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三行见众生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6月,日本全国各地高中都要进行一场热热闹闹的俳句选拔赛。等到8月,风靡日本的甲子园棒球赛一结束,就会开始另一场“甲子园大会”——全国高中俳句夺冠大赛,到今年已经是第二十二届了。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被称为“世界最短的诗”。传统俳句由“五—七—五”共十七个字音组成,“国际化”后经常排列成三行。虽短小,但意蕴悠长,法国作家罗兰·巴特将其比作“最精炼的小说”。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被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就在不久前,两本松尾芭蕉的俳句集中文版《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和《松尾芭蕉俳句选》同时上市,在读者中掀起一股俳句热。人们开始重新读松尾芭蕉,和他一起沉浸在他所营造的那片孤独寂静、又蕴含着生命大美的世界中。“俳句就像短刀一样,一刀刺入,驱散陈腐的空气,划开亮丽的美感,穿过乱石芜杂的心灵。”“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芭蕉的短句,有着神奇的力量,给焦虑的人以抚慰,给寂寞的心以温暖。”有读者评价说。也许这正是今天的读者——不论中国还是日本,不论年老还是年少,都会对松尾芭蕉一见倾心的缘故。

把富士山之风收入我扇中


  日本俳句起源于15世纪,在近代也称为“俳谐”,原意为“滑稽”,以趣味性为主、带有游戏性质,主要是与贵族们的优雅连歌抗衡,流行于民间,略显卑俗。后来,俳谐慢慢地发展为两大门派——坚持传统、注重诗歌规则、依循古典的“贞门派”,以及滑稽诙谐、追求清新奇巧、不拘形式的“谈林派”。
  “松尾芭蕉生得其时。当时两大门派先后由盛而衰,社会上酝酿着一股氛围:期盼某种新俳风出现,让有心的百姓皆能读之、写之。”台湾诗人、《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的译者之一陈黎说。松尾芭蕉生于1644年,家住京都西南部的伊贺上野,父亲是个低级武士,靠教幼童维持生计。13岁那年,父亲去世,全靠兄长支撑家庭。
  1662年,芭蕉机缘巧合谋得一个工作——到伊贺武士藤堂新七郎家,担任其子藤堂良忠的近侍与伴读。出身高阶武士的良忠,比芭蕉大两岁,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能诵读汉诗文和《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等。他喜爱俳句,师从北村季吟——一位声名远播的“贞门派”俳人。受良忠和季吟影响,芭蕉也喜欢上俳句,以“宗房”二字为俳号。
  这一年的12月29日,除夕前一天,恰逢立春,18岁的松尾芭蕉写下生平第一首俳句:“是春到,或者/旧岁去——这恰逢/立春的小晦日?”此后便才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他写旅人,“月亮是指路牌”;写绯樱花开,“徐娘暮年忆往事”。
  因为年龄相差不大,芭蕉和良忠相交甚好,两人常常一起读书、习字、写俳句。1666年,良忠早逝,芭蕉辞别藤堂家。
  将近30岁时,芭蕉来到江户(今天的东京)。江户是一座新兴城市,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对芭蕉来说也意味着更多从事文学创作的机会。在江户,他受到“谈林派”影响,创作的俳句明显自由许多。比如他写富士山,“把富士山之风/收入我扇中,当作/江户土产!”
  1678年,34岁的芭蕉取得“俳谐宗匠”资格——这意味着他从此可以收罗徒弟,指导和修改弟子的俳句习作。弟子是俳谐师的财源,在日本俳坛,至今仍保持着弟子定期向老师交纳“添削料”(修改费)这一传统。
  第二年春,芭蕉便写下宣言:以此俳句/迎我松尾桃青屋/俳谐之春!“桃青”是他的新俳号,源于诗人李白的名字——李对应桃,白对应青。“意思是李子泛白(成熟),桃子还青(未熟)。一是对李白的敬仰,二是芭蕉的谦逊。言外之意自己还很嫩,是尚未成熟的桃子。”旅日诗人、《松尾芭蕉俳句选》的译者之一田原说。
  这一时期,芭蕉在日本声名鹊起。虽然他自己很倾心于李白,但评论家大多认为,“芭蕉之于俳句,正如杜甫之于唐诗”。他的风格和杜甫很像,平淡中有深意。他的俳句,既承袭了汉诗、日本和歌的古典传统,又毫不避讳掺杂日常俗语,让普通民众喜闻乐见。
松尾芭蕉俳句集中文版《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选》。

