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品德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本文将就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理论、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科学教学;德育渗透;思索和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山区的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日益频繁,精华与糟粕如洪水猛兽般向我们校园涌来。也许是代沟的原因,学生的许多行为和我们的想法格格不入。最近校长室提出了“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学科、每堂课都是德育主阵地”。而作为政教主任的笔者更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
  德育,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质量与稳定、年轻一代的品德养成与个人生存能力的形成……这种种要求和目标,都必须借助“德育”这杆大旗。而德育与课堂教学又无法完全分裂开来,它总是渗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们的品德。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并且使之能起到积极作用,推动知识的学习呢?这是笔者在从事科学教学十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科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为中学生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网吧、电视及其他传播媒体和社会上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时刻在侵袭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不易形成健康向上的品德。而科学中许多内容正可以消除此不良影响,如吸烟、吸毒、酗酒的危害性,随意破坏植被、捕杀动物带来的后果等,都比其他学科进行教育的效果要明显很多。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2.教育学原理
  (1)自觉性原则
  科学中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科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知识的教学和技能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2)针对性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对低年级学生重在提供生动的、有思想意义的素材,偏重于事实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仍要以科学事实为基础,注意“画龙点睛”式的思想升华。例如,在有关植物的教学中,对七年级的学生只要求让他们认识植物,知道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真心地爱护,不要乱摘花草树木;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可上升到生物圈的高度,说明植物在生物圈中占主导因素,我们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适度性原则
  一节课渗透的德育知识点不宜过多,如果太多,会导致“物极必反”的现象出现。此外,一个知识点渗透的分量也要适当。
  三、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
  1.立足科学教材,提炼教材的德育切入点
  初中科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道德教育因素。笔者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发掘教材的道德教育因素,优化教育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1)爱国主义的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包括人们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社会制度和锦绣山河的特殊挚爱。在讲科学发展史时,笔者提到首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斯德歌尔摩领奖时说的一句话:“我虽然献身于现代科学,我对我所承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背景,引以为自豪。”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科学家的拳拳爱国之心。在九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的“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中,讲述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建立工厂并经过多次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再如,杂交稻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功勋钱三强、邓嫁先等,还有古代的四大发明,沈括发现磁偏角等无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而使之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2)日常行为规范的德育渗透
  日常行为规范是一个中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科学由于其学科的特点,除了在教室内上课外,还有实验、社会实践。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教育场所。如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加深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在学生实验中,笔者特别强调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乱扔废渣、乱倒废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在家庭电路教学中,笔者阐述人发生触电事故都是接触火线造成的,因此开关、螺旋式电灯的螺旋套中心金属片要接火线。而以上这一切都说明,在科学教学渗透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在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2.借助实践活动,关注活动的德育细节面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德育渗透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良好的科学实践习惯,让学生进入活动情境中,使学生感受活动的每个道德细节,触动学生的思想情感,领悟细节德育。
  (1)凸现小组活动,感悟合作德育
  在笔者班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听得勉强,作业也做得勉强,甚至有些题根本就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们都渴望知识,很想提高成绩。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放弃,于心不忍;如果扶一把,则精力不够!怎么办?于是,笔者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四人一组,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再配一个成绩相对较好且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组长,他能在第一时间解决这些同学的疑难题。同时,笔者告诉学生这样一个观念:小组是一个整体,大家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如果小组内某个同学的成绩提高了,该生可以酌情加分,组长可以加倍加分;如果退步了,该生要酌情扣分,组长则要扣同样的分数。一阶段后,汇总排出名次,予以奖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笔者所带班级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够取得成功。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2)关注实践过程,落实生活德育
  德育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的活动,就能够让学生的道德意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身感受、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设想活动的结果;启发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实践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理性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内化为他们的道德观和公德意识。
