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教师入职后总会面临一些困惑及阻碍他们成长的一些因素。为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教研组可以在教研活动中采取多种途径帮助他们,以实现整个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教师;常态教研;师徒结对
一、新教师的特点及面临的困难
作为崂山区直属龙头学校的新教师,他们从学历到学科专业素养都是过硬的,尤其从事英语教学的新教师有不少硕士毕业。他们英语专业素养扎实,充满活力,对新的工作岗位充满热情及期待。当然他们也面临挑战,比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等。这些问题成为新教师成长路上的障碍。
二、促进新教师发展的具体做法
1.新教师全程参与校内常态教研活动
让新教师尽快投入教学实践中,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在教研组内研讨时,针对某一模块,先由几位骨干教师做主角,进行教材分析及学生解读并确立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中包括该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以及相关内容在整个小学段教材中的分布;学生分析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和障碍等,根据以上教材和学生分析确定本模块的总目标。然后让新教师在读懂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新教师以模块总目标做统领,参与课时教学设计。此时的教学设计可以同级部教师分工负责一个课时,但这几位教师也要小范围集中研讨一次,初步确定分课时教学目标。在教研组内研讨时,让新教师做主角,反馈自己的课时目标及课时设计,然后组内集体研讨,给出可行性建议,为新教师上课做好准备。
(2)上课实施。所有教师参与听评课,因为之前教师基本参与了备课,听课教师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已了然于心,所以听课有备而来。听课教师做好分工,对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捕捉教学细节背后的问题。
(3)课后交流。教师在上完课后要进行反思,介绍自己在本课中实施教学设计的感受及目标达成情况,尽可能发现问题,找出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课堂互动的问题。听课教师要对上课教师的课堂说明亮点,指出问题并就问题给予建议。
通过这种途径让新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参与每一个环节,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推敲,这样新教师会快速成长,逐步学会解读教材和学生,实现在目标导向层面明确课堂目标以及课标的要求,在课堂实践层面学会关注模块总目标与分课时目标的整体性,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关注知识技能、文化情感和思维策略,还能在课堂活动推进层面将落脚点置于学生的经历上,使学生体验教学素材中的情感。
2.师徒诚心结对,真心沟通,共同发展
(1)业务学习。新教师入校后,教研组都会为他们寻找师傅。通过相互听评课、沟通交流,使新教师快速适应。师徒共同执教一个级部,教学中师徒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课后研讨更具有指向性,学习体会就更为真切。这样新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教材的把握就少走许多弯路。
(2)思想沟通。除了业务上的研究,每一对师徒也是一对朋友。师徒间经常会有思想上的碰撞,比如去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徒弟给笔者写了如下文字:
“之前一直以为在所有学段中小学是最好教的,因为小学的知识相对简单。但经过一学期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法正好相反。小学知识虽然简单,但是要教几乎没有什么英语基础、认知發展水平还不高的小学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小学低年段和高年段教育方式也不一样,教师要花心思去迎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从课堂导入到核心推进以及综合拓展都要考虑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重心下移,要让孩子去体悟……”
读完徒弟的这段话,笔者回复:
“欣赏你的思考!课堂上主动去实践,你的困难会越来越小!因为你的努力,你会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份子!愿意和你共同努力!”
如今徒弟已渡过了焦灼期,完全适应了学校的节奏,不再感觉研究生教小学生大材小用,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扎实开展教学,“工匠”精神初显,在区公研课、教师技能大赛、辅导学生比赛、教学质量抽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在新教师入职初期帮他们找到成就感,让他们慢慢体会做教师的幸福感,那么接下来的若干年里就不愁新教师在成长路上不被幸福所恩泽。
关键词:新教师;常态教研;师徒结对
一、新教师的特点及面临的困难
作为崂山区直属龙头学校的新教师,他们从学历到学科专业素养都是过硬的,尤其从事英语教学的新教师有不少硕士毕业。他们英语专业素养扎实,充满活力,对新的工作岗位充满热情及期待。当然他们也面临挑战,比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等。这些问题成为新教师成长路上的障碍。
二、促进新教师发展的具体做法
1.新教师全程参与校内常态教研活动
让新教师尽快投入教学实践中,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在教研组内研讨时,针对某一模块,先由几位骨干教师做主角,进行教材分析及学生解读并确立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中包括该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以及相关内容在整个小学段教材中的分布;学生分析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和障碍等,根据以上教材和学生分析确定本模块的总目标。然后让新教师在读懂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新教师以模块总目标做统领,参与课时教学设计。此时的教学设计可以同级部教师分工负责一个课时,但这几位教师也要小范围集中研讨一次,初步确定分课时教学目标。在教研组内研讨时,让新教师做主角,反馈自己的课时目标及课时设计,然后组内集体研讨,给出可行性建议,为新教师上课做好准备。
(2)上课实施。所有教师参与听评课,因为之前教师基本参与了备课,听课教师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已了然于心,所以听课有备而来。听课教师做好分工,对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捕捉教学细节背后的问题。
(3)课后交流。教师在上完课后要进行反思,介绍自己在本课中实施教学设计的感受及目标达成情况,尽可能发现问题,找出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课堂互动的问题。听课教师要对上课教师的课堂说明亮点,指出问题并就问题给予建议。
通过这种途径让新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参与每一个环节,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推敲,这样新教师会快速成长,逐步学会解读教材和学生,实现在目标导向层面明确课堂目标以及课标的要求,在课堂实践层面学会关注模块总目标与分课时目标的整体性,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关注知识技能、文化情感和思维策略,还能在课堂活动推进层面将落脚点置于学生的经历上,使学生体验教学素材中的情感。
2.师徒诚心结对,真心沟通,共同发展
(1)业务学习。新教师入校后,教研组都会为他们寻找师傅。通过相互听评课、沟通交流,使新教师快速适应。师徒共同执教一个级部,教学中师徒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课后研讨更具有指向性,学习体会就更为真切。这样新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教材的把握就少走许多弯路。
(2)思想沟通。除了业务上的研究,每一对师徒也是一对朋友。师徒间经常会有思想上的碰撞,比如去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徒弟给笔者写了如下文字:
“之前一直以为在所有学段中小学是最好教的,因为小学的知识相对简单。但经过一学期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法正好相反。小学知识虽然简单,但是要教几乎没有什么英语基础、认知發展水平还不高的小学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小学低年段和高年段教育方式也不一样,教师要花心思去迎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从课堂导入到核心推进以及综合拓展都要考虑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重心下移,要让孩子去体悟……”
读完徒弟的这段话,笔者回复:
“欣赏你的思考!课堂上主动去实践,你的困难会越来越小!因为你的努力,你会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份子!愿意和你共同努力!”
如今徒弟已渡过了焦灼期,完全适应了学校的节奏,不再感觉研究生教小学生大材小用,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扎实开展教学,“工匠”精神初显,在区公研课、教师技能大赛、辅导学生比赛、教学质量抽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在新教师入职初期帮他们找到成就感,让他们慢慢体会做教师的幸福感,那么接下来的若干年里就不愁新教师在成长路上不被幸福所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