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领域都引入并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近年来,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出将整合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作为创新、改革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每个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当下,则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改革本课程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思想,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文章立足信息时代,深入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创新平面设计教学,综合该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革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促进社会发展。信息时代,人的思想、感官体现、审美经验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更加重视信息资源共享。这是艺术设计类、平面设计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创新课程,优化平面设计教学工作。
一、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各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尚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相当一部分平面设计课程教师长期禁锢于传统的思想之中,时有发生新旧教学理念冲突的情况,加之尚未能深入领悟新的教学方式,因此艺术设计教学存在各种矛盾之处。相较于其他行业,艺术设计领域最大的特点在于崇尚创新、追求创新。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就是创新,而创新需要灵感。在艺术设计中,灵感就是基础,就是最重要的部分。由此,艺术设计应该将学生的灵感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设计灵感培养较为重要的是多维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储备并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然而受传统思想影响,往往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而未能科学设计人文学科、人文教育的教学课程,这不利于本专业学生创新角度看待世界和认识万物。
(二)设置课程及设计理念
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平面设计作为主修课程,具有交叉性,主要通过视觉进行沟通,其本质就是视觉上的信息传达。比如广告设计是让人们通过视觉上的享受了解产品。通过产品的广告设计,能够让人们对产品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識。评价广告设计好坏的标准,在于能否让人形成购买的欲望与兴趣。实际平面设计的教学重点通常是基础课程,比如色彩方面和素描方面。而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可否认设计基础的确很重要。但是大部分设计专业学生本身具备绘画功底,此时再强调绘画基础就显得有点多余。事实上,如果盲目坚持此种教学方式反而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设计理念都是最为重要的参考体系。创新是设计的精髓,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这是因为每个时代,人们对于美的认知、体现都是不同的。同理,各个时间段,各个时期也必然会呈现出那个时代独有的美学艺术。
(三)缺少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讲究实践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设计并应用产品。从某种层面上说,实践就是经验的累积。这一点也是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的短柄之处,表现为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机会,更倾向于理论教学。此种现象,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这制约了人才培养。
二、在信息时代下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信息时代对于教学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教育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都需要运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时代,教育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平面设计行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能够更高效的传播、处理信息。平面设计已经无需依赖于印刷媒体传播视觉信息,利用智能设备就可以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在此背景下,软件商合计、网页设计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工作从各方面实现了改革与创新。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各领域都普遍应用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与教学逐渐实现无缝衔接。
(二)在基础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应用新媒体是平面设计基础性教学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平面设计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技术的便利性与优点之处。课前,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在更宽泛的条件下收集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并整合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PPT课件的方式形成课程资源,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传递经过整合的材料。这不仅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以较高的情绪与热情进行学习。课后,教师同样可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知识、作品分享给学生,这样就可共享资源,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在学习色彩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提炼优秀的作品,制作课件,再向学生展示。学生通过浅入深出的了解,可直观感受色彩的变化、纯度特点,对比教师所提供的相关产品,在掌握色彩知识的同时,营造出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三)移动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平台也充分发挥作用。此类学习平台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比如微信移动学习平台。此类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另外,也可以通过微信构建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方便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有效解决传统学习方式受制于时空因素的情况。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相互分享学习成果和教学资源,彼此交流学习心得。
结束语
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应该顺应信息时代的背景,深化改革工作。文章首先阐释了什么是平面设计课程,在此基础上详细的说明了国内平面设计教学现状和尚存问题。最后立足信息时代,提出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策略。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促进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应该结合平面设计的特点,深入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芳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94.
[2]刘辉.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0):226-227.
关键词: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促进社会发展。信息时代,人的思想、感官体现、审美经验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更加重视信息资源共享。这是艺术设计类、平面设计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创新课程,优化平面设计教学工作。
一、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各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尚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相当一部分平面设计课程教师长期禁锢于传统的思想之中,时有发生新旧教学理念冲突的情况,加之尚未能深入领悟新的教学方式,因此艺术设计教学存在各种矛盾之处。相较于其他行业,艺术设计领域最大的特点在于崇尚创新、追求创新。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就是创新,而创新需要灵感。在艺术设计中,灵感就是基础,就是最重要的部分。由此,艺术设计应该将学生的灵感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设计灵感培养较为重要的是多维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储备并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然而受传统思想影响,往往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而未能科学设计人文学科、人文教育的教学课程,这不利于本专业学生创新角度看待世界和认识万物。
(二)设置课程及设计理念
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平面设计作为主修课程,具有交叉性,主要通过视觉进行沟通,其本质就是视觉上的信息传达。比如广告设计是让人们通过视觉上的享受了解产品。通过产品的广告设计,能够让人们对产品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識。评价广告设计好坏的标准,在于能否让人形成购买的欲望与兴趣。实际平面设计的教学重点通常是基础课程,比如色彩方面和素描方面。而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可否认设计基础的确很重要。但是大部分设计专业学生本身具备绘画功底,此时再强调绘画基础就显得有点多余。事实上,如果盲目坚持此种教学方式反而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设计理念都是最为重要的参考体系。创新是设计的精髓,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这是因为每个时代,人们对于美的认知、体现都是不同的。同理,各个时间段,各个时期也必然会呈现出那个时代独有的美学艺术。
(三)缺少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讲究实践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设计并应用产品。从某种层面上说,实践就是经验的累积。这一点也是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的短柄之处,表现为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机会,更倾向于理论教学。此种现象,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这制约了人才培养。
二、在信息时代下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信息时代对于教学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教育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都需要运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时代,教育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平面设计行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能够更高效的传播、处理信息。平面设计已经无需依赖于印刷媒体传播视觉信息,利用智能设备就可以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在此背景下,软件商合计、网页设计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工作从各方面实现了改革与创新。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各领域都普遍应用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与教学逐渐实现无缝衔接。
(二)在基础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应用新媒体是平面设计基础性教学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平面设计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技术的便利性与优点之处。课前,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在更宽泛的条件下收集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并整合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PPT课件的方式形成课程资源,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传递经过整合的材料。这不仅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以较高的情绪与热情进行学习。课后,教师同样可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知识、作品分享给学生,这样就可共享资源,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在学习色彩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提炼优秀的作品,制作课件,再向学生展示。学生通过浅入深出的了解,可直观感受色彩的变化、纯度特点,对比教师所提供的相关产品,在掌握色彩知识的同时,营造出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三)移动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平台也充分发挥作用。此类学习平台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比如微信移动学习平台。此类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另外,也可以通过微信构建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方便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有效解决传统学习方式受制于时空因素的情况。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相互分享学习成果和教学资源,彼此交流学习心得。
结束语
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应该顺应信息时代的背景,深化改革工作。文章首先阐释了什么是平面设计课程,在此基础上详细的说明了国内平面设计教学现状和尚存问题。最后立足信息时代,提出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策略。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促进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应该结合平面设计的特点,深入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芳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94.
[2]刘辉.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0):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