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情感账单”,领孩子在感恩路上前行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语文课上,在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句话时,我问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原以为这样的事例孩子会举不胜举,可回答的情况却令人很尴尬——孩子们面面相觑,竟说不出“人人为我”的事例,嘴里还一个劲地说:“好像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啊?好像没有啊。”当我提问有没有“我为人人”这种事情发生过时,这一下,孩子们来劲了,举手的特别多,大家争着发言,有的说:“那天下雨了,我借过某某同学一把雨伞。”有的说:“那天某某同学没带橡皮,我借给他橡皮用。”……
  课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为什么只记住了,自己有恩于别人的事例,而将别人有恩于自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也许是本来就没注意过?后来一位同办公室的老师一语道破了玄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庭、社会的宠爱,早已习惯了别人给予他们的无微不至的不求任何回报的关爱,觉得周围人给予他们的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中有多少人懂得去感恩自己所得到的一切?是啊,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感恩意识。可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如何让孩子体味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呢?针对孩子不知恩、不感恩的情况,我在班中创建了“情感账单”——让孩子们随时记录生活学习中父母、师长、朋友对自己关心照顾的点点滴滴,从而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父母;知晓师长的教诲之恩,懂得感恩师长;明白朋友的帮助之恩,懂得感恩朋友。这一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自己的具体做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建“亲情账单”——理解养育之恩,懂得感恩父母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因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爱孩子胜过一切,这爱的分量是任何一种爱也无法比拟的。可是这种爱往往不被子女所接受或理解,他们对父母给予他们的爱熟视无睹,有的还认为父母这儿不对,那儿不好。为此,许多父母喊苦叫屈,子女也不痛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理解父母的苦心,没有知恩、感恩之心。“亲情账单”可以引领孩子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为此,我让班级里所有的孩子都准备了亲情记录本,美其名曰:“亲情账单”,用以记录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的来自父母的点点滴滴的关爱。“亲情账单”创建后,要求每位孩子每天将父母为自己所做事的记录下来,一周一反思,以便让孩子知恩、感恩。
  下面是一学生一周亲情账单的内容:
  星期一:今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有牛奶、鸡蛋还有饺子。吃完早饭后。爸爸送我去学校。下午爸爸按时接我回家。妈妈为我做晚饭,还烧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晚上,爸爸陪我做作业,辅导我功课。
  星期六:今天放假,可爸妈却没闲着,还是早早地起了床,一个为我做早餐,一个给我洗衣服。上午八点,爸爸送我去兴趣班。十一点,爸爸接我回家。他匆匆吃了碗饭,又匆匆忙忙地去上班了。
  一周小结:一直以为做爸爸妈妈的真轻松,不用做作业,不用动脑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直以为爸爸妈妈对我很严厉,把我管得太死,让我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一直以为爸爸妈妈不爱我,不关心我……可一笔笔亲情账单,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父爱——他们是爱我的,关心我的。以前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生活上不自理。学习上也不努力,真是辜负了爸妈的养育之恩。从今以后,我要改掉不良的习惯,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让爸爸妈妈少操一点心。
  自记录“亲情账单”以后,许多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他们懂得了父母的苦心,理解了父母的做法。同时许多家长反馈说,孩子因知恩而心怀感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较前有很大的改观——在家听话了不少,孝顺了许多,也懂得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孩子们对父母怀有了一颗知恩、感恩的心,作为家长的他们感到很欣慰!
