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濡润的金溪古村落群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浒湾书铺街
  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金溪因历史上出产金银、有色泽如金的小溪流经而得名,南唐时设金溪场,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县,远在唐朝就是江南的冶银重镇;两宋时期是江西陶瓷业重要产地,“先有小陂窑,后有景德镇”。建县千年来,金溪人杰地灵,书香袅袅,共出过2名状元、3名榜眼、242名进士,与程朱理学并重的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元代领修宋辽金三史的危素、明代“医林状元”龚延贤和官至礼部户部尚书的蔡国用、清代著名学者蔡上翔和周工亮生长在这里,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王安石是金溪的外甥和女婿,另一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母家也在金溪……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催生明清时期金溪雕版印刷空前繁荣的重要原因,号称“籍著中华”300余年。
  享誉古籍收藏界的“金溪书”主要指金溪浒湾书铺街的木刻印书。浒湾镇位于古临川府所在地抚州市到金溪县城的半道上,紧傍抚河北岸。古临川浓厚的书香气,使这个航运便捷的临河小镇木刻印书从明代中期发展起来,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江西的印书中心。凡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当时在这里都能刻版刊行,旧版《辞源》中有“浒湾男女善于刻字”的记载。明清时期,浒湾书坊达60多家,印刷书籍且做着书籍流通生意,国内各大都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各口岸都有浒湾书坊的分号。
  浒湾书铺街分前、后两条并列的古街,一些书坊的牌匾堂号至今仍清晰可见,长长青石板街面上深深的辙痕是日复一日重重的运书车碾压出来的,足见当时誉满全国的雕版印刷重地何等繁忙。前书铺街长240米,街口石拱门过去所嵌的“籍著中华”石匾惜文革被拆毁;后书铺街长170米,街口石拱门悬嵌着清道光年间合坊鼎建的石匾,上有“藻丽嫏嬛”四字。“嫏嬛”是神话中天帝的藏书处。沿街铺栈的建筑式样均为纵深式加厢楼,高瓴格式,为的是便于藏书、搁版、印刷、售书。前、后两条书铺街相向平行,铺栈、书店、作坊首尾衔接。门面开在前书铺街的,后门则开在后书铺街;正门开在后书铺街的,后门就一定开在前书铺街,便于来往联系沟通。两街中间还有谯楼三座,一条横街贯通前后两街,街中石拱门下曾立有一方“严禁淫词小说禁书碑”,上刻皇帝禁书圣旨。被列为禁书的有《金瓶梅》、《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等200多种,可惜已毁于文革。
  除书铺街外,浒湾古镇的古码头、观音阁、深宅大院等明清古建筑仍保存完好。近年来,当地政府采用“修旧如旧”方式,斥资1000万元修缮了书铺街内21个重点建筑。
  竹桥村
  风水气韵布局独妙
  竹桥村是开金溪本土人卖书之风的古村,穿过阡陌纵横的良田,一溪如带,绕着村前金溪至东乡县的宽阔青石板古道,绵延向远方。从巨大老樟树下的锡福庙沿古道走到村子的总门楼,蜿蜒的青石巷道连接着波光粼粼的池塘,青灰高墙、黛瓦覆顶的老屋群的背景是山峦叠嶂,竹树掩映。
  村小学围墙一蓬雪白的晚香玉开得热闹。我们在旁边的慎川公祠卸下行李,想找地方休憩一下,受到了屋主余义太大叔的热情接待。
  这个由唐代吏部尚书余褐的后裔开创的村落,元末明初建村时,曾专请南宋名冠江西的著名风水师廖禹的后人勘察规划,到明宣德年间建设得初具规模。总门楼总束全村之气韵,面对阡陌稻田和起伏案山,门前三口不同形状的多边形古井排列成“品”字形,寓意为人、为学、为商都要讲求品德;户从二百、人丁八百的村中,还有上、中、下三个门楼连通,每个门楼都面临水塘,通路从两侧而出,体现了防火防盗的设计匠心,其中形似官帽的中门楼前后宽阔的空场上,用青石板铺就了“本”字和“人”字,寓意以人为本,做人不忘根本;全村房舍为清一色的青灰板石墙基,乌瓦覆顶,一条贯通东西的直街与十来条南北或东西向小巷交接,清渠与石板巷道并行,自北向南流入村中的七方水塘中;大小不一的七方水塘全以石块围砌,中间最大的为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登高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张开的巨扇。
