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建水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股份合作经济 农村 集体经济 发展 壮大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21-02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坚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建水县按照“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扎实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试点工作,引导村级组织创力经济实体,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1.建水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建水县有137个村委会,16个社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36个,占23.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至3万元的有16个,占10.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106个,占69.3%。全县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现象较为突出。2014年以来,建水县在临安镇东村、南庄镇干龙潭等8个村委会开展“股份合作经济”试点工作,共计盘活各类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折价979万元。
  2.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主要做法
  2.1清算核实集体资产,明确股权股值结构
  按照“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股权和权利。一是量化股份结构。如临安镇韩家社区第8居民小组在股份量化后,按照集体股占总资产40%和个人股占总资产60%设定股权,个人按照每个股东100股等额配制人口股,将股份直接量化到个人。二是确定股权归属。根据户籍性质、二轮土地承包权、实际生产生活所在地、享受集体分配和履行村民义务等条件确定股权归属,明确享受股权的范围。三是明确利益分配。如把25%--30%集体收益作为追加股本和惠民开支,70%--75%按股份分配给居民群众,增加了群众收入,有效调动了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2.2盘活存量做足增量,拓宽“股本”来源
  一是盘活土地资源,开展分散土地整理。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如南庄镇干龙潭村采取市场化方式,对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土地进行收储,流转给种植大户和企业发展葡萄产业,每亩土地以每年100元的标准向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交纳葡萄产业发展金,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村委会、村小组按“2:2:6”比例进行分成,增加集体收入。该村目前共流转土地1.1万亩,村集体每年可获得集体收入22万元。二是兴办集体实业。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发展商铺、酒店、农贸市场等集体经济实体,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临安镇崇文社区充分发揮区位优势,利用土地征用补偿费和预留用地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医院、酒店、敬老院等多家实体。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由2008年的1064万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亿多元,增长了近10倍。三是发展优势产业。通过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建立集产、供、销为一体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带动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曲江镇馆驿村通过成立合作社种植、销售马铃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开展“股份合作经济”前的4万多元增加到了20多万元。
  2.3整合资源汇聚力量,统筹发展集体经济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7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个村补助5万元的标准,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县发改、农业等部门将项目资金向村级倾斜,重点用于村级集体产业建设。二是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了《建水县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化管理挂钩包保实施方案》,明确县级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的挂钩包保点,确保每名领导至少挂钩包保一个点。结合新农村指导员及城乡挂钩帮扶工作,选择43家有资金、有项目、有技术的县级部门挂钩包保“股份合作经济项目”,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与农村合作开发。三是充分整合项目资金。优先整合扶贫挂钩、“美丽家园”等政策资金,帮助村级组织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如临安镇狗街村委会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美淳朴的民风民俗,以村集体资金60万元作股本,建设休闲农庄项目,预计每年收益8万元。
  2.4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配强配好基层力量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力量,选派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大学生到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挂职、任职。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对村组干部、合作社成员进行知识培训,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举力、全县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对全县300余名村干部进行“股份合作经济”专题培训,并组织部分代表到周边县市进行现场教学。三是培育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总结和推广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拍摄《“股份合作”撑起富民强村一片天》等专题片进行学习宣传。
  3.“股份合作经济”取得的成效
  3.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通过推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借助合作社、公司平台进行资本运作,实现资产增值的新路子,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简单、资产增值慢的难题。开展“股份合作经济”试点以来,8个试点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其中4个试点村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
  3.2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速
  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缺资金的难题。要求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促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康规范发展。目前,全县共组建了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42个,有社员2700余人。   3.3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
  一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通过支持合作社发展,树立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典型,推动了农业产业机构调整;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3.4村级基层组织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通过推行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基层组织团结带领群众谋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改变了集体经济“空壳”现象,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力。
  4.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1认识不深,水平有限
  部分村干部对“股份合作经济”的认识不全,怕担风险,怕出问题,过多强调客观条件和困难,存在“等靠要”的心理。同时,农村优秀人才外流严重,缺乏人才。群众集体观念淡薄,部分群众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不想出力、不闻不问。
  4.2基础薄弱,“筹股”困难
  一些山区乡镇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地理位置偏僻,自身资源匮乏,可开发利用资源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既无优势自然条件,又无新的发展出路,缺乏产业开发、资金运作、农业科技等支撑,没有收入来源,股本筹集困难。
  4.3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有的村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少数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支配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个人做主,随意性大,账务不清、管理混乱,制约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壮大,影响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
  5.做好“股份合作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5.1深化认识,营造氛围