  
  建“师情账单”——知晓教诲之恩。懂得感恩师长
  
  有一句话说的好:“师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小学的孩子就像一株挂桃的棉枝,最需要关怀与扶持,多给孩子一点爱,果实就会丰硕。”
  是的,师爱是阳光,给孩子以温暖;师爱是清泉,给孩子以滋润。当孩子的童年尽享师爱的雨露,当童年的每一个日子都能沐浴师爱的阳光,那么,真爱的种子便会欣然破土而出,吐出青翠的叶芽,绽放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尽展生命的活力。
  因此,在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中,我让我班每位孩子都专门准备了师情记录本,即“师情账单”,用以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班级管理等中为孩子自己所做的事,记录教师对孩子关爱的点点滴滴。要求每天记一点,每周一小结。下面是一孩子一周的“师情账单”的内容:
  星期一:今天早上到教室时,班主任朱老师已在教室门口笑咪咪地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一看到朱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晨间活动,朱老师带领我们去操场开心地做游戏。上午第一节课后,我和同学们发生了矛盾,朱老师耐心地教育我要团结同学。上完数学课后,我有一题不会做,胡老师悉心地为我讲解。中午午餐时,朱老师为我添菜。中午午闲休息时问,英语马老师为我补生病落下的功课……
  星期五:今天的雨真大,我到教室时外衣湿了,朱老师一边拿来毛巾帮我擦干净,一边心疼地说:“怎么淋得这么湿?感觉到冷吗?”上午音乐课时,我不会吹笛子,老师耐心地教我。中午午间阅读时,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她女儿读过的书。让我们阅读。下午放学时,我发现自己的雨伞撑不开了,朱老师帮我撑开……
  一周小结:自在“师情账单”上记录老师们为我所做的,最点滴滴后,我才发现,原来老师们默默地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可以前的我却熟视无睹,根本没发现老师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还认为老师真唠叨,真没劲,甚至有时还不满老师的教育,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现在想想,以前的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今以后,我要端正学习态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努力提高学科成绩,用优异的表现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
  确实,自记录“师情账单”以后,许多孩子知晓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不是喋喋不休的唠叨,而是源自对他们的爱。他们读懂得了老师关切的眼神,也能正确对待老师善意的提醒,从而对老师也怀揣了一颗知恩、感恩的心。孩子们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化为实际的行动——尊敬师长,努力学习。许多科任老师反馈说,我们班的孩子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班风学风正了不少,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作业完成情况较以前大有好转。
  
  建“友情账单”——明白帮助之 恩。懂得感恩朋友
  
  十来岁的孩子一起相处,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认为她好,一会儿却又认为她不够朋友。因而同学间经常闹矛盾,而一闹矛盾,往往新账又翻起旧账,绿豆芝麻事,没记住别的同学的好,却只记住别的同学的不是。这就影响了同学关系,淡化了友谊,时间一长,还会影响到学习。而生生“友情账单”正好可以引领孩子明白朋友的帮助之恩。
  “友情账单”就是生生记录本,是孩子各自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在同学、朋友中得到的恩惠,也是一周一上交,一周一小结的方法。教师适时指导,以保证孩子情感的正常发展,发挥“友情账单”在孩子相互教育中的作用。一孩子一周的“友情账单”记录如下:
  星期一:今天是我值日,因我感冒没力气,王小明主动帮助我打扫教室。我找不到橡皮了,同桌把一块新橡皮借给了我。我有一道数学应用题不会解。小组长吴军教我如何做,直到我会为止。美术课上我没带卡纸,同桌给了我半张卡纸。我的语文书掉在了地上,同桌帮我捡起来放在桌上。中午,小组长给我报英语单词,让我听写。下午一节思品课,我开小差了,同桌悄悄地提醒我认真听。下午上厕所时由于地滑,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叶明把我扶起来,还弄脏了他的衣服。……下午放学时,我因参加兴趣小组辅导,同桌给我抄作业。
  星期五:早上到校后,小组长给我改回家作业,并对我的错题进行了讲解,让我及时订正,我终于理清了解题思路。晨读时,我在跟同桌聊昨天精彩的电视节目,值日班长提醒认真早读。我的桌子底下有一张废纸,同桌主动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我和同桌因一点小事起了争执,小组长及时劝解,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午间阅读时间,我没带课外书,同桌将她新买来的郑渊洁编著的书借给我看……下午放学时下雨了,王小明带着雨伞,他一定要把我先送回家。
  一周小结:自“友情账单”记录了同学们为我所做的点点滴滴后,我才发现,原来同学们竟时我这么好。可以前的我却根本没感觉,还一直以为同学们经常欺负我弱小,常拿我开涮。现在想想,以前的我是一叶障目——根本没发现同学们的好。从今以后,我要一改争强好胜的个性,要和同学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让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好孩子。
