不扎实
裁判手势是篮球裁判员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对赛场发生情况的判决和命令。是临场裁判之间、裁判和运动员、教练、记录台之间的联络信号和纽带。手势应清楚、果断、规范、大方,具有一定节奏感,展现出裁判员的精神面貌,体现出裁判员的权威,而我院学生裁判员裁判手势缺乏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主要表现在宣判时手的距离、高度不够合理,身体姿态不够大方,让人感到随意性太强,不严肃;犯规号码的手势与口中报出的号码不一致,犯规与违例、暂停与技术犯规的判罚手势混淆,某些违例和犯规手势不够准确;另外在开表、得分、违例及违例后的进攻方向手势、暂停及换人手势未能及时做出。
2、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2.1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裁判能力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性强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动画、录像资料等来进行篮球裁判的教学,教师加以必要的讲解和说明。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思维和知识面。对于一些比赛中常见的违犯现象,可以结合视频资料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这些情况的处理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摄像机将比赛过程记录下来,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重放、分析,在重放过程中教师应分别从技、战术的角度和规则、裁判的角度讲解和分析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技战术、规则的理解。通过这种现代手段进行教学,师生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发现技战术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了解学生在篮球实战、裁判实践中的表现,更有针对性地纠正自身及全队的错误、改进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来进行篮球教学,可大幅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的深度与广度,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和裁判能力。
2.2 加强篮球规则理论知识培养
从对篮球专选学生上课情况看,他们对篮球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而且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调查可知,学生对篮球实践课感兴趣程度要远远高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规则和裁判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单纯的理论条文讲述,而采用裁判条文与具体的比赛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篮球规则理论学习更加直观,也容易理解。在进行裁判法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采用裁判法条款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篮球场地内讲解裁判员区域分工、宣判程序、位置交换等内容,边讲授边组织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程度,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模仿。其次,教师也应注重在实践课的篮球基本技术、战术的教学中,加强对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教授。如在练习脚步动作的同时可向学生讲解中枢脚的确定及走步违例的判罚。在练习罚球技术的同时,附带向学生讲授罚球中的站位及违例情况,使学生在篮球技术练习中了解和掌握篮球规则,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技术。 2.3 不斷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进行裁判理论与实践的平台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在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师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限制了学生学习篮球裁判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培养工作作为发展能力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固定下来,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完善各项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效果.
在充分利用校内场地设施,拓宽校外实践渠道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裁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解决好应用型篮球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能够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以能提供更多的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4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裁判员具有强抗干扰能力、迅速判断能力与正确执行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通过参加各种比赛,积累经验,增强执裁信心;其次要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身体准备活动、与裁判组的沟通交流、比赛队伍与人员的分析等,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要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内心心理放松法、注意力转移法、隔离法等,调整心态,以适应比赛需求。
3、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临场执裁能力缺陷主要体现在:一,学生裁判对篮球裁判法和裁判规则理论理解不准确、不全面;二,学生裁判参与比赛执法活动少,缺乏临场执裁经验,导致缺乏执法自信心;三,篮球普修课过程中裁判法及裁判规则的学习时间不充足。
3.2 建议
在篮球教学方面,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裁判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裁判职业道德教育;增加篮球裁判法教学课时,开设“篮球裁判”选修课;增加学生裁判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裁判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培养其为篮球运动事业服务的事业心;定期聘请高水平裁判员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学生裁判的裁判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裁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学,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提高自身的执裁水平;理论结合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参与不同层次比赛的执裁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执裁能力,增强自信心;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身体素质锻炼。
关键词:高校 篮球裁判员 培养
篮球运动在我国非常普及,各级各类比赛非常频繁。篮球比赛需要规则的制约才能顺利进行,而规则的制约作用需要通过裁判员的工作方能体现。篮球比赛场次多且快速、激烈,身体对抗多,要求大量的高质量的裁判员才能胜任比赛的要求。体育教师是目前我国基层篮球裁判员的主要力量,他们担负着篮球比赛正常开展和普及的重任,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体育教师和篮球裁判队伍的后备力量,篮球裁判能力也是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切实有效地培养与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裁判能力,对于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以及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可操作的对策,以适应体育人才培养需要,为《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实施储备更多高水平篮球裁判员,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建设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1、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的现状
CUBA近年来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我国高校辐射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篮球赛事,推动高校篮球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贵州省的高校球队未能打出西南赛区,但是也较好地带动了贵州省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此外,高校扩招,体育院系篮球专业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贵州省很多高校涌现出了一批专门的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老师,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为贵州省篮球裁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篮球裁判员。但是贵州省高校的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1 临场执法经验缺乏
