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角的大小的一个简单求法

来源 :数学金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介了二面角大小的几种求法,并针对法向量法求二面角时存在的两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的关系判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良解法——指向向量法.
  常见的二面角的求法以几何法和向量法为主. 其中几何法有定义法、垂面法、三垂线法和射影面积法等;向量法通常是指法向量法. 在运用法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中的难点是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的判定,教材和众多资料上的处理大多数是通过观察立体图形,主观判断二面角的大小,这样处理学生总感觉很难把握,教师们也十分担心,进而思考得出了很多很好的解决办法,如:共面定理判定法、一进一出法以及辅助向量法等.
  这里“一进一出法”笔者是这样跟学生阐述的,二面角可以看做一个张开的嘴巴,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方向分别为嘴巴里和嘴巴外时,这两个法向量的夹角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而辅助向量法是指在二面角的棱上和二面角的内部各任取一点构成一个向量,将该向量分别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数量积,所得的两个数量积同号时,这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互补,异号时相等.
  上述方法都是建立在法向量法的基础上来研究二面角的求法的,然而能否绕开法向量法来通过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呢?笔者在教授“向量的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偶得二面角的一个简单求法.
  ■直线的单向法向量
  问题:已知直线AB及其外一点P,过P作PC⊥AB,垂足为C,试用向量■和■表示向量■.
  ■
  图1
  解:■在■上的投影为
  ■cos〈■,■〉=■
  则■=■cos〈■,■〉·■=■,
  所以■=■-■=■-■.?摇?摇?摇?摇①
  为了便于后续计算,去分母,得
  ■·■2=■·■2-(■·■)·■.?摇?摇?摇 ②
  这里将②称为直线AB关于点P的单向法向量n,记作
  ■
  ■二面角的求法
  结论:已知二面角A-BC-D,直线BC关于点A,D的单向法向量分别为m,n,则二面角A-BC-D的大小为〈m,n〉.
  结合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不难证明.
  ■运用举例
  下面我们应用单向法向量法来求二面角的大小.
  例题:如图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1,PD=2.
  (1)求证:平面PQC⊥平面DCQ;
  (2)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
  ■
  图2
  解答:(1)证明略.
  (2)如图2所示,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0,0),P(0,2,0),C(0,0,1),Q(1,1,0),B(1,0,1).
  所以■=(-1,2,-1),■=(-1,0,0),■=(0,1,-1),所以■2=6,■·■=1,■·■=3.
  设直线BP关于点C的单向法向量为m,则m=■·■2-(■·■)·■=(-6,0,0)-(-1,2,-1)=(-5,-2,1).设直线BP关于点Q的单向法向量为n,则n=■·■2-(■·■)·■=(0,6,-6)-3(-1,2,-1)=(3,0,-3). 所以cos〈m,n〉=■= -■. 即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为-■.
  ■解法评析
  直线AB关于点P的单向法向量法可以直接求得二面角的大小,并且可以有效地规避利用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时的定角问题,该方法适用于有棱二面角大小的计算问题,只需确定了4个点的坐标,后续计算也较为容易. ■
其他文献
李明军:男,1969年8月出生于山东郯城。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一所重点中学,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到某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时任重点学科带头人。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后。    大哥: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回信。这段时间以来,我一改以往懒散的习惯,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时也很用心,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虽然取得了
[摘 要] 2015年10月,浙江省温州市开展了每年一次的初三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研讨单元复习课教学如何梳理知识,巩固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现以一节“二次函数复习”为例,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 思维;过程  教学片段呈现  环节1:回顾复习,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活动1:已知二次函数y=x2 bx-3的图像经过点A(-1,0).  (1)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  (2
[摘 要] 数学学习应该着力于数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从数学问题的来源来看,除了学科内部知识结构外,数学问题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打破传统形式化教学的条条框框,借助多元化的、非形式化的教学方式来激疑诱思、多证多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问题;情境;认知结构;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发现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
最新全球大学排行榜(北大47,清华54)    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近日公布了2010世界大学排行榜,剑桥大学首次击败哈佛大学,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最高学府,据悉,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大学,排名第23,日本东京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24,中国内地共有2所大学挤进世界前100名,北京大学排名第47,清华大学则排名第54。    全世界饥饿人口减少(约一亿)    据报道,联合国估计去年全世界
(★★★)必做1 袋子中放有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球若干,其中标号为0的小球1个,标号为1的小球1个,标号为2的小球n个,已知从袋子中随机抽取1个小球,取到标号为2的小球的概率是■.
大脸兔的值班QQ2056009842常常能收到很多同学的留言提问,同学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有时也让大脸兔招架不住。不过也有一些问题久居“同学们最爱问的问题榜”榜首,本期大脸兔汇总了两个问题,看一看你的问题是否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吧。  Q:小编,你们太神秘了,能不能公布你们的照片呀!  A:这位同学,你有所不知。小编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公布照片呢?不过也有例外!今天大脸兔要隆重公开了!  噔噔噔!上圖就是大
[摘 要] 学生经常证题,但大多数是在已有结论的情况下进行的(称这类问题为封闭题型). 如果向学生适当提出一些不具有现成结论的问题让学生寻求结论(称这类问题为开放题型),那么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无疑是很有益的. 笔者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将一道课本例题设计成一组开放题,借助《几何画板》给学生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真实地展现思维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  [关
[摘 要] 复习教学要摈弃题海战术,通过抓好例题的设计,体现小题目大思想,实现题量少而探究深的效果,同时带动各知识点的综合复习、各解题思想与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以利用Excel软件深入解决一道平常的习题为例,探究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上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Excel;数学实验  当前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千人一面、陈题不断、重复操练成为学生复习积极性培养的阻碍因素,如何在复习旧知中让学生得到新的
[摘 要] 笔者发现,把握住固定化的已知内容,全方位挖掘既有知识素材,从中发散、灵动知识,可以将多变的未知内容最大化地探索出来,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初中数学高效教学增加动力.  [关键词] 既有素材;高效教学;实践路径  纵观初中数学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这样一个矛盾:数学知识内容往往是以教材这种固定的模式呈现出来的,然而,数学知识本身却是极为灵活多变的,是无法通过刻板的形式加以限制的.
一号攻擂手:玉林市玉州区新联小学  五(2)班 张明夏  “哎,这里是哪里?”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中,一声尖叫响了起来。能发出这样叫声的,除了本人,还有谁?哈哈,告诉你,本人现在眼睛瞪得快要比碗还大了。猜我看到了啥?来,跟着镜头,吃货属性的读者做好心理准备——  这里的房子是蛋糕做的,房顶是饼干做的,路灯是棒棒糖做的,人是巧克力……哇,原来这里是零食王国!正好,肚子发出了“警报”,口水流成了“三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