  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股份合作”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增强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地政府要把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制定规划和具体措施,研究发展办法,拓宽发展门路,开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局面。
  5.2夯实基础,做好资源整合
  一是加大对农村公路、水利、电网等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精准扶贫,改善基础设施现状,为村级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创造条件。二是将“合作股份”与优势产业、“红色信贷”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整合“美丽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三是将部分收益直接折股再投入,从红利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追加股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本滚动发展。四是整合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赞助或扶持资金,采取依托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共同发展,吸纳农户和社会资本参与。
  5.3因地制宜,选准发展方向
  当地政府要结合各村实际,帮助指导村委会制定“股份合作”项目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选准选好发展路子。处于县城近郊、乡镇所在地、交通要道的村,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集贸市场、餐饮业、旅館业、物流企业等第三产业;以种养为主的村,要利用资源优势,依托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劳动力富裕的村,可组织村民劳务输出,收取适当管理费用,让集体和个人都有收获;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可利用土地、林地等基本生产硬件入股,农户以劳力、管理、技术入股,产品由集体收购销售后按销售额比例分红。
  5.4增强素质,提升能力
  一是选拔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村级班子。二是加强乡土人才技能培训,举办“股份合作”经济专题讲座,增强“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后劲。三是利用“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吸引优秀大学生到村创业、兴业。
  5.5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一是完善股份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利益、法律关系,消除纠纷隐患。二是建立村级项目管理台账,落实专人对“股份合作经济”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分析和解决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建立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坚持把“四议两公开”贯穿于“股份合作”发展全过程。四是建立“合作股份”资金监管机制,整合审计、财政、农经、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力量,对合作股金、收益及用途进行定期审核,定期公开,加强对集体股本运营的安全性和透明性进行监管。五是加强风险防范,按照一定比例从分红中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六是合理确定利益分配。村集体按照所占份额参与分红,从红利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追加股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其余红利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兴办公益事业、开展活动、设施建设等。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均播种面积在两万亩以上,但随着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危害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建立我县小麦综合防治体系,更好地指导广大农民科学防治,现就我县多年来在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期是我县小麦生产取得更好的效益,为我县小麦科学防治病虫草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 2013年底以来,省委组织部牵头在全省村级党组织中开展“合作股份”,通过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注入股本金的方式,找到了新时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创新、实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与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功能互补的有益探索。当然,发展“合作股份”经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基于此,笔者经过调研,结合沧源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37-01  水稻褐飞虱是我县晚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晚稻褐飞虱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县水稻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为了了解几种不同药剂对晚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我们在泰和县澄江镇上田村的晚稻田中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
[摘 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畜牧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技术逐渐应用到动物养殖产业中。猪肉是消费者餐桌上比较常见的肉制品。最近几年,随著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猪养殖产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养猪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提高经济收入,实现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猪高品质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更好的提升猪养殖质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猪 高品质 饲养技
1.目的:展示30%溴虫腈·吡丙醚在推荐剂量下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2.作物:色素辣椒。品种:韩国甜椒  3.靶标: 棉铃虫  4.示范地点:第二师22团九连9斗5农。  5.试验药剂:30%溴虫腈·吡丙醚(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甲维盐(全称甲氨基阿维素苯甲酸盐1P0㏕),德强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6.处理:  7.用水量:667m2用水量30kg,保证喷匀喷透。  8.
一、品种选择。根据本市的自然气候特点,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原则是优质、高产 、抗逆性强(多抗 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26、龙粳29等。种子纯度须保证98%,净度98%,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5%,公顷留种70公斤。  二、种子处理  稻种经过冬天低温贮藏的休眠阶段后,次年育秧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整齐度和减
[摘 要] 以剑川县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针对当前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整体水平较低的现状,分析县域电子商务普及度低、农产品制约因素、物流配送体系滞后和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问题,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 农产品 电子商务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16-01  在新技术和模式创新驱动下,电子商务逐渐渗
[摘 要] 退耕还林是造福子孙的重大措施,对恢复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和土地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退耕还林工程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共同追求的生态措施。子长县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生态环境脆弱,但是随着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逐渐体现出来。  [关键词] 子长县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吉安县通过青年农场主培育,带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踊跃参加学习,使培育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關键词] 青年农场主 职业农民 培育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98-01  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激发农村青年创造创新活力,提高创业兴业能力,2015年吉安县通过精心筛选,有5位30—45岁的
[摘 要] 智能传感器的突出特点是高精度的信息采集,成本低,能够实现多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将其应用于温室环境监测,能够完成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自动采集和综合测量,提高了信息采集的精度、可靠性,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条件进行优化处理,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 温室环境监测 应用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