  现村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民居有7幢、明代祠堂1幢以及101幢清代建筑。金溪人卖书之风,始于明初的竹桥村。相传余仰峰少年随父在外贩卖书籍,后回乡自开印书房,开金溪雕版印书先河。康熙年间村人就在全国各地做卖书生意,著名雕版印书堂号“余大文堂”就设在村子的“养正山房”里,上堂及后堂都是印书之所。村中因雕版印刷和其他商业发家后捐官造屋的大户不在少数,商人致富后更重视下一代的读书施教,加之因仕途为官之家也代有人出,因此“文林第”、“苍岚山房”、“步云公祠”、“十家弄”、“八家弄”等大宅与书院或雕版作坊相连的建筑群鳞次栉比,每组建筑群中均设有总门、巷门、大门,各有并排四栋或三栋式样相同的房屋由耳门相通,专设有读书之所。“苍岚山房”是私塾教书的大房书院,建有两层采光极好的晒书楼;“步云公祠”左侧是“怀仁书院”;慎川公祠左右两侧是“培兰”、“植桂”书室……村子随处弥漫着书香气。
  除民宅外,村子的公和堂、锡福庙等公共建筑以及6座祠堂矗立在民宅群间,雄阔浑厚的建筑格局透出传统宗族血缘文化的庄严。各处古宅院的门楣、屋檐、内壁、梁柱、窗棂、柱磉、坊头、天花等,多讲究文化细节,有木雕、石刻装饰以及书体秀挺的石刻门匾横额。我们下榻的清咸丰八年修造的慎川公祠大门罩上,以深浅浮雕和透雕的石雕砖雕塑造了众多文臣武将,栩栩如生,吸引得我们搬了长梯子爬上去细拍。动乱年代村民用泥糊纸盖将这些建筑装饰保护起来,使得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精华能保留至今。
  余叔告诉我们,正月玩灯的习俗在竹桥村持续了几百年,有龙灯、马步灯、蚌壳灯,其中马步灯最拿手,有唱有跑马,由4、5匹马组成,跑八字、绕花钵、穿城,从正月初一玩到十五。以前还有戏台,八月节村子要合资请戏班唱三天三夜大戏,十分热闹。
  蒲塘村、东源村
  文武世家代代传
  琉璃乡蒲塘村的始祖是后唐时期官至朝廷大中大夫的徐慕贞,公元935年他辞去官职,从临川迁居此地结庐隐居,至明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徐氏子孙在村子至今已繁衍至第38代,自古有“文武世家”之称:为文者,出过进士11人、举人19人,官至知府、枢密副使、监察御史、州判、通判、参与修撰明《永乐大典》;行武者中,出过武进士和武举人7人,有抗倭立功官至参将、兵备使,2人诰授军衔,还出过文武二解元。因名人巨商众多,热心村庄建设,田园风光与建筑智慧相结合的“蒲塘十景”曾享誉古临川:孺子芳亭、大夫清沼、蒲池夜月、花园乔木、铜峰古庙、黄石仙踪、旸岭朝云、友桥灵龟、东山樵唱、西昄农歌……古人多有情趣啊。   至今村子仍保存着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筑,由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古巷弄沟通连接,每组建筑群外都立有各房聚居的小门楼,“科甲世第”、“进士第”、“科甲第”、“外翰第”等保存完好。“大夫第”是发迹于书商的徐氏兄弟于乾隆年间捐得从五品官员后回乡所建,由“芳传东海”、“秀拔南山”两幢并列的二进大厅和隔巷的“容台世望”大屋组成,门罩门楣雕饰了精美绝伦的高浮雕,门前形成巷子,巷子两端均设高高的门楼,巷门一关就成为一个独立单元,独立性安全性很强。
  文武世家历代重视教育,学堂、书院众多,族谱记载的历代书院有15所,现仅存清代的玉成书舍和增益山房。村子鼎盛时期,曾有5座祠堂,现仅存世宦祠。村子完整规划时,曾有99口池塘点缀村内外,古称“菖蒲塘”的蒲池至今仍波光粼粼,倒影着世宦祠和玉成书舍等古建筑。以前共有东作门、西成门、南薰门、北钥门,现只有西成门和南薰门保存了下来,随处可见的千年古树点缀着恬静古朴的村郭。
