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曾国藩的厨师做得一手好菜,但是曾国藩从未称赞过厨师的手艺,厨师很失落。一天他特意用鸡做了一道菜,并把鸡的一条腿藏在鸡的肚子里。曾国藩吃鸡的时候见鸡的色、香、味俱全,但仅有一条腿,不高兴了,问道:“你见过一条腿的鸡可以走路吗?”厨师答:“那你拍掌试试看!”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掌声和激励,而对于那些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掌声和激励显得尤为可贵。
[案例1]
蚂蚁变成了字
老师提问:一只蚂蚁被夹进书本后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蚂蚁被夹死了。
最不爱发言的小胖子也举手回答,他说:“那只小蚂蚁没有死,它变成了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也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这只蚂蚁最后变成了一个字,每天在书中跑来跑去。其它的字很羡慕,于是都在书中跑来跑去,这样,书的小主人每天都能够读到神奇的故事。”
我惊叹道:“你是我们班想象力最丰富的同学,将来你会成为童话大王的!”我带头鼓掌,同学们也都把掌声送给了他。
小胖子脸红了,腰也坐得更直了。从此,他发言的次数多了起来,小手就像一朵羞答答的雏菊,在角落里静静地绽放。
[反思]
皮亚杰说:每个儿童都是自己的哲学家,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小胖子不爱发言的原因很多,自信心不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抓住契机,正确引导,及时激励,这是提升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许课堂中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赞赏的话,一次真诚的喝彩,就能唤醒孩子向上的愿望,激发孩子蛰伏已久的自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对于那些“边缘”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掌声和喝彩。
[案例2]
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
老师提问:春天在哪里?学生们回答: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能否发挥你们的想象,跟课文上说得不一样?”我期待着。
佳佳举起手:“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
“嗯,为什么呢?”我惊异于她神奇的想象。她说:“春天一到,大山里就钻出了很多可爱的竹笋和毛茸茸的小动物,好像是大山把它们给放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
“哇,‘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多有诗意!咱们班又出了一位诗人!”我由衷地赞叹,全班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继续说,让老师看看还有哪些诗人?”我热情地鼓励着。
学生们来劲了,密密麻麻的小手举成一片。“春天在燕子的尾巴里,尾巴剪出了春天。” “春天在老农的锄头里,锄头挖到了春天。”“春天在牧童的短笛里,短笛唤醒了春天!”……这堂课,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心灵的原野上徜徉。这堂课,童心飞扬,智慧闪烁。
[反思]
春天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在孩童的眼里,春天更是一个万花筒,世间所有真善美的东西都可以放在里面。老师应该是一个高超的国画大师,通过巧妙的泼、撒、点、染,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老师应该是一个精神按摩师,用赞赏解开束缚学生心灵的枷锁,用激励唤醒孩子们的灵感和自信。
[案例3]
垃圾桶变奏曲
课间,洗手间方向传来“咚咚咚咚”的敲击声,这声音时而急促,时而徐缓,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犹如行云流水。
是谁竟敲出如此美妙的节奏呢?我循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
一个男同学正低着头在垃圾桶上疯狂地敲着。低沉的声音是从垃圾桶圆圆的盖面上传出来的,高亢的声音是从垃圾桶扁扁的桶身上发出来的。男孩显然已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他时而敲桶盖,时而敲桶身,时而嘴里发出几声怪叫,胖胖的身子合着节奏前俯后仰,活像一只滑稽的小企鹅。围观的同学有的叫、有的笑、有的跳、有的闹,场面相当火爆。
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学生如此“折磨”公物,喜的是他居然能在垃圾桶上敲出这般“丰富”的节奏。
再仔细一看,我不禁大吃一惊,哇!这不是咱们班的“调皮鬼”熊飞吗! 熊飞也看见了我,连忙停手,围观的同学顿时一哄而散。
他低下头,捣鼓着衣角,等待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
我也在思考该采用何种策略转变这个屡教不改,“刀枪不入”的“野孩子”……
“鼓打得蛮不错嘛,强弱有致,动感十足!”我调整好情绪微笑着说。
“真的吗?”熊飞满脸疑惑。
“是的,节奏相当流畅,只是…”我加重了语气。
“你听到垃圾桶在哭泣吗?”
熊飞脸红了:“老师,我……我错了。”
“对不起,以后我绝不会再这样做了!”他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我点点头:“老师相信你,”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这节奏,要是打在真正的鼓上该多么带劲啊!”
“可是老师,我家穷得很呢,买不起鼓呀?”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老师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眨巴眨巴眼睛想了一下:“嗯,我懂了!”然后向我敬了一个队礼跑开了。
……
又是一年一度的展能月。
那天,当他带着自制的乐器参加学校的展能月比赛,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哇塞,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爵士鼓!” “简直酷毙了!” “那是鼓吗?一堆垃圾吧!” 学生们议论纷纷,有交口称赞的,也有讽刺挖苦的。
爵士鼓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打击乐器,由小军鼓、低音鼓、镲、通通鼓、风铃等组成。熊飞自制的爵士鼓确实有些“异类”:“小军鼓”是用牛皮纸蒙着的旧铁盆;“低音鼓”是罩着厚厚塑料薄膜的大木桶;“镲”是两个倒扣的破铁碗;“通通鼓”是捆在一起的几个大小不一的塑料水桶;风铃则是串在一起参差不齐的钢条。
当他挥舞着自制的“鼓棒”(削得光溜溜的树枝),合着“中国人”雄壮的旋律,把这些破“桶”烂“铁”敲起来;当那些破“桶”烂“铁”居然也发出深沉厚实的重低音,铿锵有力的高音,如春雷般滚过的“通通”声,如秋风扫落叶般的“簌簌”声,当这些破“桶”烂“铁”和音乐完美对接、浑然一体时,全校沸腾了!他不仅以全校最高票获得“最受欢迎的小乐手”称号,而且在后来的选拔赛中成为了市少儿交响乐团的“爵士鼓王”。
[反思]
面对敲打垃圾桶的熊飞,扣上破坏公物的帽子,进行疾风骤雨般的批评也是老师经常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且很快就能打消熊飞的气焰,给他一个教训。但是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最受欢迎的小乐手”了, 也许就少了一个寻找音乐之梦的少年,也许熊飞还是那个让老师伤透脑筋的“调皮鬼”。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确,老师的激励和期待就是优雅的水,以柔克刚、润物无痕,使从前的“调皮鬼”变成了现在的“鼓王”。
一条腿的鸡可以走路吗?
