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证

来源 :武汉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融合使用为缓解金融排斥带来了机遇,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东部与中部地区次之,且异质性分析的结论证实其具有普惠性特征.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仍然显著.微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的信贷可得性,且提升效应在农村与城镇居民间没有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决策部门加快推进“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启示.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学生看世界的主要窗口,在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需守初心、担使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引领学生价值取向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重点院校学生相比,民办院校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将留在国内,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探讨在民办院校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多种实践途径.
在我国原《合同法》以及司法解释中,违反提示说明义务的格式条款是否有效的问题在学界饱受争议,法条的适用在司法实务中也是困难重重.《民法典》引用的订入规则一定程度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格式条款相关规定逻辑混乱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订入规则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如何设计的讨论还在继续,与之相伴的问题包括内容控制部分效力规则与显失公平制度的关系、是否有必要加入“异常条款”规则作为订入控制的消极要件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文章着眼于《民法典》出台前,相关法律体系内部矛盾问题,思考订入规则起到的积极作用,将之与过去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