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缘何少患癌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anb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就有关于“癌”的描述
  中国古代帝王,很少有患上癌症的记载。史册没有出现某某皇帝患上或死于癌的记录,也没有提过“癌”这个字,难道古代帝王不容易患上癌症?难道癌症是近数百年的新发现,新出现的病症?
  古时候的史官,记录朝代更迭、皇帝功过以及帝王生死的事。不过,对于皇帝患病细节及死亡病因,相信不是他们要记载的焦点。也许古代“癌”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
  说到癌症,早在12世纪(1170年)的宋朝,东轩居士撰写过一本《卫济宝书》,提到“癌”这个名词。这“癌”字没有见于《康熙字典》等传统典册,迟至1915年“癌”字才正式出现在《辞源》和《中华大字典》中 ,解释“癌”是恶性肿瘤。不过2001年《中华医史杂志》刊出陈启明的《〈卫济宝书〉—“痼”病考实》一文,他认为癌“非今之恶性肿瘤,乃今‘无头疽’中之‘深部脓肿’”。
  1264年宋朝福建人杨士瀛著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相信是传统医学文献最先对癌的特征有简明叙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这和现代医学的“癌”(cancer)的特征和临床表现有点相似。Cancer这医学名词是来自拉丁文螃蟹的意思,也是来自希腊文螃蟹的cancrum。癌的特征是(癌)细胞异常失控,毫无规律分裂生长,结果形成肿瘤。癌肿的血管犹如螃蟹的爪,从肿瘤向外四处伸展。如果属实,宋朝以前,“癌”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
  
   研究古代人所说的肿瘤不容易
  要认识古人的所谓肿瘤是困难的。主要是描述肿瘤的名目很多,当然肿瘤分类也成问题。历代文献所记录的名称,有其大如瘤的脓肿叫痈,还有肿疡、瘿瘤、恶疮、瘤、岩、癌等十几种名称。肿瘤不分良性与恶性,所以要探索研究古代人所说的肿瘤不容易。
  癌症是可致命的恶性肿瘤,是近代所用的医学名词。在以前,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甚至遗传学还在萌芽阶段。同时,诊断造影学还没有诞生,诊断手段受到限制。很多疾病,尤其是早期的疾病,很难诊断出来。所以,相信古代的人对于“癌”这个概念是没有认识的。史册没有出现某某皇帝患上或死于癌的记录,也没有提过“癌”这个字,那是可以理解的。或许偶然有记录皇帝死前的一些患病征象,但只凭这些征象症状,难以作出可靠的诊断。唯有从一些“蛛丝马迹”的文字资料,去推敲、揣测,作出最接近、最可能的间接诊断。
  
  癌症容易误诊误医
  众所周知,现代的人患癌的发生率日趋增加。可能是因为有了物理学、放射学等等的发现,加上显微镜及各种精密仪器的应用,诊疗更为精细准确,所以能够早期发现更多的肿瘤病例。同时与现代人生活的方式,长期接触很多足以致癌的辐射、化学药物、污染空气、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等不无关系……
  癌症本身容易误诊误医,例如史上华南地区有很多人患上颈疬,出现在颈部皮肉间可扪的核块(瘿瘘),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淋巴结病。这些核块,可能是细菌感染如结核病,病毒感染等引起。但是也可能是鼻咽癌的癌细胞扩散到颈项的临床病征。记得上世纪,曾读到一些报章所刊登,或是张贴在路上的包医或专医颈疬的广告,售卖秘方外敷药物或服用草药。真正发生在鼻咽的病灶却被忽视了,结果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传统医学的文献,也没有鼻咽癌这个医学名词,可见对这种恶性肿瘤的认识有限,结果误了大事。
  有时候,癌症原发病灶的病征不很明显,或是被误解忽略,待癌肿扩散到其它器官后,明显的症状出现时才“惊醒”病人和医者。例如,有人出现行动不灵,四肢无力,头痛等症状,以为是中风、风邪,才发现是肺癌已经转移到脑部。查问之下,病人可能有过几次咯血,但是以为是“热气”而不以为意。正如鼻咽癌,病人也许对有过鼻衄或耳鸣等症状,也当作“热气”,把颈疬当作“风邪焮结”或“风热毒气”积聚成核等,结果癌细胞侵入骨骼或肺部,为时已晚。再说,内脏癌肿如胰、肝、结肠、卵巢等,当病势加深,腹部会因蔓延而有腹水鼓胀,病征才明显出现。现代医学是以直接的诊断方法如造影、内窥镜、活组织细胞检验、细胞组织学诊断确定是癌症,然后观察癌细胞的类型,作出临床病期分类,才施于相应的治疗。癌的诊断不可能通过间接方法来确定,史册没有出现皇帝患上或死于癌的记录并不等于皇帝就都不患癌,只是不为人们认识而已。
  
