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反思与实践重构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t1990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发展为国家的文件性课程,并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框架和课程计划。但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出现了不少问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进行反思和重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对此文章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反思
  (1)课程内容重点走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旨在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单一、形式主义、教师本位的课程形式,重在课程的实践性。但从多年的发展情况看,很多中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分强调“综合性”,忽视“活动性”,本末倒置,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状态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活动需要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课程设置存在矛盾,现实中很难实行。目前,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分为四大块: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目前,这四大块名称和内容上分类存在界限不明确但又无法完全融合的地方,四大块的内容差异也较明显,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很难综合起来。
  (3)没有体现区域差异和具体实际。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存在城市领导农村(尤其是大城市),偏远地区照搬东部地区,农村照搬城市的现象,没有体现本地区、本校的学生的具体实际和需要,存在超前教育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经验积累。
  (4)课程设置混乱,课程结构不合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板块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重复混乱的地方,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如何将几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区别、划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是比较难的。另外,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课课程结构不合理,只是把四大板块简单地排列组合,比如信息技术一节、班会一节、社会活动一节,没有体现出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构
  (1)重视“活动性”和“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产物,是一种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反思内容,区别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和实际,通过自身体验进行学习和交流,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践性”和“活动性”才是综合实践活动最根本之处,所以,更应注重活动“过程”和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进行有效的课程分界和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名称上和内容上的矛盾很难融合,需要更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积极进行讨论和探索,寻求一个符合国际教育改革趋势,体现青少年“自主学习”和“调动自身经验”的学习需要,体现综合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新名称和与之相关内容的界定与划分。笔者认为,为了解决四大块彼此之间概念和融合上的矛盾,应更多地引入自然、社会、生活、道德、科学研究领域的知识,将信息技术教育并入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而探究性学习应贯穿于所有学科的学习之中,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3)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地区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应立足本地区和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充分研究本地区、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立符合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设置相应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地为本地区、本校学生服务。
  (4)合理设置课程,加强课程内容的融合。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要积极加以研究和沟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和其他课程相通的、合并的内容,开始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分开,以免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教学的具体方向要一开始就做好提示,以免造成教学内容的混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过长期探索取得了很多进步,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重构对策,为促进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赵书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11(9).
  [2]郝 卫.多维视野下的綜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要“因材施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一定要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充分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将通过对高中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策略  一、现阶段高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學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最有效的
摘 要:文章针对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展开了研究,主要分为以情动人、以德育人、以声教人、以行导人这四个方面,以期能够对各位教育界同仁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G711  文献标识码:A一、以情动人,发挥音乐欣赏中的德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如果想要更好地欣赏它,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
近年来,“同课异构”越来越受到教师关注。文章主要以“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一课为例,主要从教学特征出发,对两个教师的同课异构进行比较分析,对高中地理教学存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