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竞赛规则和裁判法都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临场执法经验严重缺乏。篮球运动是一项身体接触频繁的竞技项目,场上对抗性强,攻守转换快,临场情况变化万千。准确掌握和理解合理防守位置和正确防守姿势、身体接触、阻挡、非法掩护、撞人犯规、走步、非法运球,垂直原则的真正内涵,掌握篮球规则、裁判法和临场执裁能力仅靠几节课显然是不够的。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必须经过很多场比赛的亲自执法,进行切身的体验,这本身是一个经验积累过程。而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的不少学生裁判员临场机会少之又少。据笔者调查,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篮球裁判员每年临场执法场次超过30场的极少,拥有省、市级的执法比赛经验的更是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去执法CBA或者CUBA这样的高水平的比赛。由此可见,贵州省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临场经验是非常缺乏的。
1.2 篮球普修课过程中裁判法及裁判规则的学习时间不充足
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篮球普修课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都是以篮球的基础技术教学为重点,而裁判法及规则的学习是被安排到理论课当中,而在理论课的时候讲解裁判法及规则的时间也同样会被技战术的讲解所占据,贵州省很多高校篮球普修课中裁判法及规则的学习时间不足2节课,也就是说不足90分钟。因此,在如此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想让学生获取篮球裁判的基本能力并去实践判罚,是不符合学习的科学规律的。
1.3 裁判员基本功不扎实
裁判手势是篮球裁判员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对赛场发生情况的判决和命令。是临场裁判之间、裁判和运动员、教练、记录台之间的联络信号和纽带。手势应清楚、果断、规范、大方,具有一定节奏感,展现出裁判员的精神面貌,体现出裁判员的权威,而我院学生裁判员裁判手势缺乏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主要表现在宣判时手的距离、高度不够合理,身体姿态不够大方,让人感到随意性太强,不严肃;犯规号码的手势与口中报出的号码不一致,犯规与违例、暂停与技术犯规的判罚手势混淆,某些违例和犯规手势不够准确;另外在开表、得分、违例及违例后的进攻方向手势、暂停及换人手势未能及时做出。
2、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2.1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裁判能力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性强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动画、录像资料等来进行篮球裁判的教学,教师加以必要的讲解和说明。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思维和知识面。对于一些比赛中常见的违犯现象,可以结合视频资料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这些情况的处理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摄像机将比赛过程记录下来,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重放、分析,在重放过程中教师应分别从技、战术的角度和规则、裁判的角度讲解和分析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技战术、规则的理解。通过这种现代手段进行教学,师生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发现技战术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了解学生在篮球实战、裁判实践中的表现,更有针对性地纠正自身及全队的错误、改进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来进行篮球教学,可大幅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的深度与广度,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和裁判能力。
2.2 加强篮球规则理论知识培养
从对篮球专选学生上课情况看,他们对篮球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而且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调查可知,学生对篮球实践课感兴趣程度要远远高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规则和裁判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单纯的理论条文讲述,而采用裁判条文与具体的比赛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篮球规则理论学习更加直观,也容易理解。在进行裁判法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采用裁判法条款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篮球场地内讲解裁判员区域分工、宣判程序、位置交换等内容,边讲授边组织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程度,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模仿。其次,教师也应注重在实践课的篮球基本技术、战术的教学中,加强对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教授。如在练习脚步动作的同时可向学生讲解中枢脚的确定及走步违例的判罚。在练习罚球技术的同时,附带向学生讲授罚球中的站位及违例情况,使学生在篮球技术练习中了解和掌握篮球规则,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技术。 2.3 不斷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进行裁判理论与实践的平台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在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师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限制了学生学习篮球裁判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培养工作作为发展能力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固定下来,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完善各项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效果.
在充分利用校内场地设施,拓宽校外实践渠道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裁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解决好应用型篮球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能够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以能提供更多的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4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裁判员具有强抗干扰能力、迅速判断能力与正确执行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通过参加各种比赛,积累经验,增强执裁信心;其次要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身体准备活动、与裁判组的沟通交流、比赛队伍与人员的分析等,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要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内心心理放松法、注意力转移法、隔离法等,调整心态,以适应比赛需求。
3、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临场执裁能力缺陷主要体现在:一,学生裁判对篮球裁判法和裁判规则理论理解不准确、不全面;二,学生裁判参与比赛执法活动少,缺乏临场执裁经验,导致缺乏执法自信心;三,篮球普修课过程中裁判法及裁判规则的学习时间不充足。
3.2 建议
在篮球教学方面,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裁判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裁判职业道德教育;增加篮球裁判法教学课时,开设“篮球裁判”选修课;增加学生裁判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裁判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培养其为篮球运动事业服务的事业心;定期聘请高水平裁判员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学生裁判的裁判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裁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学,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提高自身的执裁水平;理论结合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参与不同层次比赛的执裁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执裁能力,增强自信心;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身体素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