  蒲塘村谱载,村子旧有坊表14座之多,现仅存立于蒲塘西岸的旌义坊。这座巨石结构、四柱五楼的牌坊,宽6米、高7米,每楼以花砖砌成斗拱支承瓦面,从立柱到横梁均以高浮雕和浅浮雕相间的石雕砖雕装饰,龙凤、鱼水、花卉等纹饰栩栩如生,美轮美奂。三巨石横梁上,分别镌刻了“名荐天朝”四个大字、大明洪熙元年(1425年)5月19日圣旨全文以及上下款题字,圣旨中钦表了蒲塘村人徐积善捐粮赈济受灾饥民的善举。历经600年风雨侵蚀,牌坊仍构建完整坚固,所有雕饰和圣旨全文字迹清晰,色彩深沉艳丽。以圣旨全文刻于牌坊者国内少有,加之洪熙皇帝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洪熙朝遗物也极为罕见,此牌坊的珍贵可见一斑。
  西成门外,是一面百亩之广的大水塘,始建于北宋的千年铜峰古庙,掩映在对岸的青山古树下。村子随处可见巨大参天的古樟、古柏、罗汉松等千百岁的古树,早于580多年前立下的“禁伐令”至今仍赫然于西成门旁的墙根上,祖祖辈辈传下来,至今坚守,不伐一树一木。村子现保留了2100多亩的葱郁山林,生态环境优美静雅,令人流连。
  距蒲塘村2公里的东源村,是曾子后裔的繁衍地,建村八百多年,现已传到第38代。因秉承曾子一脉,尊师重教,好学成风,小小村庄目前竟有20多名教授、博士、主任医生、高级工程师等在各地工作,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仅民国时期留日归国的曾仲鲁一家三代就出了20多名高级知识分子。
  东源村环建成带围墙的城堡式,原有东西南北4个村门、2座里门楼,现只有北围墙保存了下来。连接东门仙师殿到西门的南边主石街长500米,乾隆年间全面修整过,9条放射状的青石巷道与之相通,宽1尺多的排水溪沟引山上清渠流通家家户户,溪沟砌成了一节节的船形,一头大一头小,艘艘相接成为蜿蜒之溪。74幢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些巷道之中,其中明代建筑5幢。被村民称“官厅”的“中议世第”最为精致,二层四堂直进,有住房、花园、鱼塘、绣花楼、接客厅,光天井就有9个,各门罩上镌刻有行、楷、隶、草等字体,或飘逸或凝重或雄浑,高浮雕的石雕门罩、窗花、柱磉,精美绝伦。曾氏总祠为四堂直进的宫殿式建筑,部分屋顶已垮塌,横梁破败不已,一排排巨大木柱下的石磉个个都有精美的浮雕,铺满了青苔。
  万石塘村
  暧暧远人的桃花源
  从金溪县双桥乡的狭窄乡间公路一路穿行,新插秧的稻田倒映着青翠山峦,泥黄土券乌瓦马头墙的小村落掩映在绿树丛中,恍若世外桃源。为我们开车的小谢是竹桥村余叔的亲戚,他看我们由衷地喜欢古建筑,诚邀我们去他的老家万石塘村看看。这里现虽属东乡县瑶圩乡管辖,实际上离金溪更近,过去一直属金溪地界。28公里的山路要行车1个多小时,窗外田园诗般的风光,恬然的乡居图画,令我们一路惊呼。
  寻着清澈蜿蜒而来的溪水进村,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城堡式古村还保存着雄伟的西门和北门。长半里、宽1丈的青石板主街与宽3尺、清流不断的溪渠一路并行,溪渠被砌成了一个个船形,一岸是连通高墙大屋的主巷道,一岸是一溜结满青绿小桃的桃树。沿着这条溪渠和青石板主街,漫步到村后,溪流哗哗的山脚有着茂密的桃林,煦暖的仲春阳光洒过浓荫将斑驳的树影投在身上,如此惬意,令我百般眷恋,可想见早春时节,桃花粉彩如烟时,和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的该有多相似啊。爬上竹林边一户农家新建的四层小楼俯瞰整座村落,村子处在四面连绵山峦环抱的盆地间,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鳞次栉比,袅袅炊烟飘升其间,真真一幅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图画。
  万石塘村三分之二人家姓谢,属中国山水诗始祖谢灵运的后裔。这里的谢氏自南宋末年迁自金溪万石,村子地形似山峦环抱的水塘,村名由此而来。元明时期村子是当时临川东部繁盛的棉布交易集散地,清末才逐渐衰落。商儒并重的古村,近千年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明末清初的谢德傅曾官至刑部侍郎,不愿侍奉清廷而还乡授书;还有不少从商者致富发家后,相继建起大宅深院。
  有着谢灵运这般始祖的血缘,骨子里怎会缺乏诗意。先祖将整个村庄规划布局得蜿蜒纵深,房屋排列有序,至今仍有20多幢古建筑保存较好,砖雕、石雕、木雕精美,部分还着了彩,高墙上缘绘有丹青水墨壁画。村中的大祠堂内,是独特的八字形梁框构架,横梁斗拱雕饰了生动的动物花卉,堂前场院高大的围墙上,还清晰可见上世纪30年代初红军革命留下的10多条标语。
