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发展的战略角度思考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 :中国智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有许多亮点,非常重要。主题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第二,强调了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第三,明确了一系列我们倡导的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此外,报告强调了要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我觉得,报告倡导的价值观是基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而且提出来的时候也是分了层次的。
  这显然考虑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视角,广泛吸收关于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不同意见,最大可能地包容了关于核心价值观表述的不同观点。譬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直被当作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显然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价值追求,即建设一个基于法治的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权利的公平正义的社会;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属于公民道德或人民生活价值观。
  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那么前两个层次的价值观或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而作为道德和生活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属于调节人民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它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成部分,或者说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道德价值规范的体现。这些价值观的不同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需要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凝练过程中历史和理论地加以澄清。
  由此可见,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提炼和表述仍然持开放的态度,因此,我个人认为,现在还不宜说这些倡导的价值观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报告提出了倡导的三个系列的价值观,但并没有表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的命题。我认为,前两个层次属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其中可以进一步提炼出更加精练且抓住本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可以清晰地与封建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 “自由、平等、博爱”及后来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划出界限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因此没有必要把所有好的价值都纳入其中。
  2. 既然有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就必然问哪个层次更核心?三个层次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就没有必要分层次;且第三个层次属于公民道德价值,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20个字已经有表达,理论是一种不同要素有机结合的结构,不能一说什么重要就把别的好词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一方面把不同层次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必然引起理论紊乱;另一方面,公民道德20个字,在这里拿出8个字,其余12个字的功能反而相应降低了。
  3. 报告强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既是通过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也是可以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内涵、时代内涵和民族内涵,还可以理解为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出更加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简洁明快的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历史地看,欧美也没有任何文件明确地规定哪些价值观是他们的所谓核心价值观,但在历史上发生了重要的作用的文献阐述的某些价值观在历史中相互砥砺,其中被人们精练地反复重复,就成为西方人挂在嘴上的“核心价值观”。譬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就提到了“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命题,后人逐渐凝练为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在这些价值提出时不仅没有明确规定这些就是核心价值观,而且当时的美国民主仍然是很初步的、很片面的,美国最初的政治与其说是民主的,不如说是寡头的。当时美国还有以蓄黑奴的奴隶制,不仅黑人、妇女没有政治权利,而且穷人也没有行使自由权利的物质能力。同样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展开的,即使近些年来已经得到发展,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仍然是长期的国情。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想引导性规范,而不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价值描述。
  三个方面12个价值24个字,仍然不容易铭记,不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不能简洁且明确地表达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取向或方向感。在抓住本质的前提条件下,语言越是简洁就越有力量。另外,12个词中有些不是价值观,有些价值观不能算作核心价值观。当然,可以就此保持开放,我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逐渐提炼出简洁明快、脍炙人口且旗帜鲜明地表述了社会主义价值立场的核心价值观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用短短几十年时间把中国这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转变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这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自己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因而也应该引领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发展进程的价值观。
  不过,问题是,我们在苏东剧变之后,往往只谈“民族特色”,而不提我们事业所基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世界意义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我们的文化发展特别是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够。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然没有找到具有世界范围内可理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表达体系。我们习惯于把核心价值体系置于纯粹的政治话语或表达形态上,而缺乏将其转变为具有普遍规范力量的社会理想理念层面的话语。我们总是停留在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上,但却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缺少明晰的表达;我们不断重复“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表达,但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取向本身的说明却并不清晰。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持有符合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它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的思想武器。中国人民之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仅仅因为社会主义这个名称,而是因为社会主义持有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意识形态,就在于它探索寻找实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公平正义、人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制度的现实途径。要想掌握文化和价值观的话语权,就要凝练出有明晰指向且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价值理念来,有了这样的先进价值理念才能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   三在当代社会,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价值观,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社会本质的和战略性的价值观。核心价值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由于它是先进的才可以吸引全人类的认同和向往。放之四海而普遍有效的绝对普世的价值是不存在的,价值观都是历史性的概念。但是,我们不宜简单地反对普世价值,而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阐发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上。否则,我们就等于承认我们自己价值理念没有普遍的世界意义,仅仅是民族的、相对的、特殊的,只具有局部意义。我们必须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这不是说有所谓“普世价值”,而是说有些价值观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对全人类的历史发展有历史性参照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越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价值,越是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意义。我们也不宜过分强调我们价值理念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因为这样会降低我们价值理念的普遍意义,唯有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才具有世界意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实际上,民族的可以成为世界的,相对的包含着绝对的,特殊的蕴涵着普遍的,真正代表历史阶段的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任何价值的出现可能都是历史的、特殊的,但如果某种价值理念代表历史进步的趋势,与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那么这种价值就可能成为具有共同性或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进程本身就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因而也就有了普遍的世界意义。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肯定有参考价值和世界影响,这就是具有世界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价值。只有具备了普遍的世界意义,才能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具有引领和感召功能的软实力。另外,从全人类历史进步的角度看,也从具有世界吸引力和国际软实力的角度看,我们没有必要把“爱国”作为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样尽管可以动员国内人民,但却不能打动其他国家的人民。“爱国”是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铭刻在心的,但它是我们的公民道德价值观,不能拿来作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大家都知道,欧美各国都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行动的准则,但是他们都没有把爱国作为核心价值观,欧洲甚至将爱国看作为有负面性质的价值。众所周知,美国人很爱国,但他们并不说这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这样,他们就至少在名义上获得了以全人类的利益名义博弈民族国家利益的便利。美国在中东的许多行动,背后肯定有石油和战略的考虑,但是他们却说这是为了“民主”、“自由”、“人权”,这在许多方面缓和了摩擦力,减少了抵抗力。假如美国人高喊着爱国的价值去攻打伊拉克、法国人高喊着爱国的口号去轰炸利比亚,那么阿拉伯人和世界各地的人怎么看他们呢?
  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西方人说我们去非洲、拉丁美洲纯粹只是为了中国自身国家利益,为了攫取资源。如果我们不爱国”的旗帜去非洲、拉丁美洲,去与其他国家的人民打交道假思索地高举“那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人民将如何看我们呢?
  最后,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伴随文化的发展进程不断丰富其内涵和澄清其取向。从其本质而言,文化不应该是名词,而是动词;文化不是僵死的完成品,而是永 恒的创造过程。凡属于形态僵硬且固化了的文化形式往往就失去了活力,也就从生活中的文化变成某种仅仅博物馆里陈列的东西。文化是活生生的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本身。作为文化精髓的价值观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力量或精神驱动力,因而价值观本身不仅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变迁的,它也是文化变迁的关键要素。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的就在于构建一种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衔接、与世界优秀文化良性互动且代表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当代中国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种文化的灵魂和精髓。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特别需要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法治与和谐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绝不是培养学生识字断句能力的学科,更包含口语交际、阅读等其他项目。初中学生较易接受新的事物,但又极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厌烦心理,对于学习是同样的道理。综合性的学习方法自从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的确取得了不少成就,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但因教学经验的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