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普基本特征研究

来源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科普环境、性质、功能、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普的基本特征。指出稳定的政治环境是科普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群众需求是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创新机制是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动力。
其他文献
阐述了英语写作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它是考查英语输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发展的缓慢性和滞后性日益凸显。认为学生的词汇贫乏、语法缺失和谋篇不畅是导致写作能力未能提高的主
认为黑格尔将普遍性区分为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的普遍性和辩证法中的具体的普遍性,提出抽象的普遍性既是黑格尔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是其自身哲学的出发点,只不过在黑
采用合成法测定了赤藓糖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和λh方程对其进行了关联,模型预测精度均可满足工业应用,采用修正的van’t Hoff方程和Apelblat方程计算了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
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作为宗教团体及其所属的各个抗日团体,积极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