  生生“友情账单”,除了传递友情的信息外。它还可以使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挑战,在学习上产生“比赶学帮”的作用。它既融洽了孩子之间的情谊,又倍增了学习的信心,使整个班级处于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中。
  一笔笔“情感账单”,让孩子们养成了随时记下感恩的点滴的习惯。相信孩子们会在感恩路上走得更远、更好!会尽显他们生命的本色之美!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宣化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始终将教师培训作为影响教育整体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对待。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精神,密切联系区域教育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基本方式,极大地
——王钟的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实现助学金使用情况申报并公开,不仅有助于监督贫困生资格的认定,更能够让善款用到实处。目前,大部分学校已落实了将助学金直接发到学生个人账户的规定,中间环节截扣的余地并不太大。但是,诸如兰州商学院那样违规收取助学金的行为,则让人防不胜防。如果能够实现使用环节的公开,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至少不敢有人明目张胆地“征用”助学金,否则助学金的使用情况还是说不清楚。
教育管理要点  眼界决定境界,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对于校长而言,科学规划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前提,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是管理精细化的开端。只要找准了方向,就不怕路有多远。因为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  经典寓言故事  兔子与乌龟赛跑输了以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与乌龟重新比赛一次。  赛跑开始以后,乌龟按照规定线路拼命往前爬,心想:这次我输定了。可他到终点后却不见兔子。正在纳闷之际,只见兔子气喘吁吁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拟实行“文理不分科”。  安徽省提出,高考总分依旧为750分,语数外各150分外,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成绩进行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  从2017年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新任校长大多角色意识浓,工作表现欲强,他们深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往往急躁求效,“三把火”一烧,却事与愿违。新校长要想顺利地开好头、打开局面,我认为应念好“四jie”真言,把握“四jie”管理。    一“接”,乃承接之意    新校长对待前任校长,不可将其过去工作全盘否定,另起炉灶;更不可以在公开场合指责前任的失误,而应客观、正确地对待前任。承接前任的强项,改进前任的弱项。新校长
童话是小学低年级常见的文本体裁,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也都比较“擅长”教学童话。然而,要真正理解童话,把握童话文体的特征,真正实现儿童本位的童话教学,却是我们所有人需要思考的。只有站到儿童立场上,才能让童话教学“保持着地道的情趣、温度、感性和语文味”,还给孩子们“一个妙趣横生的语文世界”。我以苏教版第四册的“猴子种果树”为例,谈几点童话教学的思考。  思考一:为什么是猴子———童话中的“面具化”人物。
老师们:  这段时间,我为全体教师共写了七封信,对于每封信,我都满怀深情和厚望,在骨子里,我始终觉得每位教师都有一颗上进心、自信心和善良心,但为什么许多教师说,自己的进步还是那么缓慢,自卑常常侵袭心头,总感觉力不从心,事倍功半。其实,只要你想改变现状,思考当下的身边教育问题,甚至于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当好一名教师时都会有同样的焦急心态,这就是自省迸发的力量,也是迈向专业成功的第一步。这里,我要和大家谈
何为绩效工资?简单地说,就是按业绩、效益计算工资,给予不同报酬。国务院会议在部署绩效工资工作时的表述是,“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绩效工资不绩效”,绩效工资激励的“正门”虚掩着,而平均主义的“偏门”敞开着;学校以人为本的“正门”虚开着,无视教师权益的“偏门”潜滋暗长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正门”紧锁着,管控僵化的“偏门”
2010年,山东省滨州授田英才学园确定了创建道德学校的目标。  所谓“道德学校”,“道”即“人道”,是做人的基本价值追求———学校中“人道”的底线,即尊重法律赋予孩子的权利,“把权利还给孩子”。“德”即“良知”,是做人的本能、本性———学校中的“良知”,即担当天下的精神,敬畏生命的情怀。“道德学校”是唤醒教师教育良知自觉的过程,也是教师“道”与“德”永无止境、不断完善的过程。  就这样,“道”与“
信息技术课程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宗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新教材利用全面实施之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旧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基本操作即可,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和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