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延,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个性心理在这种风起云涌的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呈现出越来越多而复杂的新的特点。这就为新时期的学校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崭新课题。如何依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建设和谐班级,成为所有教育者的一大挑战。本文试在分析当前初中生个别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就班主任工作略做浅探。
关键词:整体特点 群体特点 班主任工作 和谐班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决定了学校工作的成败。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班集体,一位好的班主任,无疑是其成才的重要条件,班主任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各级考评成绩,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升学和继续发展。
面对时代及学生的新的特点,班主任应该冷静思维,理性思索、潜心研究,精设方案,革新方法,巧据特点,因材施教,全力建设和谐班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掌好舵,护好航。
1."双层"特点,深入透折--构建和谐班的依据
1.1当代初中生的普遍整体性特点:
自我意识发展;兴趣分化;理想、信念形成的表面化;"性"早熟、"早恋"提前;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
1.2个别群体特点
在社会、学校、家庭多种普遍的或特殊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当前初中生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诸多群体特点,本文试初探"留守生"、贫困生、后进生、情感冷漠生四个群体的特点及对策。
1.2.1"留守学生"的困境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初中学生③。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通过打工来致富,进而为孩子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父母进城或外出打工后,孩子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的现象,这确实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留守子女的安全隐患、教育得不到完全保障、情感不健全、心理孤独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正迅速地从教育问题变成为社会问题。
1.2.2贫困学生的困境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对物质的追求成了生活的主题。而那些受经济浪潮冲击的下岗群体、贫困家庭、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对子女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他们甚至因生计无着落、找工作受白眼而将自身的委屈、焦虑、不安全感转嫁于孩子,要么高声喝斥,要么动辄施以暴力。这样,他们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处于生理、心理断奶期的初中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空白与心灵上的空虚常常表现在一些过激的行动上。他们极度自卑,精神痛苦;他们不辨是非,盲从偷盗;他们不满家境,仇视父母;他们不信善良,暴力逞强。
1.2.3后进生的困境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那样问题和缺陷的学生。包括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智力迟钝、健康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成绩不良"学生;思想觉悟低,存在不良品德习惯,或经常有过失行为的学生;以及学生成绩不好,思想表现亦差的"双差"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大、危害深。主观方面的学习智力、意志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客观方面的应试教育弊病等各种因素,导致后进生的教育成为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1.2.4"情感冷漠生"的困惑
学生情感冷漠的主要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虚伪、专横;待人处事非常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缺少同情心,缺乏亲情,少有感情。尤其是感恩心理淡薄。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以为常,仿佛父母是该伺候他们的;在学校里,成绩好,也没有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好像成绩好全是自己聪明的结果。情感冷漠是造成中小学生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的根源。如果孩子形成了冷漠心理,不需要温馨、不需要温暖,习惯以一种"另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对弱者缺乏同情,那么,他们将很难承担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将构成极大挑战。
2.因材而斫,制定对策--构建和谐班级的保证
班主任民主管理的操作,若没有潜在的对学生的尊重,没有人格影响的保证,民主就永远是一只画不像的葫芦。班主任要具有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的"爱满天下"的精神,给学生以真挚的爱,"以爱动其心",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情感,才会从顺从、认同到内化,逐步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平等的尊重学生,不厚此薄彼、爱此恶彼,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爱心。由此可见,班主任平等地尊重学生能形成相互尊重的民主氛围,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2.1针对具有个别群体性特点的学生的班主任工作
2.1.1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
首先,践行"代管家长制",担当好"班主任"和"代管家长"的双重角色。
班主任可发动科任教师,一起担任好"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要求代管家长切实做到"四掌握",即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力行"四管",即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即当好孩子的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如要求代管家长给"留守学生"的家长每月打一次电话,每学期写一封信,通报孩子的情况等。
其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给予特殊性关爱。
班主任应协助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以便全面掌握留守学生情况,及时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学校、教师要给予留守学生特别的关注。同时,建立信息交流卡,学校将孩子每周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监护人。
再次,重视构建面向"留守学生"的教育网络,凝聚教育活力。
空巢家庭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织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网络,齐心协力抓好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使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在家读书的子女用心,取得双赢。
2.1.2关于"贫困生"的教育
针对贫困生令人担忧的"精神世界",作为重要教育主体的班主任必须做到:
首先,让爱和责任引领自己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教师自身的人格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其实贫困孩子最需要的是在他遭遇不幸与挫折、在他们身陷泥潭时,老师能伸出温暖有力的双手将他们从深潭里拉出来,用无私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洗净他们身上的污泥浊水。此刻的老师必然是高大而极具人格魅力的,他的思想、行为、言论将会在孩子年幼的心里刻下最灿烂、最永久的印痕,孩子们将终身难忘。
其次,帮助孩子在学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摆脱孤独,摆脱不良人群的诱惑,净化他们的道德环境。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教师应指导孩子处理好与老师、同学、集体的关系,让他们依恋老师的真诚关心而成长,倚重同学的纯真友谊而生活,依赖集体的温暖而发展。
再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他们抗挫折、抵制诱惑的意志,使之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找到人生的平衡点。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楚"。教师要帮助贫困生适时地调整好心态,指导他们找到心理平衡的方法,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自律能力;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科学适度的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避免道德出轨,使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生活的品位。
