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25G眼内光纤辅助下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23眼)选择25G光纤作为眼内照明,通过非接触广角成像系统观察眼底并完成巩膜外垫压术的RR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变、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 12(7.60±4.31)个月.21例(91.3%)患者术后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未复位的2例(8.7%)给予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二次术后视网膜均复位.20眼(87.0%)术后视力
【机 构】
:
重庆市人民医院眼科,重庆市40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25G眼内光纤辅助下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23眼)选择25G光纤作为眼内照明,通过非接触广角成像系统观察眼底并完成巩膜外垫压术的RR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变、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 12(7.60±4.31)个月.21例(91.3%)患者术后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未复位的2例(8.7%)给予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二次术后视网膜均复位.20眼(87.0%)术后视力提高.手术前BCVA(0.22 ±0.19)与手术后BCVA(0.47±0.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4.3%)患者发生玻璃体丢失,3例(13.0%)术后眼压高,6例(26.1%)发现有光纤入路相关的玻璃体损伤.未发现玻璃体积血、感染性眼内炎、晶状体损伤等光纤相关并发症.结论 25G眼内光纤辅助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RRD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慢性肾病(CKD)常伴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CKD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发现和监测肾功能是预防CK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肾功能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早期CKD中灵敏度较低,因此迫切需要高灵敏性的诊断方法.脂质组学是研究脂质紊乱的代谢组学分支,自2003年提出以来,逐渐成为CKD早期诊断和监测的有效手段.综述近年来脂质组学在CKD及相关慢性肾损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涉及的脂质紊乱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以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屏障破坏和肠黏膜免疫异常等密切相关.总结目前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治疗方法等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对今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有所裨益.
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s,TCR-T)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是2种过继性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herapy,ACT),它们通过基因修饰技术赋予天然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的受体来治疗癌症.CAR-T疗法针对复发或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治疗中展
与口服或注射等全身性给药相比,吸入药物直接递送至呼吸道发挥治疗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现有吸入药物难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且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前体药物技术,针对候选药物的缺陷进行个性化修饰以满足吸入治疗要求,是目前可选择的吸入药物开发途径.本文对近20年来前药技术在吸入递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发现:酯化修饰或与大分子化合物偶联的前药技术可以延长药物肺部驻留;甘露糖修饰或酸敏感键连接可以实现肺泡巨噬细胞内释药;个性化修饰的前药可以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法与能量介入分离法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法与能量介入分离法对中重度IUA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估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Egger检验,分析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纳入14篇RCTs,共11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