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盆腔复发转移1例报告

来源 :肿瘤影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资 料rn患者,女性,41岁.2016年6月,患者因腹痛2周伴肛门坠胀,病情加剧2 d,赴上海市某医院就诊,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提示左上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临床拟诊“胃底部间质瘤伴恶变可能大”收治入院.2016年6月28日全麻下行胃间质瘤和腹腔转移瘤切除术、腹腔广泛粘连松解术.术中探查发现胃底部巨大间质瘤,大小约18.0 cm×13.0 cm×6.8 cm;盆腔转移瘤5个,直径为1.5~8.0 cm;腹腔转移瘤2个,直径为1.6~ 3.5 cm;大网膜肿瘤浸润灶,大小约4.0 cm× 3.5 cm×2.0 cm.术后病理学诊断:胃、盆腔、腹腔、大网膜间质瘤,高危型;肿瘤来源胃原发可能;组织学类型为混合细胞型间质瘤;核分裂象≥10个/50 HPF.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10年收录的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慢性湿疹临床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4.0及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98篇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穴位处方116条,涉及腧穴56个,频率最高的前5位腧穴为阿是穴、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选取的经脉以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
自主神经系统在胃肠道组织中分布广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高敏和消化液的分泌异常等.耳穴疗法已经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作用机制与耳穴疗法具有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相关.该文从自主神经在耳廓和胃肠道的分布、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耳穴疗法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效应及机制研究3个方面作论述,旨在初步明确耳穴疗法的作用机制,促进耳穴疗法在胃肠道疾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