“芭蕉庵”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1680年,芭蕉从江户闹区搬往弟子们齐心合力修建的深川草庵。深川草庵建在隅田川畔,相对荒凉和安静。草庵取名“泊船堂”,因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第二年春,弟子送来芭蕉苗,种于庭园内,生根结果,“泊船堂”变成了“芭蕉庵”。
  在“芭蕉庵”的日子,芭蕉简朴生活,潛心俳艺。当时他已功成名就,但对自己的诗歌仍不满意,为寻找灵感,他开始转向禅宗。他与附近临川庵的佛顶和尚密切往来,并拜其为师学禅。之后,属于芭蕉的俳风终于形成。“他这一时期的俳句反映出了日本禅宗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侘(音同诧)’与‘寂’。‘侘’是指安于简朴,‘寂’是指安于清寂。”陈黎说。
  芭蕉经常对弟子说,有钱的人吃肉,显耀财力,而他对此弃而不取,宁愿过一种清贫、闲适的自由生活。
松尾芭蕉(右一)在旅途中偶遇两个农民庆祝中秋节。该图由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浮世绘画家月冈芳年绘制。
  自由的生活带来的是自由的创作,万事万物似乎都能被芭蕉写入俳句之中。夜里难眠,他写道:寒夜水冰/冻愁肠——船橹击浪/声声催泪下;也有乐得自在之时:晨起雪纷纷/独嚼/鲑鱼干……逢亲人去世,他写:牵牛花——/一整日在篱笆上/替我锁门闭户。在田原看来,俳句从江户时代的松尾芭蕉开始革新和质变,“在不失‘风雅’的同时,融入‘诚’‘寂’‘轻’‘物哀’之精髓,雅俗共赏地把俳句发展到了极致”。
  在芭蕉的俳句中经常能读到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影子。住在茅屋中,触景生情,他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意境,写道:芭蕉秋台摧叶/瓦盆承水滴答/漏夜听雨。一年中秋,住在附近名字同为“七郎兵卫”的3个人突然闯入芭蕉草庵中,他戏仿李白《月下独酌》,写下:举杯如圆月/今宵对饮/三人同一名。
  一天,他见到禅师佛顶和尚,佛顶问:“近日怎样度过的?”芭蕉答:“雨过洗青苔。”佛顶又问:“青苔未生前佛法又怎样呢?”他答:“蛙跃落水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俳句就这样诞生:古池——/青蛙跃进:/水之音。这首诗后来被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传诵。

呼我的名为“旅人”