  明英宗的“石水病”难说不是癌
  有记载说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1427-1464)得了石水病,也有说是脚气病,真正死因是难以考究。不过,个人认为,脚气病的可能性比较低。
  这位曾两度登上帝位,因为好大喜功,受到宦官王振怂恿,叫皇上御驾亲征,讨伐蒙古瓦剌部,提高自己在朝廷的威望,结果不听大臣劝谏,1449年在土木堡一役,兵败被瓦剌胡人俘虏,让弟弟朱祁钰(1428-1457)登上皇位,是为景泰帝代宗。后来英宗被释,幽居在南宫。接着景泰病重,经过一场政变,英宗才重登帝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
  传统医籍如《内经》描述石水病病人“腹大如箕,腹大如瓮”,其实是现代医学的腹水。腹水症不是一种具体的病患,只是严重的临床征状。腹水的原因很多,鉴别诊断有肝脏硬化,甚至是心脏、肾脏病等等。就算是癌症,那么癌肿病灶就可能是肝、胰腺、卵巢、大肠癌症等,诊断出有腹水,并不意味正确诊出病理!如果明英宗是患上石水病,那么他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如果是癌症,处在500多年前的医学水平,很难准确作出诊断。
  
  末代皇帝溥仪患上膀胱癌
  不过,能够真正确实是因癌症而死的中国皇帝,应该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这位娃娃皇帝在位3年,1911辛亥革命满清王朝被推翻后,经过“改造”后,成为一介平民。
  据知,早在1962年中,溥仪和李淑贤结婚后的两个星期,就出现尿血的症状。传统医师诊断他有“膀胱热”,开了一些药给他,也没有作进一步检验。两年后,当时的总理周恩来得知溥仪有尿血,要求有关部门对溥仪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才发现溥仪患上膀胱癌。住院手术后的几个月,肿瘤已经转移至左肾,再次手术不见好转且波及右肾,后来因肾功能衰竭死去。溥仪死于肾癌,死后庙号为恭宗,谥号愍皇帝,逊帝。骨灰安放在清西陵。
  (据《华文报摘》)编辑/吴雨
其他文献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要想平安度过大暑,要学会这几个养生招。  饮食把握三原则  第一,多吃些燥湿健脾的食物。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
期刊
一、项目特征  摔跤项目属于对力量素质要求很高的一项重竞技运动。运动员不但要有良好的爆发力还要具备持久的有氧耐力。摔跤項目运动员均按体重级别参加比赛,因此相对力量是决定比赛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  (一)摔跤项目训练和比赛的特点  摔跤是两人较量的激烈对抗非周期性运动,属于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型运动,摔跤又包括自由式摔跤和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主要是大量的各种形式配合的、半对抗的、对抗的技术练习,
电影于1895年12月28日诞生,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较之于文学、绘画等其他类型艺术,它是唯一一个可以确认诞生时间的一门艺术。早期电影是利用胶卷拍摄,以每秒24z 帧
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垂体腺瘤患者总计96例,随机分为行传统显微镜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n=
舌头既是人体全身最柔韧又最难以弥补的部位,又是人体唯一外露的内脏组织。中医表示:舌苔舌色是一个能说明疾病的关键部位,所谓望闻问切,其中重要一环就是看舌,它的细微变化都可预示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及程度的轻重。而西医则表示,舌癌占头颈肿瘤份额不小,但在早期开始就有症状可查。关爱舌头,可从早上起床对镜张口吐舌“自检”做起。    颜色黄白黑都是病态舌  为什么中医问诊喜欢看舌头,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能
期刊
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察等方法对大学女生经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女大学生在青春期的身体特点和月经期的心理特点,并总结出传统思想的束缚,如身体不适、同伴影响
英语语言中存在的女性歧视语是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在英语语言表达上的外在表现。本文通过从词形、词序、词义等英语的语义学角度和英语中的谚语所反映的社会风俗和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DR诊断为可疑骨折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使用16层螺旋CT、MPR以及3D图
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金融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后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正规农村金融供给
2017年上半年,嘉兴水果市场交易继续高速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市场交易额、交易量同比分别增长49.1%和23.6%。分析总的交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诚信市场”品牌显现,整体交易持续增长  1—6月份,市场交易呈现“百花争艳”态势,从果品类别统计可以看出,除了葡萄类和苹果类,其余品种全部出现不同程度增长,传统三大类苹果、梨类、柑橘类中,苹果和梨类的优势不在,交易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柑橘橙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