  与多数古村只见白发老人与留守儿童、冷清衰败情景不同的是,偏远的万石塘村更多了生活的烟火气,来往的村人笑脸盈盈的,溪渠边浣衣洗菜、古屋前扎堆聊天、石板街上荷锄而归的村人,街巷里奔跑嬉戏的孩童,随处可闻的人声笑语声,连鸡狗猫都比别处活泼些,令多日来在古村落寻访中一直为缺少生气的远去家园感伤的我们,在这里换了一种愉悦的心情,由衷生起了对恬然乡居生活的羡慕和来年春日重返的期望。
  TIPS
  金溪县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金溪西距抚州市50公里,除古村落群令人震撼外,山峦叠亘、溪流纵横、田园如诗的自然风光使人流连,王安石有诗“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赞誉金溪。“六分半山两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吸引了曾巩、陆游、文天祥、汤显祖、徐霞客等贤士名流逗留歌咏。名胜古迹有“秀出东南”的云林三十六峰、“不减匡庐”的翠云湖山、 仰山书院、陆象山墓等。
  金溪民间艺术和特产
  民间艺术有“华夏一绝”的金溪手摇狮、龙灯、马步灯、蚌壳灯、腰鼓等;特产有金溪藕丝糖、 浒湾油面、金桔饼、 方何米粉、黄栀子、蚕丝被,是中国著名的石墨产地。
  金溪古村落群和交通住宿
  浒湾镇书铺街在抚州市与金溪县城秀谷镇正中间,距离两地各为28公里;竹桥村位于离县城10公里的双塘乡;蒲塘村在金溪县城西北25公里的琉璃乡;万石塘村从双塘乡往东乡县瑶圩乡的乡间旧公路行28公里即到。
  金溪名人辈出、民居恢弘的古村落还有许多: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和曾巩的母家柘冈岐山村;官至礼部户部尚书的明末大学士蔡国用晚年授书的石门镇靖思村;清初号称“林十万”大富商林乘御家乡、深山古堡式村落合市镇后林村;汉代名相萧何后裔于南宋绍兴年间建村的芦河乡萧家村;人杰地灵的榜眼村合市镇大耿村;完整的明代村落合市镇游垫村……
  金溪古村落群分布零散,部分村落有县城小公交往返,但班次少,最好包车前往,以县城为中心出发,深入各古村边看边拍,每日可寻访3-4个村落,有三四天时间,可以走访大部分古村。包小面的或的士,一天车费300元左右。乡村一般没有旅馆,最好住县城,也可下榻农家,不少农家深宅大院,民风淳朴。
其他文献
2015年,全球近200个缔约方签署《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之内。随后6年间,多方都宣称在努力减少碳排放,但从最近的几份研究结果来看,成效并不乐观。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9月16日发表报告指出,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WMO秘书长Petteri Taalas表示,新冠疫情的出现并没有减缓气候变化的步伐,全球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依然落后
消失数百年后重现的吴哥是自然的一份厚礼,也由自然决定什么时候再次收回这个奇迹。  繁茂的热带雨林正用自己的盘根错节把吴哥的一切慢慢割裂、撕碎。它似乎正一天天地离我们而去,隐回茂密丛林中。当终于亲身置身于这奇妙境地的时候,才觉得,也许消失,才是它最安宁的结局。    2月,辗转于暹粒  2月,从北京出发去柬埔寨金边,零下14度的北京让寒冷充满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生命在这里无奈地蜷缩着。我终于又按捺不
丹杰林寺,拉萨四大林之一。在拉萨市区内,位于大昭寺西北侧,今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北面。周围的丹杰林路、丹杰林巷都是因它而得名。  丹杰林是拉萨四大林中最早的一个,建筑规模相当宏大,但其间经噶厦政府几次没收,今仅剩下一幢三层高的楼房建筑,隐于民居之间。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70平方米,面阔46米、进深27米多。底层建筑是该楼的主要部分,相当严谨规正。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前边是经堂,近方形,面阔5间
