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它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人类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求知欲 逻辑思维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作家的文学创作、理论家的理论创新等都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实现的。这些成年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体相同,只不过科学家、作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创造性是针对前人没有做过的新事情或历史上没有出现的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是对学生本身来说是新事物、新规律。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的内容是时时更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创造性思维除具备思维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也就是搞不清问题的性质、成因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绝不罢休的探索精神,这种“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精神非常可贵。它是一个人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就退避三舍,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他们的这种探索精神,让他们能经得起风浪,遇到困难时有“不撼倒山不罢休”的意志品质。这样,他们才能立于2l世纪.成为新世纪的中流砥柱。其次是创造性思维的创异性。在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科学家、思想家抛开传统认识,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论断。比如古人认为“轻的物体的比重的物体下落慢”,而伽利略却提出了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的说法,指出了和传统观念相异的“同种物体不论轻重,同时下落”。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做了大铁球和小铁球同时下落的实验,实验证明他的结论是正确的,伽利略这种思维的特点便是创异性。最后是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指和别人的思维结果相比有明显的创新,如前不久中国科学家制造了阿尔法磁谱仪的关键部件——永久性磁铁。中国科学家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种创造性思维则具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所在。
既然创造性思维有如此特点,那么它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这一点对每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未来科学研究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尤其是数学方面是中学生学习数、理、化等学科的基础。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证明;好奇心是人对新事物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儿童的好奇心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如他们会忘我地观察蜜蜂采集花蜜;会长时间观察蚂蚁上树;会把收音机拆开来以弄清里面为什么有人说话。儿童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让成年人发笑的问题,甚至会做出让成年人恼火的行为。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经常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甚至把鸡蛋放在自己屁股底下。老师没有认识到这种好奇心的可贵,而做出了劝其退学的决定。多亏他的母亲给爱迪生正确的引导,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为其以后成为大发明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试想学生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有这种好奇心,他们的求知欲一定很高。不仅会主动观察、思考,而且易于理解记住有关知识,同时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探求知识的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指未经过学生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结论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顶端向着太阳方向弯曲,他凭着直觉提出“其中可能有某种物质跑到背光的一面”的设想,现在人们已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物质的存在。即“植物生长素”。教师应当鼓励直觉性思维,因为直觉性思维是大脑对有关问题的持续思考。而使新旧知识直接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五年级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例如下:“车站有6000吨货物,前4天运走40%,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货物还要多少天运完?”很多同学把题目中给的条件全部用上,列式为:6000X(1—40%)÷(6000X 40%÷4),而有位同学列式为(1—40%)÷(40%÷4)。这位同学说:“我感觉6000吨可以看成单位‘1’,所以我就没有用6000吨这个条件。”这就是典型的直觉思维,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帮助学生发展直觉思维,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想、假设。教师应善于用直觉思维提出多种问题,多让学生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助于学生缩短思维过程,迅速做出直觉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让其充分休息,回过头来看问题,很可能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维,它遵循思維的规则,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得出新结论。善于进行逻辑思维的人不一定善于创造;但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就必须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活动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加以论证,所以没有周密的逻辑思维就难以成功。逻辑思维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推断的活动。这种推导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以后掌握更抽象的知识,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将来依据理性知识通过推导去发现某些规律。还有一点应注意,教师应随时订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逻辑性错误,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悟出其中的思维规律。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提倡多思和首创精神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要想有创造必须勤于思考,只有为人类造福,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展开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所创新。教师应当使学生脱开传统的“露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的认识。这种传统观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不一定要求他们像科技人员那样去进行发明、创造,但这种勤于思考和首创精神是可以培养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们由目前的“苦学”变为“乐学”。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欢迎,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思维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创造带来的愉快。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求知欲 逻辑思维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作家的文学创作、理论家的理论创新等都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实现的。这些成年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体相同,只不过科学家、作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创造性是针对前人没有做过的新事情或历史上没有出现的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是对学生本身来说是新事物、新规律。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的内容是时时更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创造性思维除具备思维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也就是搞不清问题的性质、成因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绝不罢休的探索精神,这种“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精神非常可贵。它是一个人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就退避三舍,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他们的这种探索精神,让他们能经得起风浪,遇到困难时有“不撼倒山不罢休”的意志品质。这样,他们才能立于2l世纪.成为新世纪的中流砥柱。其次是创造性思维的创异性。在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科学家、思想家抛开传统认识,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论断。比如古人认为“轻的物体的比重的物体下落慢”,而伽利略却提出了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的说法,指出了和传统观念相异的“同种物体不论轻重,同时下落”。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做了大铁球和小铁球同时下落的实验,实验证明他的结论是正确的,伽利略这种思维的特点便是创异性。最后是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指和别人的思维结果相比有明显的创新,如前不久中国科学家制造了阿尔法磁谱仪的关键部件——永久性磁铁。中国科学家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种创造性思维则具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所在。
既然创造性思维有如此特点,那么它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这一点对每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未来科学研究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尤其是数学方面是中学生学习数、理、化等学科的基础。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证明;好奇心是人对新事物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儿童的好奇心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如他们会忘我地观察蜜蜂采集花蜜;会长时间观察蚂蚁上树;会把收音机拆开来以弄清里面为什么有人说话。儿童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让成年人发笑的问题,甚至会做出让成年人恼火的行为。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经常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甚至把鸡蛋放在自己屁股底下。老师没有认识到这种好奇心的可贵,而做出了劝其退学的决定。多亏他的母亲给爱迪生正确的引导,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为其以后成为大发明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试想学生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有这种好奇心,他们的求知欲一定很高。不仅会主动观察、思考,而且易于理解记住有关知识,同时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探求知识的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指未经过学生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结论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顶端向着太阳方向弯曲,他凭着直觉提出“其中可能有某种物质跑到背光的一面”的设想,现在人们已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物质的存在。即“植物生长素”。教师应当鼓励直觉性思维,因为直觉性思维是大脑对有关问题的持续思考。而使新旧知识直接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五年级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例如下:“车站有6000吨货物,前4天运走40%,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货物还要多少天运完?”很多同学把题目中给的条件全部用上,列式为:6000X(1—40%)÷(6000X 40%÷4),而有位同学列式为(1—40%)÷(40%÷4)。这位同学说:“我感觉6000吨可以看成单位‘1’,所以我就没有用6000吨这个条件。”这就是典型的直觉思维,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帮助学生发展直觉思维,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想、假设。教师应善于用直觉思维提出多种问题,多让学生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助于学生缩短思维过程,迅速做出直觉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让其充分休息,回过头来看问题,很可能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维,它遵循思維的规则,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得出新结论。善于进行逻辑思维的人不一定善于创造;但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就必须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活动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加以论证,所以没有周密的逻辑思维就难以成功。逻辑思维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推断的活动。这种推导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以后掌握更抽象的知识,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将来依据理性知识通过推导去发现某些规律。还有一点应注意,教师应随时订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逻辑性错误,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悟出其中的思维规律。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提倡多思和首创精神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要想有创造必须勤于思考,只有为人类造福,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展开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所创新。教师应当使学生脱开传统的“露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的认识。这种传统观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不一定要求他们像科技人员那样去进行发明、创造,但这种勤于思考和首创精神是可以培养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们由目前的“苦学”变为“乐学”。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欢迎,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思维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创造带来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