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福建紫薇天然林内昆虫种类的调查和鉴定, 系统研究了福建紫薇天然林中昆虫主要种类。共记录16目69科115种昆虫,其中乔木和灌草层的昆虫种类有73种,隶属9目46科;地表层的昆虫种类有45种,隶属12目23科。从群落物特征来看,鞘翅目的物种丰富度最高(28.37%);从物种种群数量来看,同翅目昆虫的数量最多(40.41%)。
关键词福建紫薇天然林;昆虫群落;种群结构;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183-02
Study on the Insec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Lagerstroemia limii Plantations
CAO Jinliang(Forestry Bureau of Jiangle, Jiangle, Fujian 353300)
Abstract By the survey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s in L.linii plantation, 69 families, 16 orders, 115 species of insects were recorded. There are 73 insect species in the Eucalyptus trees and shrubs, belonging respectively to 46 families, 9 orders. And there are 45 insect species in the Eucalyptus understory, belonging respectively to 23 families, 12 orders. Judging from the species of insect community, Coleoptera species is the highest species richness(28.77%). And judging from the number of species, Lepidoptera is the largest(40.41%).
Key words Lagerstroemia limii; Insect commun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Diversity
福建紫薇(Lagerstroemia limii Merr.),隶属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薇属植物,是我国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中被广泛应用[1-2]。昆虫作为福建紫薇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直接反映了福建紫薇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在福建紫薇天然林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笔者通过对福建紫薇天然林分内昆虫种群数量、结构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福建紫薇天然林中的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以期为保护天然福建紫薇群落、利用生态调控策略和有效防止福建紫薇天然林中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将乐万全乡陇源村际头自然村,地处117°05′~117°40′E,26°04′~06°26′N,海拔280~560 m;该区属武夷山中山带长坡下部,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相对湿度大,林下植被主要有东方乌毛蕨(Blechnum crientale)、桃金娘(Rhodomytrus amentosa) 、芒箕骨(Dicranopteris linecaris)、芒草(Miseanthus Dridutus)、枸脊(Woodwardia iaptnica)等。该区现存天然福建紫薇群落面积达17 hm2,群落中有1株巨大“紫薇王”,树高35 m,胸径2.45 m,最大冠幅为20 m,树龄约1 500多年。
1.2昆虫采集方法
。
1.2.2空中。使用捕虫网在选取的5个样方内随机捕捉空中飞行的昆虫(如蝶类、蛾类、蜻蜓类、鞘翅类、脉翅类、蚊蝇等),采样和处理方法同前。
1.2.3树冠。在福建紫薇天然林内,采用“五点法”选取5 株福建紫薇植株,作为观测对象。每株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采样调查,每个方位按上层、中层、下层3个林层,各选取1 枝条,共计12条枝,系统调查统计60 枝条;记录下每条枝条及叶片上,寄生或栖息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将昆虫进行分类和系统鉴定;有些昆虫还未发育成熟,难以鉴定,则将其进行饲养,待发育成成虫后鉴定。采集的幼虫和成虫可分别使用卡氏液浸泡和毒瓶毒杀,备用。
1.3群落指数分析[2-5]群落多样性指数:选用常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H′=si=1PilnPi。式中,H′表示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标;Pi为昆虫群落中第i昆虫个体占总昆虫个体数的比例;通过对将乐县万全乡陇源村际头自然村福建紫薇天然林内的昆虫种类系统的调查,发现该福建紫薇天然林群落中主要昆虫有115种,分别隶属16目69科。研究发现,在福建紫薇天然林垂直空间中分布的昆虫群落的科数量、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均不同,表明在福建紫薇天然林中不同垂直空间内昆虫群落主要类群所占的比例不同。
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特征指标[4-5]。研究表明分布福建紫薇天然林中的昆虫群落,主要群落特征表现在种类较丰富的昆虫种类种群数量占的比例较小(如鞘翅目),而少数昆虫优势种或普通种种类较少,但个体数量却占较多比例,如同翅目紫薇绒蚧、紫薇长斑蚜和等翅目黑翅土白蚁3个种,个体数量明显较多,对福建紫薇天然林的生长可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在福建紫薇的保護和经营中必须密切注意这3类昆虫。 研究表明,提高森林中乔灌木本植物构成和林地中草本植物的覆盖度, 将有利于林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提高[6-8],并可以有效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害虫控制在经济阈值内,这对于抑制害虫发生危害,实现害虫生态调控和促进天然林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9-12]。福建紫薇天然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各因素对福建紫薇天然林昆虫群落的影响,从而为运用生态调控策略来有效控制福建紫薇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许桂芳,吴铁明.紫薇属植物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05,10(5):50-53.
[2] 孙立芹.紫薇的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與信息,2002(5):21-22.
[3] 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5-136.
[4] 丁岩钦.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J].生态学报,1993,13(2):99-106.
[5] PRICE P W.Insectecology[M].New York:Wilery Interscience Publication,1975:371-381.
[6] 金翠霞,吴亚.群落多样性及其应用的探讨[J].昆虫学报,1981,24(1):28-33.
[7] 郭依泉.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测度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10(2):151-158.
[8] 张永强,尤其儆,蒲天胜,等.广西昆虫名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180.
[9] 顾茂彬,洪富文.紫薇天然害虫的生态控制[J].林业科学研究, 2006,19(3):54-58.
[10] 林丽静,陈志云,李奕震.我国紫薇天然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及防治[J].紫薇天然科技,2006,23(1):45-48.