休宁鹤城乡往南,沿一条翻修拓宽的渔瑶公路前行,过新安源村不远便开始了翻山越岭。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近年来被誉为“黄山第一村”的——右龙村。从地理位置而言,右龙村并不处于黄山山脉中,它是休宁与江西浮梁县瑶里镇搭界的怀玉山脉五股尖下的边界小山村,隶属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  香榧守护的村庄  车沿着渔瑶公路逐渐攀高,窗外的群山逶迤连绵,这样的山形总被先人们比喻成“龙脉”。而此时,我们几乎就走在“龙脊”的附
从梁家河到正定,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到上海,建沼气、揽人才、反贫困、促民生、强浙沪、绘蓝图……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新闻工作者交友、交心、交情,关心、信任、支持新闻舆论工作,善待善用善管新闻媒体宣传党的声音,凝心聚力、推动工作、富强一方。  沿着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足迹,记者一路追寻,那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画面,铭记在一个个同他交往的新闻工作者心中,印刻在他曾工
酒店木牌上的那一行字:世界最大的客家围屋酒店使我对这家酒店充满了好感,大厅的天棚,是打开的折扇拼出的图案,扇面上的花鸟画色彩鲜丽,而底色却是暗色调的,悬吊于顶上的黄色宫灯那暖暖的温馨的感觉便格外浓郁。服务员穿的是“岛服”,我称它为岛服。海南岛上的酒店里兴这种花色素雅中见繁丽的热岛工服,素雅的似锦繁花加短裙短袖。不过,这里的岛服也另有特色:大卷边的帽子有点美国西部牛仔的风味,却戴在女服务员的头上,于
写下这几个字时,窗外天色微曦,鸟声如洗。又一个苍翠欲滴的夏日清晨。  曾在看一些历代画论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字眼,并时时玩味琢磨,如对一颗晶莹碧润翠玉。比如,“黄大痴(黄公望)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 明代学者陈继儒在《妮古录》中这样说。  其实,“烟云供养”一词本出自禅语道家,我们借用过来,感觉更是流连山水、天人合一的圆融洁净。这恰恰是每一位旅行者
人人都爱花,可我偏爱红红火火的石榴花。  也许我是纯正的长安人的后裔,我一直倾慕美艳妩媚、气质非凡、雍容华贵、一扫中国历史长期近乎病态的“窈窕美女”模式的大唐第一美女杨贵妃。  我觉得,成就杨贵妃超凡魅力的,蓬松的、休闲的、饱满的、艳艳的石榴裙功不可没。这个硕大饱满、浑圆鲜亮、晶莹剔透、味美汁甜的石榴多像体态圆润丰满、妩媚艳丽的杨贵妃啊。尤其是在杨贵妃身穿石榴裙、跳起欢快奔放“胡旋舞”的时候,旋飞
由北京市东城旅游委设计的“券游东城”品牌产品于近期全面启动。“券游东城”优惠券包括众多吃、住、游、行旅游资源,同时册内加带了全区70家可供游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底使用的“券游东城”优惠券。70家商户各展所长,以返现、打折、赠送礼品等形式提供优惠,比如持券到红剧场可以买到七折的演出票,前门大街新开业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持券立减35元,北京饭店持券可享受800元一晚的特别优惠价等等。  同时
陕西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还创造出了博大精深、久负盛名的“面食文化”。  岐山面食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岐山臊子面。臊子面又名“蛟汤面”,典出定居于岐山的周文王挥剑斩蛟龙的故事。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其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由于岐山臊子面做工精细,吃法讲究,所以数千年来一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