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在21世纪这一信息时代,及早阅读无论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学生阅读量大了,自然而然就能高质量地表达了。但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依然严重。所谓“高耗低效”现象,即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抄写,结果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师们头疼,家长们无可奈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兴趣;识字教学
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虽然识字量非常大,但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之配套的新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编排体系,也把我们带进了识字教学的一个新天地。因而我们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识字。
一、形象直观,引发识字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迷上声、色、形融为一体的动画片。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多媒体等直观景象,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册《小小的船》时,利用多媒体展开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闪闪的星星里就装着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宝宝,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小小的船》曲调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再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画面和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诵,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弯”、“蓝”、“船”、“坐”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和认识。
二、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孩子更是喜欢游戏,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
首先“开火车”就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在形式上也可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可以按横行、竖行、同桌、小组、男女、师生等不同形式。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其次是“猜字谜”游戏。起初我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让学生来猜,比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一口咬断牛尾巴”(告);“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困)等,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孩子们对字谜非常感兴趣。然后我引导孩子们自己学者编字谜,让同学来猜,大家的热情更高了,各各跃跃欲试,惟恐落后。孩子们编出的字谜真是丰富多彩,有的甚至是老师都不容易想到的,例如,“鱼儿看日落”(鲁);“大步踩掉羊尾巴”(美);“三兄弟一起玩,羊字张开了腿,跑了一个兄弟。”(养)“一脚踩在店门口。”(踮);“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牵);“宝盖一手拿枪,一手拿刀,正在示威呢!”(察)等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人折服。此时汉字在孩子们眼里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多么有趣,多么好玩。
“小老师”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因为低段孩子心目中最崇拜,最喜欢的就是老师,能当上小老师也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依据这一特点,识字教学中我常常用“小老师”游戏来巩固生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三、拓宽识字渠道,调动识字的积极性
实现生活课堂化,从而让学生把语文课与生活相“链接”,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整合,快快乐乐地识字,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有效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走进班级,班级名、课程表、《小学生守则》、伙伴名字、校园树木花草的挂牌、宣传栏等都成了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材料。如开学后,我带领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参观校园,认识学校的校名,每个班级的名字,宣传栏上文章的题目,橱窗里每个教师的姓名、行政办公楼各个办公室的名字等,然后回教室比赛谁认的字最多,并评出“识字小能手”,孩子们的兴趣可高了。
2、有效利用课外读物识字
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部分汉字后,最高兴的就是自己读书看报了。我便积极倡导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适合低段孩子阅读的儿童读物,让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家长指导孩子准备“课外识字积累本”,把阅读中认识的字写在积累本上(不会写的可请爸爸妈妈帮忙),然后班级每周开设一节“课外识字展示”课,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舞台。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学到了新的字,达到早阅读、多识字,多识字、多阅读的目的,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激励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从而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爱表现,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语言激励”和“竞争激励”两种方式。“语言激励”主要是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当学生想出了好的识字方法时,我激励学生“你真智慧!”、“你是NO.1”“你的记字办法太妙了!”、“呀,怎么老师都不知道啊!”等;当学生告诉大家课外识字的时候,我激励学生“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真是个好学的孩子,相信你一定会认得许多汉字!”;当学生识记的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激励学生“你是一个识字小能手!”“哇,你好能干呦!认得这么多字!”同时,我还善于运用态势语言。
总之,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把游戏引入课堂,拓宽识字渠道,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就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享受识字的乐趣,使得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兴趣;识字教学
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虽然识字量非常大,但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之配套的新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编排体系,也把我们带进了识字教学的一个新天地。因而我们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识字。
一、形象直观,引发识字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迷上声、色、形融为一体的动画片。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多媒体等直观景象,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册《小小的船》时,利用多媒体展开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闪闪的星星里就装着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宝宝,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小小的船》曲调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再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画面和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诵,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弯”、“蓝”、“船”、“坐”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和认识。
二、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孩子更是喜欢游戏,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
首先“开火车”就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在形式上也可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可以按横行、竖行、同桌、小组、男女、师生等不同形式。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其次是“猜字谜”游戏。起初我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让学生来猜,比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一口咬断牛尾巴”(告);“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困)等,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孩子们对字谜非常感兴趣。然后我引导孩子们自己学者编字谜,让同学来猜,大家的热情更高了,各各跃跃欲试,惟恐落后。孩子们编出的字谜真是丰富多彩,有的甚至是老师都不容易想到的,例如,“鱼儿看日落”(鲁);“大步踩掉羊尾巴”(美);“三兄弟一起玩,羊字张开了腿,跑了一个兄弟。”(养)“一脚踩在店门口。”(踮);“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牵);“宝盖一手拿枪,一手拿刀,正在示威呢!”(察)等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人折服。此时汉字在孩子们眼里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多么有趣,多么好玩。
“小老师”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因为低段孩子心目中最崇拜,最喜欢的就是老师,能当上小老师也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依据这一特点,识字教学中我常常用“小老师”游戏来巩固生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三、拓宽识字渠道,调动识字的积极性
实现生活课堂化,从而让学生把语文课与生活相“链接”,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整合,快快乐乐地识字,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有效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走进班级,班级名、课程表、《小学生守则》、伙伴名字、校园树木花草的挂牌、宣传栏等都成了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材料。如开学后,我带领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参观校园,认识学校的校名,每个班级的名字,宣传栏上文章的题目,橱窗里每个教师的姓名、行政办公楼各个办公室的名字等,然后回教室比赛谁认的字最多,并评出“识字小能手”,孩子们的兴趣可高了。
2、有效利用课外读物识字
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部分汉字后,最高兴的就是自己读书看报了。我便积极倡导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适合低段孩子阅读的儿童读物,让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家长指导孩子准备“课外识字积累本”,把阅读中认识的字写在积累本上(不会写的可请爸爸妈妈帮忙),然后班级每周开设一节“课外识字展示”课,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舞台。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学到了新的字,达到早阅读、多识字,多识字、多阅读的目的,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激励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从而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爱表现,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语言激励”和“竞争激励”两种方式。“语言激励”主要是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当学生想出了好的识字方法时,我激励学生“你真智慧!”、“你是NO.1”“你的记字办法太妙了!”、“呀,怎么老师都不知道啊!”等;当学生告诉大家课外识字的时候,我激励学生“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真是个好学的孩子,相信你一定会认得许多汉字!”;当学生识记的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激励学生“你是一个识字小能手!”“哇,你好能干呦!认得这么多字!”同时,我还善于运用态势语言。
总之,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把游戏引入课堂,拓宽识字渠道,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就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享受识字的乐趣,使得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