关键词:整体特点 群体特点 班主任工作 和谐班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决定了学校工作的成败。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班集体,一位好的班主任,无疑是其成才的重要条件,班主任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各级考评成绩,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升学和继续发展。
面对时代及学生的新的特点,班主任应该冷静思维,理性思索、潜心研究,精设方案,革新方法,巧据特点,因材施教,全力建设和谐班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掌好舵,护好航。
1."双层"特点,深入透折--构建和谐班的依据
1.1当代初中生的普遍整体性特点:
自我意识发展;兴趣分化;理想、信念形成的表面化;"性"早熟、"早恋"提前;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
1.2个别群体特点
在社会、学校、家庭多种普遍的或特殊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当前初中生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诸多群体特点,本文试初探"留守生"、贫困生、后进生、情感冷漠生四个群体的特点及对策。
1.2.1"留守学生"的困境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初中学生③。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通过打工来致富,进而为孩子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父母进城或外出打工后,孩子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的现象,这确实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留守子女的安全隐患、教育得不到完全保障、情感不健全、心理孤独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正迅速地从教育问题变成为社会问题。
1.2.2贫困学生的困境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对物质的追求成了生活的主题。而那些受经济浪潮冲击的下岗群体、贫困家庭、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对子女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他们甚至因生计无着落、找工作受白眼而将自身的委屈、焦虑、不安全感转嫁于孩子,要么高声喝斥,要么动辄施以暴力。这样,他们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处于生理、心理断奶期的初中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空白与心灵上的空虚常常表现在一些过激的行动上。他们极度自卑,精神痛苦;他们不辨是非,盲从偷盗;他们不满家境,仇视父母;他们不信善良,暴力逞强。
1.2.3后进生的困境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那样问题和缺陷的学生。包括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智力迟钝、健康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成绩不良"学生;思想觉悟低,存在不良品德习惯,或经常有过失行为的学生;以及学生成绩不好,思想表现亦差的"双差"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大、危害深。主观方面的学习智力、意志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客观方面的应试教育弊病等各种因素,导致后进生的教育成为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1.2.4"情感冷漠生"的困惑
学生情感冷漠的主要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虚伪、专横;待人处事非常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缺少同情心,缺乏亲情,少有感情。尤其是感恩心理淡薄。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以为常,仿佛父母是该伺候他们的;在学校里,成绩好,也没有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好像成绩好全是自己聪明的结果。情感冷漠是造成中小学生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的根源。如果孩子形成了冷漠心理,不需要温馨、不需要温暖,习惯以一种"另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对弱者缺乏同情,那么,他们将很难承担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将构成极大挑战。
2.因材而斫,制定对策--构建和谐班级的保证
班主任民主管理的操作,若没有潜在的对学生的尊重,没有人格影响的保证,民主就永远是一只画不像的葫芦。班主任要具有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的"爱满天下"的精神,给学生以真挚的爱,"以爱动其心",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情感,才会从顺从、认同到内化,逐步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平等的尊重学生,不厚此薄彼、爱此恶彼,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爱心。由此可见,班主任平等地尊重学生能形成相互尊重的民主氛围,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2.1针对具有个别群体性特点的学生的班主任工作
2.1.1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
首先,践行"代管家长制",担当好"班主任"和"代管家长"的双重角色。
班主任可发动科任教师,一起担任好"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要求代管家长切实做到"四掌握",即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力行"四管",即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即当好孩子的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如要求代管家长给"留守学生"的家长每月打一次电话,每学期写一封信,通报孩子的情况等。
其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给予特殊性关爱。
班主任应协助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以便全面掌握留守学生情况,及时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学校、教师要给予留守学生特别的关注。同时,建立信息交流卡,学校将孩子每周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监护人。
再次,重视构建面向"留守学生"的教育网络,凝聚教育活力。
空巢家庭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织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网络,齐心协力抓好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使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在家读书的子女用心,取得双赢。
2.1.2关于"贫困生"的教育
针对贫困生令人担忧的"精神世界",作为重要教育主体的班主任必须做到:
首先,让爱和责任引领自己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教师自身的人格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其实贫困孩子最需要的是在他遭遇不幸与挫折、在他们身陷泥潭时,老师能伸出温暖有力的双手将他们从深潭里拉出来,用无私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洗净他们身上的污泥浊水。此刻的老师必然是高大而极具人格魅力的,他的思想、行为、言论将会在孩子年幼的心里刻下最灿烂、最永久的印痕,孩子们将终身难忘。
其次,帮助孩子在学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摆脱孤独,摆脱不良人群的诱惑,净化他们的道德环境。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教师应指导孩子处理好与老师、同学、集体的关系,让他们依恋老师的真诚关心而成长,倚重同学的纯真友谊而生活,依赖集体的温暖而发展。
再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他们抗挫折、抵制诱惑的意志,使之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找到人生的平衡点。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楚"。教师要帮助贫困生适时地调整好心态,指导他们找到心理平衡的方法,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自律能力;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科学适度的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避免道德出轨,使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生活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