[11] 韩贵彪,张育平,王国和.太原市园林昆虫群落结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5(1):1-4.
[12] 戈峰.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与方法[J].生态学杂志,1998,17(2):38-42.
关键词福建紫薇天然林;昆虫群落;种群结构;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183-02
Study on the Insec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Lagerstroemia limii Plantations
CAO Jinliang(Forestry Bureau of Jiangle, Jiangle, Fujian 353300)
Abstract By the survey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s in L.linii plantation, 69 families, 16 orders, 115 species of insects were recorded. There are 73 insect species in the Eucalyptus trees and shrubs, belonging respectively to 46 families, 9 orders. And there are 45 insect species in the Eucalyptus understory, belonging respectively to 23 families, 12 orders. Judging from the species of insect community, Coleoptera species is the highest species richness(28.77%). And judging from the number of species, Lepidoptera is the largest(40.41%).
Key words Lagerstroemia limii; Insect commun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Diversity
福建紫薇(Lagerstroemia limii Merr.),隶属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薇属植物,是我国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中被广泛应用[1-2]。昆虫作为福建紫薇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直接反映了福建紫薇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在福建紫薇天然林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笔者通过对福建紫薇天然林分内昆虫种群数量、结构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福建紫薇天然林中的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以期为保护天然福建紫薇群落、利用生态调控策略和有效防止福建紫薇天然林中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将乐万全乡陇源村际头自然村,地处117°05′~117°40′E,26°04′~06°26′N,海拔280~560 m;该区属武夷山中山带长坡下部,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相对湿度大,林下植被主要有东方乌毛蕨(Blechnum crientale)、桃金娘(Rhodomytrus amentosa) 、芒箕骨(Dicranopteris linecaris)、芒草(Miseanthus Dridutus)、枸脊(Woodwardia iaptnica)等。该区现存天然福建紫薇群落面积达17 hm2,群落中有1株巨大“紫薇王”,树高35 m,胸径2.45 m,最大冠幅为20 m,树龄约1 500多年。
1.2昆虫采集方法
。
1.2.2空中。使用捕虫网在选取的5个样方内随机捕捉空中飞行的昆虫(如蝶类、蛾类、蜻蜓类、鞘翅类、脉翅类、蚊蝇等),采样和处理方法同前。
1.2.3树冠。在福建紫薇天然林内,采用“五点法”选取5 株福建紫薇植株,作为观测对象。每株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采样调查,每个方位按上层、中层、下层3个林层,各选取1 枝条,共计12条枝,系统调查统计60 枝条;记录下每条枝条及叶片上,寄生或栖息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将昆虫进行分类和系统鉴定;有些昆虫还未发育成熟,难以鉴定,则将其进行饲养,待发育成成虫后鉴定。采集的幼虫和成虫可分别使用卡氏液浸泡和毒瓶毒杀,备用。
1.3群落指数分析[2-5]群落多样性指数:选用常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H′=si=1PilnPi。式中,H′表示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标;Pi为昆虫群落中第i昆虫个体占总昆虫个体数的比例;通过对将乐县万全乡陇源村际头自然村福建紫薇天然林内的昆虫种类系统的调查,发现该福建紫薇天然林群落中主要昆虫有115种,分别隶属16目69科。研究发现,在福建紫薇天然林垂直空间中分布的昆虫群落的科数量、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均不同,表明在福建紫薇天然林中不同垂直空间内昆虫群落主要类群所占的比例不同。
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特征指标[4-5]。研究表明分布福建紫薇天然林中的昆虫群落,主要群落特征表现在种类较丰富的昆虫种类种群数量占的比例较小(如鞘翅目),而少数昆虫优势种或普通种种类较少,但个体数量却占较多比例,如同翅目紫薇绒蚧、紫薇长斑蚜和等翅目黑翅土白蚁3个种,个体数量明显较多,对福建紫薇天然林的生长可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在福建紫薇的保護和经营中必须密切注意这3类昆虫。 研究表明,提高森林中乔灌木本植物构成和林地中草本植物的覆盖度, 将有利于林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提高[6-8],并可以有效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害虫控制在经济阈值内,这对于抑制害虫发生危害,实现害虫生态调控和促进天然林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9-12]。福建紫薇天然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各因素对福建紫薇天然林昆虫群落的影响,从而为运用生态调控策略来有效控制福建紫薇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许桂芳,吴铁明.紫薇属植物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05,10(5):50-53.
[2] 孙立芹.紫薇的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與信息,2002(5):21-22.
[3] 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5-136.
[4] 丁岩钦.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J].生态学报,1993,13(2):99-106.
[5] PRICE P W.Insectecology[M].New York:Wilery Interscience Publication,1975:371-381.
[6] 金翠霞,吴亚.群落多样性及其应用的探讨[J].昆虫学报,1981,24(1):28-33.
[7] 郭依泉.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测度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10(2):151-158.
[8] 张永强,尤其儆,蒲天胜,等.广西昆虫名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180.
[9] 顾茂彬,洪富文.紫薇天然害虫的生态控制[J].林业科学研究, 2006,19(3):54-58.
[10] 林丽静,陈志云,李奕震.我国紫薇天然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及防治[J].紫薇天然科技,2006,23(1):45-48.
[11] 韩贵彪,张育平,王国和.太原市园林昆虫群落结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5(1):1-4.
[12] 戈峰.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与方法[J].生态学杂志,1998,17(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