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s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的食道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食道癌患者采取相应手术治疗后均有临床疗效,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食道癌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明显,p<0.05。 结论:对食道癌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均有临床意义,且小切口治疗临床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切口 标准后胸切口 食道癌
  食道癌作为常见消化道肿瘤疾病,在对其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療食道癌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的食道癌患者100例,其中采取小切口开胸食道癌切除术的患者有5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段在48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岁。另外采取标准后胸切口开胸食道癌切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段在47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岁。两组食道癌患者的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且所选患者均术前全身情况比较良好,有一定的进行吞咽哽噎病史。
  1.2 方法
  对两组食道癌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两组食道癌手术患者均采取双腔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处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食道癌患者采取标准的后胸切口开胸食道癌切除术,而对观察组中的食道癌患者进行小切口开胸食道癌切除处理,即作患者的第五肋间长约(10±2)cm切口,其中胸中段以及上段食管癌选择第5肋间,而胸下段食管癌以及贲门癌采取第6肋间。在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之后,以皮肤拉勾拉开患者的背阔肌,沿着患者的肌纤维走行钝性分开前锯肌,使用电刀将患者的肋间肌进胸切断,使用小号的胸撑缓慢的将患者的肋间隙撑开至7cm左右大小。在进行探查后游离至患者的主动脉弓下,对患者的食管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并且注意对其喉返神经以及胸导管的保护。打开患者的膈肌,游离至患者的胃部或胃窦部,保留患者的胃网膜的左右动脉以及血管弓,对患者的胃左血管周围、贲门旁淋巴结以及纵隔内进行清扫,将其胃提至胸腔进行胃-食道弓上吻合,后关闭患者的膈肌,留置胸引管,并且进行逐层关胸。
  对两组食道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胸引管的日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取均数±标准差(x±S)及例数(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取t检验及χ2检验。取95%为可信区间,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由表一中的数据资料可以得知,两组食道癌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食道癌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胸引管日引流量更少,有较好的临床意义,p<0.05。
  3 讨论
  食道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存在一定的种族、地区以及病理类型的差异,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应积极的对食道癌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而在对食道癌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治疗[1]。
  而对食道癌患者采取常规的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其手术切口长度为20cm至40cm,其切口常需要横断患者背阔肌以及前锯肌,甚至于患者的斜方肌以及大圆肌等,而部分食道癌患者需要切除一截肋骨,从而导致出现胸壁肌广泛受损,呼吸肌破坏较为明显,肺功能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手术结束后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2]。开胸时患者的胸膜撕裂较为严重,进胸、止血以及关胸的时间较长,导致患者术后恢复出现延迟。而对食道癌患者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的不足,进胸时不切断患者的背阔肌肌肉,减少了对患者呼吸肌的破坏[3]。另一方面,小切口食管癌手术治疗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且进胸关胸的时间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短,胸引管留置时间减短,从而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意义[4-5]。
  并且由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可知,对食道癌患者采取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小切口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胸引管日引流量,临床疗效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在对食道癌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且小切口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家东.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2,(9):1305-1306.
  [2]高文常.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2,20(12):57-57.
  [3]黎亮.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评分系统初步建立[D].中山大学,2008.
  [4]龚保珠.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道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4,6.
  [5]杜仕建,张秀琼.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1,32(10):1633-163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究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否能有效对翼状胬肉进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74例,收治年限均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将74例翼状胬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7例。其中一组翼状胬肉患者仅通过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设定切除组;另一组翼状胬肉患者则在切除组基础上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设定联合组。结果:联合组翼状胬肉患者
【摘 要】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消化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反流性食管炎29.0%、急性胃肠炎26.0%、胆系结石21.0%、急性肠炎8.0%,同其余形成病因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消化科患者
【摘 要】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分析。方法:80例无痛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以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
【摘 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产妇使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用量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选我院自2014年0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144例。将他们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三组,即对照组(48例)、联合少量组(48例)和联合多量组(48例)。分别给予他们单纯舒芬太尼、2.5μg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并就三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