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怎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课堂气氛创新之源头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新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教学中,我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案例]数学课上,学生有时要求不按照固定的小组进行讨论,和谁讨论由他们自己选择;作业不要总留同一层次的;多给他们一些思考、实践的机会;多创造一些老师与学生对抗的机会等。对于这些要求我都一一答应,并按照要求做了。
  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尊重了学生的劳动,使学生对我产生了亲近感、信任感,从而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从没有过多地批评和指责,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宽容他们,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尝试性错误,认为这是通向成功的前奏,并给他们以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
  二、主动探索创造之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学策略。
  1.激活求知欲,促进思考。
  学贵有疑,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对于提出的问题,无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动辄训斥,以免挫伤其积极性。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就对“车轮子是圆形,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中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的答案,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轴装在圆心,则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形轮子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走,其他轮子则不能平稳前行。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战,勇于提出新见解、新看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这一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更具独立性。
  2.鼓励方法多样,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创新思维具有发散性。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提出多种假设和途径,对创新思维问题的解决是十分重要的;从结论上看,众多的答案,能对创新思维做出验证。
  [案例]开凿一条1500米长的隧道,8天开凿了全长的1/15,照这样计算,共需几天完成任务?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得出以下几种方法:8×(1÷15);1÷(15÷8);8÷15;1500÷(1500×15÷8)。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解法加以比较,看哪些方法思维灵活,计算简便。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活跃了思维,开阔了思路,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案例]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教学中,我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路程是6厘米,一辆客车从甲城开到乙城用5小时,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5:6。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学生看了题后,大部分学生都按常规思路进行解答,即先求甲乙两地路程,再求两车各自的速度,最后求相遇时间。这时老师启发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讨论,有部分学生列式为:1÷(1/5 1/6),其中一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全程看做单位“1”,那么客车的速度是1/5,货车的速度是1/6,把此题转化为工程问题来解答。
  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这样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的独创性,大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思维训练创造之升华
  思维具有灵活性,即思维者具有改变自己心理定势的能力,思维能越出常规。在思维过程中常常把“发散”与“收敛”辩证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或跨越时间进度,转换角度和省略以省略思维步骤,思维呈现出较强跳跃性与灵活度。
  [案例]“某校组织数学夏令营活动,有24名男生报名,占已报名女生数的3/4,如果要求男女生人数相等,录取时该怎么办?”学生在这一个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不光组与组之间的争论很精彩,同一组员内组间的讨论也很激励。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都有自己不同角度独立的见解:继续扩招男生,停招女生,使总数中的男生增加……动员未报名而条件符合的男生参加;减少女生……少录取已报名的女生:如总人数超额,同时删掉部分男女生(删时男少女多);如总人数不足,同时增加男女生(增加时男多女少)。由此引出不同的解题策略,如何调节男女人数,其中有什么规律,最终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学生在有限的思维空间内展开联想,增强了探索和创新精神。“开放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开放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开放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促使了他们在解题时思维更加活跃,促进了创新思维的更好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有章可循的,因为小学数学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发展性,并切实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使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其他文献
一位哲人说过: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时代发展对教学的要求。既然要培养个性,当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我们在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法,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
摘 要: 强化学生数学基本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加强初中学生数学基本功培养?本文作者就数学基本功的内涵及存在形式、加强初中学生数学基本功培养的策略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基本功 内涵 存在形式 培养策略  一、引言  学生数学基本功扎实,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能够牢记数学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法则;能够灵活
新一轮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不论课标教材还是课堂教学,都加大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力度。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除了能把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外,更可通过直观演示、动态模拟、演算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新课改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  1.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提高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关键词: 问题情境 真实情境 质疑情境 想象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