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好的、成功的体育课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一节“实惠课”,是学生在课中获得了体育基础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发展了身体素质,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情操,强化意志品质的过程;相对教师而言,应该是一节科学课、特色课、创新课,课的各个部分(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有效衔接,内容分布合理,符合体育课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和心体发展规律,教师、学生、教材、场地、环境、器械、方法与手段的高度和谐统一,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探索与提升,教学策略的高深提炼,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进与共进的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组织与安排目标教学得心应手、课随心愿,效果明显。因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深、神、审、慎”的专业教学技巧,以求取得体育课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一、深
即深度。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通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弄清重点、难点,分析新授课与各阶段内容的内在联系,指导思想应体现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为主,不过分强调运动成绩提高的范式。②科学设计教法;结合授课班级的学情、班情、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精心设计有一定针对性、目的性、指向性的教学实施方案,特别是在具体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度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方法宜多采用直观式,适当辅助以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矫正法,练习方式多样化,单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学生课中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导学生听、思、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进行身体练习。③充分考虑班级学生“人群”身体素质的个体性差异,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遵循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分布规律,以调控性原则为引导,教学内容对学生体现出“面向中等,限制上等,提高下等”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方面受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而对学习内容“吃得好”、“吃不饱”、“吃不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④练习场地的安排与布置是保证体育课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师应该结合项目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场地空间,教学使用器械的规格数量、完好程度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既能满足体育课教学的需要,又必须保证学生身体练习中的绝对安全可靠。⑤搞好试教。通过试教要达到两个精确:一是讲授方法和时间安排精确,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对所需器械、场地布置、电教器材、演示方法的选择与利用要精确,能够满足教学所需。⑥发挥好学生体育骨干的辅助和模范带头作用,依其运动特长和专项能力,适当地委派相应的组织、评判、保护与帮助的任务和职责,分解教师授课压力,协助教师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气氛,在学与练中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
二、神
体育教师特有的外在的神态、神韵、气质、风度在体育教学中是最具有感染力、表现力、传导性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出了“有声”语言所要表达的讲解、评比、激励、鞭策、情感教育的效用;教师在课的各个部分严密的组织、精炼的讲解、点评的时机、标准的动作示范、不言自威的体态语言、科学合理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互动促进和交流反馈。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健美匀称的形体、饱满的朝气、旺盛的精力、昂扬向上的活力会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感受启迪和情绪情感的激发,能够快速地唤醒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之指向于当前所要学习的动作技术技能。第二,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时各个环节步骤的有序有效安排,因人施教,因人而异,因课制宜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调整与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练习效果,提高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教师娴熟、规范、标准、连贯、优美、轻松自如、节奏感强的动作示范在心理效度上可以应激学生跃跃欲试、参与身体练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四,针对实际授课内容,教师机敏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生动形象、逻辑性强、提纲挈领、透彻精辟、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对学生施以心智上的启发,是教师对课的调控技能运用自如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
三、审
祖国传统医学依据“望、闻、问、切”对病人做系统周密的了解,并将诊察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达到辨症施治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审视学生的外部表象,调节课的密度也就成了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
教师通过视觉对学生的神、色、形态以及行为活动、行为方式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学生当前身体机能状况。由于体育课自身特有的学科特点,外部干扰信息较多,学生难以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在活动中会表现出许多外部个性特征,如从精神上看,身体强壮的,精神必然旺盛,活动积极而有力;身体虚弱者,则精神多不振,活动表现为消极,反应迟钝,教师需善于捕捉学生从目光、表情、动作等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调整。
凭借学生语言、呼吸等生理反应诊察学生当前身体状况。呼吸、声音与当前身体机能有关,呼吸浅而快,表情木纳,表明学生当前机体负荷超量;身体强壮健康,精力充沛,声音则清脆有力,身体机能具有相应的承受力;反之则使人觉得气滞,中气不足。声音还与学生当前对活动内容与方式的情志相关,喜时发声欢悦而散,怒时忿厉而急,快乐则发声舒畅而缓,敬时发声正直而严肃。教师应注意因人因时地做好调控,适当调整课的密度和强度,将心率(最大生理负荷指数)控制在160次/min以内。教师应及时、正确地分辨这些信息,并搞好调控,通常能较顺利地掌握教学的节奏,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慎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组织、保护与帮助的运用必须谨慎认真地进行科学的安排布置。初中低年级学生在身体发育和心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可以合班教学,但条件允许的应尽可能分班教学。青春期后,由于学生经历了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无论从身体到生理,还是从行为到动作,男女生都存在很大差别,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生以分班教学为宜,避免女生由于心理上的羞怯、腼腆而造成的“男练女看”的不良现象而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如体操项目中的“前滚翻”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要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适当分组,对女生组要考虑其身体力量素质发展的制约性增加保护者(女生体育骨干)的人数,教师必须亲自参与保护与帮助。具体方法是:保护者单腿侧跪于练习者体侧,在其臀部快要着垫时扶其背部顺势上拖前推,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实现“脱保”。男教师在对女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尤其要把握适度适时的原则,不能因手法、技法、时机上的不适接触和把握不准而引起练习者反感与鄙视。课堂教学中对男生要提出严格要求,利用体育骨干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参与保护与帮助和维持好课堂秩序,坚决禁止个别身体素质较为出色的学生张扬表现、违规违章练习,杜绝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必须及时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必要的措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新课标环境下的体育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深、神、审、慎”四条教学技巧,就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参与身体练习和学习基本运动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河北廊坊广播电视大学)