  如果不是一场大火,芭蕉恐怕会一直这样隐居下去。1682年,“芭蕉庵”因附近寺庙火灾的蔓延被烧毁殆尽。眼见此景,他写下这样的绝望之句:倦于樱花/疲于尘世,/跌坐独对浊酒黑米。无奈之下,芭蕉只得到东京附近的山梨县短期居住。
  “似乎是这场出乎预料的火灾唤醒了芭蕉‘漂泊’的使命感,为自己形同隐士的生活方式画上句号。”田原说,此后,芭蕉便开始像自己仰慕和向往的诗人李白、杜甫一样踏遍天下,云游四方。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初冬第一场阵雨。”芭蕉常常以旅人自居,在旅途漂泊中感受人生种种,并自问“我的俳句,是不是也是在旅途中前进呢”。
  1684年,40岁的芭蕉在弟子陪同下,开始了他的初次漂泊。在江户时代,出一次远门很不易,他每次都是徒步行走。“仅留纸衣一枚做寝具,雨衣一件,还有砚、笔、纸、药等,加上饭盒箱,裹做一包,背在身上。”
  他最出名的一次旅行,是1689年由“芭蕉庵”出发,150天内步行了2400公里,之后写下游记《奥之细道》。他深入日本北陆,再折返西岸,南下,走遍了东西南北。或探寻山涧险峻小路,穿林越河;或跋涉寥无人烟的荒野,迎来日出送走落日;或寻访古刹神社,步前代歌人后尘;或云游各地看望弟子与俳人,切磋俳艺……
  在那一时期,芭蕉写了大量的俳句描述旅途的心得和遭遇,如中秋夜在义仲寺草庵与门人一起赏月,他写:明月/耀座间,美颜尽/失色;见到一处颓败的城垣,他写:夏日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梦黄粱……
  芭蕉活了50岁,未娶妻,未生子。但他留下了近千首俳句和一些散文,影响着后世日本诗人和作家。陈黎认为,“日本美学中最著名的‘枯淡、闲寂、轻妙’概念正是源自芭蕉。他的俳句上承日本和歌与中国诗文的古典传统,融汇人生即旅、诸行无常的哲学思想,在其手中,古典俳句艺术被推至最高峰”。芭蕉后来被封为日本“俳圣”,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日本现代文学家都深受其影响。
  1694年,生命的最后一年,芭蕉又出發旅行,在大阪染上了腹疾,最终在异乡去世。临终前还留下了最后一首俳句:羁旅病缠:梦/回旋于/枯野。
  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
  日本俳句家,生于伊贺上野,本名松尾藤七郎。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推上顶峰,与小林一茶、谢芜村并称为“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主要作品有《荒野纪行》《鹿岛纪行》《幻住庵记》《深处的小路》《奥之细道》等。
其他文献
李尚平1970年出生于湖南益阳,2002年4月26日在回家途中,遭遇枪杀去世。生前为湖南省益阳市南塘中学英语教师,曾经参与多起当地教师维权事件。其被枪杀案件,至今尚未告破。  17年过去了,每当提起李尚平遇害,他的家人仍忍不住痛哭。“前些天,有一个自媒体用‘侮辱性杀害’来描述凶手的作案手段,看到这几个字……我……”当《环球人物》记者在湖南益阳见到李尚平的姐姐李尚家,她在对话伊始就说起了这件事,瞬间
2019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同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会晤。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当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全球需要答案。  3月的巴黎,春和景明,生机盎然。3月25日,法国外交部旁的荣军院广场上,中法两国国旗迎风飘扬。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之际,为期两天的中法全球治理论坛在法国巴黎举行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标志。  史蒂芬·斯坦尼克乘坐一条10米长的小船,正在菲律宾北部的海面上航行。乌云低垂,水色苍茫,这条小船在海上划出一条孤零零的白色浪迹。此时,代号“海高斯”的热带风暴正从太平洋上袭来,并将袭击整个菲律宾。不过,气象专家预测“海高斯”将会转变方向,避开斯坦尼克所要去的地方。  斯坦尼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下文称中情局)的特工。这是2008年9月28日,他奉命前往中国南海的一个小岛侦察
吉斯莱恩·麦克斯韦尔1961年生于法国,英国传媒大亨罗伯特·麦克斯韦尔之女。毕业于牛津大学,活跃于英美交际圈。在美国富豪爱泼斯坦性侵案中被指控多项罪名,2020年7月在美国被捕。  2020年7月3日上午,一支由15辆警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扑向美国新罕布什州布拉德福德的一处庄园。空中,无人机伴飞监控。8点30分,执法人员敲开了大门。58岁的吉斯莱恩·麦克斯韦尔没有反抗,顺从地被带上警车。此前,她被
大型明星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第三季在7月9日迎来了大结局。分别总是让人真情流露,姐姐与妹妹、妹妹与哥哥、哥哥与姐姐,互相诉说这一段旅行的互相陪伴,共同回忆难忘的旅途细节。  《花儿与少年》是真人秀方面一个颇具创意的大胆尝试,在第一季与观众见面时,就给人留下了惊艳之感。第一季《花儿与少年》节目中,郑佩佩、张凯丽、许晴、刘涛,是不同时代的“花儿”。把“花儿”与“少年”放在一起,会产生诸多微
人物简介:  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  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  就,作品有《异秉》《受戒》《蒲桥集》《晚饭花集》等。  汪朗:汪曾祺长子。1951年生于北京。散文作家、美食家、资  深媒体人。作品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等。与  两个妹妹汪明、汪朝合写《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  。  5月16日,是“老头儿
“吭哧吭哧!”外地人走在甘肃定西的街上,时不时就会被这声响吓到,定西人则气定神闲。原来,他们在砸洋芋,以便制作定西最常见的美食,洋芋搅团。  人们先挑选粗皮、个圆、水少的定西洋芋,把它们洗净、蒸熟、剥去外皮,待放凉后放进一截凿空的木桩,再用一把带长手柄的T字形木槌使劲地往木桩凹处反复敲、砸。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但可有不少讲究。一来讲究分工,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人将蒸熟的洋芋洗净、剥皮,
刘慈欣 196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紀元》《球状闪电》《三体》等。2015年,凭借《三体》获得第七十三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小破球,要学会抬头!”  大年初一的午后,导演郭帆在微博上唤着自己给《流浪地球》取的昵称“小破球”,期望它在这个好片扎堆的春节档表现出色。谁也没想到,34分钟后,执导过美国著名科幻电影《阿凡达》《终结者》系列的导演卡
教育,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基石,在各项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相当的影响力。父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行为的反应等,攸关着孩子人生观、人格优劣、为人处世的态度。  有一则故事,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美国有位医药发明家,自小就爱喝牛奶。有一回,他打开冰箱想拿牛奶喝,一没抓稳,整罐牛奶泼了一地。看着满地的牛奶,他惶惶无措,不一会儿,妈妈朝厨房走来,他更是胆战心惊。只见妈妈惊喜地说道:“好漂亮喔!你看,多壮观的牛
韩笑工作10年,接待过多国政要,被称为这座皇家园林的形象大使  今天的颐和园共有7个宫门,其中的东宫门,在清朝时,是帝后出入颐和园的正门。从东宫门进了园,再穿过一道宫门仁寿门,途经乾隆皇帝为母亲预备的寝宫乐寿堂,就来到了颐和园著名的彩画长廊。长廊北侧坐落着养云轩,这座幽静的院落曾经是清代妃嫔、命妇以及格格们的休息室,如今辟为颐和园的一处办公室。刚刚获得“五四奖章”的韩笑就在这里接待了《环球人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