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作文规律 改进作文教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每一篇文章的形成都要经历三个主要过程:一是观察和熟悉客观事物,收集和积累材料的过程;二是分析客观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思维过程;三是运用恰当的形式和语言加以表达的过程。
  作文要求学生的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语言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思维训练,以致不少学生作文时,冥思苦想而无话可说,内容空疏且言之无物,以至于最终信笔而写,导致思路混乱、平淡肤浅,作文拓展不开。这是学生作文提高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对作文规律和过程的认识,作文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要按照作文的写作规律,从上文提到的三个过程为基本,相应地培养三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包括阅读书报、收集资料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 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要学生写好作文,就要使他们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从生活中选取合适的材料,一方面是学生的直接生活,另一方面还有间接生活,即书本知识。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这两方面生活的重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直接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要指导学生多看书报,扩大知识面,重视间接的生活积累。这都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观察”。
  培养学生直接观察事物的能力,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二是组织学生观察现场,身临其境,进行具体指导;三是以范文引路,把阅读、观察、写作结合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比如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反复观察、深入观察,对事物有更深的认识,能有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等等。
  其次,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他们养成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无数事实证明,离开学生的多读多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有个写作上的借鉴问题,更重要的是知识上丰富和生活上的间接积累问题;不仅要引导多读多看,而且要指导学生善于读书,随时摘录、整理,做读书笔记,逐步积累资料。
  最后,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围绕某一个要求广泛收集和运用间接资料的能力。
  二、 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从掌握的客观材料中分清事物的是非、真伪、善恶、美丑以及现象本质、主要次要等,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是通常说的“立意”。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做到活、清、深。活,就是凝神而想,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其他事物、其他现象、其他问题;清,就是思路清楚、步步展开,合乎逻辑;深,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平凡”中见出“不平凡”来。立意和构思,是作文过程中的两大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地进行严格训练,才能做到思维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如何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就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勤于思索,善于思索。在平时教学中,要坚决克服烦琐讲解,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思考问题,议论问题,发表见解。具体的实施办法很多,如结合范文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特色;指导学生就某一素材,讨论如何立意和构思,使学生认识到“意”立得好,就能够发掘深刻,平中见奇;再如,专门进行思路训练,用同一个题目进行不同的构思,既可以拓展思路,又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比较鉴别,使学生体会到构思的重要;还可以进行列提纲和反复修改提纲的训练。
  三、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地运用和熟练地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只能靠长期的刻苦磨炼,靠平时的积累。这就是我们所指的“行文”。
  在积累丰富词汇,提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方面,在熟悉和掌握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方面,都要在初中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应通盘考虑,研究改进。
  从每个班的学生来说,要细心地调查研究一下学生写不出或写不好文章的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使学生掌握作文规律的一个有效方法,比之于教师的修改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教师只能指出问题,却不能代替。
  再次,教师自己要经常写文章,亲身实践,加深对作文规律的认识,从而不断改进作文教学。一般来说,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先写一下,如工作忙,至少要进行具体构思,这样,体会才深刻,指导才精当,才能发现问题,切中要害。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强的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教育的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比较高,道理恐怕就在这里。
   (合作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强弱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激发学生的主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怎样将英语的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笔者认为我们的教材就有很多可挖掘的素材,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近日,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丰台区动员区域科普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在全区街乡农村、学校集市等公共场所开展为期一周的围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安全健康、低碳生活、科学发展等内容
住房价格一直是政府与百姓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同时高房价下的高空置率也一直普遍存在,引发众多关注,但是当前空置率是否抑制了房价的上涨有待研究。为此,本文以2007—2016年中
6威力巨大的Π定理6.1Π定理及其证明量纲分析有一个威力巨大的定理,叫做Π定理[Π是希腊字母,读作pai(汉语拼音)],是E.Buckingham于1914年发表的.该定理的粗略内容是:任何一个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现象虽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某种角度来说,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的变化更多表现在教学方式的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的人才短缺是一个世界现象,面对新世纪人才争夺的挑战,如果我们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高素质人才就会纷纷流失。日前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