  (3)拓展实践功能,内化德育教育
  充分利用科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课本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竹,是长塘文化的象征,笔者充分利用科学实践基地,利用竹叶制作书签、利用毛竹制作学具、通过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因此,只有把德育和活动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
  3.紧扣学生认知,找寻德育和智育的结合点
  (1)联系科学课本,设计德育教育情境
  在平时的讲授中,需要传递某种道理、寄寓某种思想、渗透某种观念。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自然而贴切地渗透德育因素。在抓住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依托科学课本,设计德育教育问题
  从知识论的观点来看,个体经验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不具普遍性的。只有把科学的知识融入个体经验,才真正能对个人的道德生成发生作用,让每个人都能基于自己的经验去建构他的道德生活。依托科学课本知识设计教育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科学知识进入个体经验的结构,启迪学生的德育构建。
  (3)延伸科学课本、设计德育教育作业
  科学课本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学科化的知识,完整和全面的道德生活经验蕴藏在科学知识的背后。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延伸科学知识,努力重构符合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的蓝图,让他们从多种形态、较为完整的生活经验中去真正领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道德。因此,在课外布置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富含道德素养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对道德的自我建构。
  四、反思
  寓德育于科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面向新世纪,充分认识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深远意义,“着眼课内、放眼课外”。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学习科学与道德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长塘镇杜亚泉中学
  邮政编码:312352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用来交流,外语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仅有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英语教育在课外得到延续和延伸。  关键词:英语教育;课外;延伸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用来交流。外语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外语教学观念的升华。我们作为外语老师应该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挣脱考试的束缚,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中。但平
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于学生的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是一条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英语阅读策略即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取的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以《江南的冬景》为案例,分析了此案例的背景,详细地对此案例进行了描述,还提出了课后反思,以便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  关键词:语文教学;案例背景;描述;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15  案例背景:  “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和归宿。然而,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學面临的尴尬是,教师重复学生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情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因此,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如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满怀激情主动学习,这样,语文课堂就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拓展思维、放飞想象的空间。那么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
摘要:语文课是充满着灵动的生命的课堂,怎样用最浅显的方式将深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本文从两个角度展开了讨论:即一是从一个角度,巧妙切入,解读文本。学习《背影》一课时,由“作者怎样将父子深情表现得如此感人的”这一个角度入手,按照这个思路来解读文本,不但能将本文的经典之处一一学习,而且学生也由此学得了写作的方法;二是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生成能力,力求教给学生一点有益的东西。  关键词
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之一,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和重生。复活节是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因为它是春天的象征。在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  提起匈牙利人的复活节,他们有一番特殊别致的迎春方式,那就是泼水迎春。复活节这一天,
我是一个胖小妞,自小便是。  曾经,我总是以此为荣。跟妈妈出去时,妈妈总是对她那些好姐妹们炫耀,我们家安娜吃饭特别好,不到三岁就能自己拿着勺子吃,从不用我操心。那些阿姨们则向妈妈诉苦,她们家小祖宗如何挑食,不好伺候,小时候吃一口饭要围着桌子撵三圈。  我在心里面乐开了花,原来吃饭也能赢得表扬,胖也是一种资本。从此,我便下决心好好吃饭,于是便与它的好朋友“胖“结缘,一发而不可收拾。  到了16岁,我
摘要: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多媒体进入教室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推广,要求一线教师熟练地操作,并推广到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模式;教学实践  众所周知,黑板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体工具,但信息呈现的过程慢、信息量小,不能即时呈现各种图表、动态画面、长期保存等
野战训练,行进在茫茫雪野上,不少美军士兵莫名其妙地就两眼失明了。经过研究揭秘,导致雪盲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参照物。人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洞察着身边环境,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若长时间连续搜索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就会因为紧张而失明。于是美军派先驱部队摇落前方雪地树枝的挂雪,或者插上红旗,士兵的目光有个落点,就找到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向军人,走向战场,看看他们身后的故事。  匈奴的克星:  战功赫
摘要:恰如其分的导课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必要和充分的课堂信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导课不仅是一种教师必备的教学手段,更是一门值得广大教师研究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 :英语教学;导入;导课艺术  一、引言  一节生动有趣、积极主动、堪称成功的英语课离不开效果良好的导课。导课不仅是一种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的教学手段,更是广大教师应该积极研究的教学艺术。恰当的导课可以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