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热带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排除MPL基因突变及1例双阳性基因突变患者后,将131例患者分组为JAK2组(n=79)、CALR组(n=16)及基因阴性(JAK2、CALR及MPL均为阴性)组(n=36),分别接受羟基脲(HU)和干扰素-α(IFN-α)治疗,按照ET国际预后积分(IPSET)系统对患者总体生存预后作出评估,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31日.结果 140例ET患者中男64例,女76例,中位初诊年龄65.0(19.0~94.0)岁,其中79例(56.43%)患者JAK2基因突变,16例(11.43%) CALR基因突变,8例(5.71%)MPL基因突变.与JAK2组相比较,CALR组及基因阴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0.000、0.004).基因阴性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随访中45例(32.14%)患者在诊断前后出现血栓事件,其中脑血栓最常见(21例)(15.00%),JAK2组、CALR组及突变阴性组三组诊断前后发生栓塞事件分别为28例(35.44%)、3例(18.75%)、10例(27.78%).140例患者随访中位数34(2~96)个月,15例(10.71%)出现疾病进展,三组患者无疾病进展总生存率(PFS)中位数分别为37(2~96)、27.5(5~96)、35 (2~9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JAK2突变的ET患者发病率高、年龄偏大且血栓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ET患者多样化的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且与患者血栓形成及预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高灵敏度荧光定量PCR技术与普通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0月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CHB患者,其
目的:观察和分析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甲状腺功能在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办自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办进行体检的500例健康人群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对象均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甲状腺功能,对比两组受试对象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
目的 探析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