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展较快,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本文针对通信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真正做到因专业施教。
[关键词] 高职通信类 计算机应用 项目式 任务驱动
1.高职通信类专业信息素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展较快,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容易出现,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意思;基础差的学生又显速度快的现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志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对于通信类高职专业的部分学生,岗位群会定位于电信行业前端工作,如话务员、营业员、装维人员等。对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更是不可缺少。
本文针对通信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专业施教。
2.运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切实提高其计算机基础的应用水平,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项目式“任务驱动法”。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循序渐进的方法。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知识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可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会显得知识点零散,而且难成体系。
另外,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而且,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3.项目式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原则
(一)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建构。
(二)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
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是根据通信行业,特别是针对通信运营前端岗位群为基础开发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和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虚拟的职业世界中,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
(四)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项目教学法紧紧围绕完成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干中学和练中学,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大纲为蓝本,以项目为主线,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精彩的项目案例,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以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都非常强。实践课以具体问题或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主动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也就是本节课的项目。
4.项目设计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感,项目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项目任务时,要充分注意高职通信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就业岗位群的特点。
例如:在EXCEL的学习中,可使用话费单制作作为项目案例,既学习了技能,又能通过项目了解电信运营行业营业员的日常工作职能。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对于进制和数据的表示,可作重点和深入讲解,为今后的职业能力课程如《通信原理》、《单片机编程》等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5.实施过程
为使每个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的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项目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一)结合学生情况,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本节课的项目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上,注意向学生灌输任务驱动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寻求知志。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每一章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大任务,再根据具体章节,把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项目,每一节又由一个或若干个简单的小任务组成。
(二)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索研究,边学边练
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
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三)学生相互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团结协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大同的任务中找到异同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挑战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新模式课程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深刻理解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准确把握高职通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特点,设计恰当的案例。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接收知志转化为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新形式,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2] 刘卫国.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徐联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高职通信类 计算机应用 项目式 任务驱动
1.高职通信类专业信息素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展较快,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容易出现,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意思;基础差的学生又显速度快的现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志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对于通信类高职专业的部分学生,岗位群会定位于电信行业前端工作,如话务员、营业员、装维人员等。对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更是不可缺少。
本文针对通信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专业施教。
2.运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切实提高其计算机基础的应用水平,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项目式“任务驱动法”。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循序渐进的方法。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知识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可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会显得知识点零散,而且难成体系。
另外,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而且,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3.项目式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原则
(一)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建构。
(二)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
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是根据通信行业,特别是针对通信运营前端岗位群为基础开发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和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虚拟的职业世界中,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
(四)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项目教学法紧紧围绕完成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干中学和练中学,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大纲为蓝本,以项目为主线,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精彩的项目案例,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以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都非常强。实践课以具体问题或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主动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也就是本节课的项目。
4.项目设计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感,项目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项目任务时,要充分注意高职通信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就业岗位群的特点。
例如:在EXCEL的学习中,可使用话费单制作作为项目案例,既学习了技能,又能通过项目了解电信运营行业营业员的日常工作职能。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对于进制和数据的表示,可作重点和深入讲解,为今后的职业能力课程如《通信原理》、《单片机编程》等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5.实施过程
为使每个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的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项目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一)结合学生情况,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本节课的项目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上,注意向学生灌输任务驱动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寻求知志。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每一章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大任务,再根据具体章节,把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项目,每一节又由一个或若干个简单的小任务组成。
(二)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索研究,边学边练
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
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三)学生相互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团结协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大同的任务中找到异同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挑战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新模式课程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深刻理解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准确把握高职通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特点,设计恰当的案例。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接收知志转化为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新形式,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2] 刘卫国.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徐联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