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小学语文课堂“读”之本色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把各种资料带入课堂,语文课堂上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学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过,了无痕。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得以恰如其分地演绎朗读的方式和效果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语感障碍之处多读
  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成的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连贯通顺地读好文本,就是语感训练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依据文本的特质,作者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学生语感差异等引起的文本朗读中的障碍,是一种最本质的语感障碍,这些障碍是需要教师有充分的认识和敏感的。抓住这些朗读障碍一遍又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请小老师助读,跟老师读,赛读等,让学生在易错字、易添字、易漏字、易读断句的地方练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多遍的准确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一些常见的语法形式心领神会,才能具有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预测能力。长此以往,熟能生巧,就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二、在积累语言之处多读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如有的描绘宁静秀美的江南水乡,有的再现热闹非凡的鸟岛,有讲究韵律的诗歌,有充满趣味、富含哲理的童话故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从整体去把握,不能以简单的肢解去学习这样的美文。面对这样的文字,我们首先就是读。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律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对于美文,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整体地读,才能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象,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如《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也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读才能引起学生的审美思考。学生在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的同时,自然引发内心潜藏的对于美的体验和界定,于是便产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绘,他所描绘的美在何处的思考。所以,我以为,言辞经典之处,美文喷涌之处必然得读,而且要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通过朗读调动儿童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的参与,让学生在朗读中清晰感受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之美,感知作者描绘的意境之美,所表达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三、在宣泄情感之处多读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教师不光要备学生,备教案,更要注重自己对课文的朗读,把握住课文的情感基调,多读课文。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文本中所关注的情感宣泄处,教师首先要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还要通过语言的描绘,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更要引导学生把敏锐的心灵和内心的经验情感调动起来,激荡起来,通过朗读充分地宣泄出来。
  对于文本的理解,教师远远比学生充分得多,深刻得多,但我们又不能包办,简单地代替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体味,更不能把我们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充分朗读、研究,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全面把握之后,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展露出来,让情感之流在学生周围汩汩流淌,将学生内心的情感资源激发出来,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形成文本和情感的水乳交融。
  四、在启发想象之处多读
  语言文字,很多时候,一个短句,一个标点,却蕴藏着丰富的文本信息。而这些地方往往是文本表达意犹未尽之处。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地方,设计一定的读悟形式,使文本内涵得以充分显现,也使学生产生语言敏感,进一步学会研读和思考。
  如《狼和小羊》一文,末了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如何?小羊的遭遇怎样?文章虽然结束了,但却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从语言文字中学生体会到了狼的无耻凶残,小羊的温柔可怜。通过深入地交流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出于不忍,甚至希望奇迹发生。因此一则则精彩的后续也随之展现:就在狼扑去的时候,撞上了石头,遇上了猎人……
  总之,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因此,只有抓住这样的研读点,进行深入细致地朗读,才能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博大丰富的内蕴空间,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思考。
  语文老师们,请还语文课堂“读”之本色吧!(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岛作为人类通向海洋的桥头堡,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防安全,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
根据加涅智慧技能层次理论,高级阅读技能学习以基本阅读技能学习为先决条件,基本阅读技能学习又以汉语学习为先决条件,词语学习又以识字学习为先决条件,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扩大识字量。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研究出“立体识字”教学模式,并从中尝到甜头。  一、有关立体
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拓宽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一、革新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
分别采用三种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改良的CTAB—LiCI法和CTAB-异丙醇法五种方法提取四种红树植物叶片总RNA,并用紫外光谱、琼脂糖凝胶电泳、cDNA合成和real-time PCR等手段对提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广东内伶仃岛草本群落、草灌(或灌草)丛群落和灌木林受薇甘菊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对草本群落的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中主要受
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果,却往往忽视儿童的思维过程和规律,对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关注不够,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因此,能从儿童的角度分析儿童学a习数学的思维过程,可以让我们发现儿童、走向儿童、进而促进儿童和谐发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善待错误,成就精彩——“错”不是错。    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