一、深
即深度。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通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弄清重点、难点,分析新授课与各阶段内容的内在联系,指导思想应体现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为主,不过分强调运动成绩提高的范式。②科学设计教法;结合授课班级的学情、班情、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精心设计有一定针对性、目的性、指向性的教学实施方案,特别是在具体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度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方法宜多采用直观式,适当辅助以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矫正法,练习方式多样化,单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学生课中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导学生听、思、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进行身体练习。③充分考虑班级学生“人群”身体素质的个体性差异,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遵循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分布规律,以调控性原则为引导,教学内容对学生体现出“面向中等,限制上等,提高下等”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方面受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而对学习内容“吃得好”、“吃不饱”、“吃不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④练习场地的安排与布置是保证体育课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师应该结合项目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场地空间,教学使用器械的规格数量、完好程度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既能满足体育课教学的需要,又必须保证学生身体练习中的绝对安全可靠。⑤搞好试教。通过试教要达到两个精确:一是讲授方法和时间安排精确,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对所需器械、场地布置、电教器材、演示方法的选择与利用要精确,能够满足教学所需。⑥发挥好学生体育骨干的辅助和模范带头作用,依其运动特长和专项能力,适当地委派相应的组织、评判、保护与帮助的任务和职责,分解教师授课压力,协助教师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气氛,在学与练中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
二、神
体育教师特有的外在的神态、神韵、气质、风度在体育教学中是最具有感染力、表现力、传导性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出了“有声”语言所要表达的讲解、评比、激励、鞭策、情感教育的效用;教师在课的各个部分严密的组织、精炼的讲解、点评的时机、标准的动作示范、不言自威的体态语言、科学合理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互动促进和交流反馈。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健美匀称的形体、饱满的朝气、旺盛的精力、昂扬向上的活力会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感受启迪和情绪情感的激发,能够快速地唤醒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之指向于当前所要学习的动作技术技能。第二,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时各个环节步骤的有序有效安排,因人施教,因人而异,因课制宜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调整与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练习效果,提高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教师娴熟、规范、标准、连贯、优美、轻松自如、节奏感强的动作示范在心理效度上可以应激学生跃跃欲试、参与身体练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四,针对实际授课内容,教师机敏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生动形象、逻辑性强、提纲挈领、透彻精辟、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对学生施以心智上的启发,是教师对课的调控技能运用自如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
三、审
祖国传统医学依据“望、闻、问、切”对病人做系统周密的了解,并将诊察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达到辨症施治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审视学生的外部表象,调节课的密度也就成了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
教师通过视觉对学生的神、色、形态以及行为活动、行为方式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学生当前身体机能状况。由于体育课自身特有的学科特点,外部干扰信息较多,学生难以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在活动中会表现出许多外部个性特征,如从精神上看,身体强壮的,精神必然旺盛,活动积极而有力;身体虚弱者,则精神多不振,活动表现为消极,反应迟钝,教师需善于捕捉学生从目光、表情、动作等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调整。
凭借学生语言、呼吸等生理反应诊察学生当前身体状况。呼吸、声音与当前身体机能有关,呼吸浅而快,表情木纳,表明学生当前机体负荷超量;身体强壮健康,精力充沛,声音则清脆有力,身体机能具有相应的承受力;反之则使人觉得气滞,中气不足。声音还与学生当前对活动内容与方式的情志相关,喜时发声欢悦而散,怒时忿厉而急,快乐则发声舒畅而缓,敬时发声正直而严肃。教师应注意因人因时地做好调控,适当调整课的密度和强度,将心率(最大生理负荷指数)控制在160次/min以内。教师应及时、正确地分辨这些信息,并搞好调控,通常能较顺利地掌握教学的节奏,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慎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组织、保护与帮助的运用必须谨慎认真地进行科学的安排布置。初中低年级学生在身体发育和心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可以合班教学,但条件允许的应尽可能分班教学。青春期后,由于学生经历了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无论从身体到生理,还是从行为到动作,男女生都存在很大差别,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生以分班教学为宜,避免女生由于心理上的羞怯、腼腆而造成的“男练女看”的不良现象而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如体操项目中的“前滚翻”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要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适当分组,对女生组要考虑其身体力量素质发展的制约性增加保护者(女生体育骨干)的人数,教师必须亲自参与保护与帮助。具体方法是:保护者单腿侧跪于练习者体侧,在其臀部快要着垫时扶其背部顺势上拖前推,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实现“脱保”。男教师在对女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尤其要把握适度适时的原则,不能因手法、技法、时机上的不适接触和把握不准而引起练习者反感与鄙视。课堂教学中对男生要提出严格要求,利用体育骨干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参与保护与帮助和维持好课堂秩序,坚决禁止个别身体素质较为出色的学生张扬表现、违规违章练习,杜绝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必须及时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必要的措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新课标环境下的体育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深、神、审、慎”四条教学技巧,就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参与身体练习和学习基本运动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河北廊坊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