不妨拍掌试试看吧!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狮岭小学
深圳市福田区竹香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掌声和激励,而对于那些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掌声和激励显得尤为可贵。
[案例1]
蚂蚁变成了字
老师提问:一只蚂蚁被夹进书本后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蚂蚁被夹死了。
最不爱发言的小胖子也举手回答,他说:“那只小蚂蚁没有死,它变成了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也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这只蚂蚁最后变成了一个字,每天在书中跑来跑去。其它的字很羡慕,于是都在书中跑来跑去,这样,书的小主人每天都能够读到神奇的故事。”
我惊叹道:“你是我们班想象力最丰富的同学,将来你会成为童话大王的!”我带头鼓掌,同学们也都把掌声送给了他。
小胖子脸红了,腰也坐得更直了。从此,他发言的次数多了起来,小手就像一朵羞答答的雏菊,在角落里静静地绽放。
[反思]
皮亚杰说:每个儿童都是自己的哲学家,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小胖子不爱发言的原因很多,自信心不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抓住契机,正确引导,及时激励,这是提升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许课堂中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赞赏的话,一次真诚的喝彩,就能唤醒孩子向上的愿望,激发孩子蛰伏已久的自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对于那些“边缘”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掌声和喝彩。
[案例2]
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
老师提问:春天在哪里?学生们回答: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能否发挥你们的想象,跟课文上说得不一样?”我期待着。
佳佳举起手:“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
“嗯,为什么呢?”我惊异于她神奇的想象。她说:“春天一到,大山里就钻出了很多可爱的竹笋和毛茸茸的小动物,好像是大山把它们给放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
“哇,‘春天在大山的肚子里’,多有诗意!咱们班又出了一位诗人!”我由衷地赞叹,全班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继续说,让老师看看还有哪些诗人?”我热情地鼓励着。
学生们来劲了,密密麻麻的小手举成一片。“春天在燕子的尾巴里,尾巴剪出了春天。” “春天在老农的锄头里,锄头挖到了春天。”“春天在牧童的短笛里,短笛唤醒了春天!”……这堂课,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心灵的原野上徜徉。这堂课,童心飞扬,智慧闪烁。
[反思]
春天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在孩童的眼里,春天更是一个万花筒,世间所有真善美的东西都可以放在里面。老师应该是一个高超的国画大师,通过巧妙的泼、撒、点、染,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老师应该是一个精神按摩师,用赞赏解开束缚学生心灵的枷锁,用激励唤醒孩子们的灵感和自信。
[案例3]
垃圾桶变奏曲
课间,洗手间方向传来“咚咚咚咚”的敲击声,这声音时而急促,时而徐缓,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犹如行云流水。
是谁竟敲出如此美妙的节奏呢?我循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
一个男同学正低着头在垃圾桶上疯狂地敲着。低沉的声音是从垃圾桶圆圆的盖面上传出来的,高亢的声音是从垃圾桶扁扁的桶身上发出来的。男孩显然已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他时而敲桶盖,时而敲桶身,时而嘴里发出几声怪叫,胖胖的身子合着节奏前俯后仰,活像一只滑稽的小企鹅。围观的同学有的叫、有的笑、有的跳、有的闹,场面相当火爆。
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学生如此“折磨”公物,喜的是他居然能在垃圾桶上敲出这般“丰富”的节奏。
再仔细一看,我不禁大吃一惊,哇!这不是咱们班的“调皮鬼”熊飞吗! 熊飞也看见了我,连忙停手,围观的同学顿时一哄而散。
他低下头,捣鼓着衣角,等待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
我也在思考该采用何种策略转变这个屡教不改,“刀枪不入”的“野孩子”……
“鼓打得蛮不错嘛,强弱有致,动感十足!”我调整好情绪微笑着说。
“真的吗?”熊飞满脸疑惑。
“是的,节奏相当流畅,只是…”我加重了语气。
“你听到垃圾桶在哭泣吗?”
熊飞脸红了:“老师,我……我错了。”
“对不起,以后我绝不会再这样做了!”他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我点点头:“老师相信你,”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这节奏,要是打在真正的鼓上该多么带劲啊!”
“可是老师,我家穷得很呢,买不起鼓呀?”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老师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眨巴眨巴眼睛想了一下:“嗯,我懂了!”然后向我敬了一个队礼跑开了。
……
又是一年一度的展能月。
那天,当他带着自制的乐器参加学校的展能月比赛,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哇塞,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爵士鼓!” “简直酷毙了!” “那是鼓吗?一堆垃圾吧!” 学生们议论纷纷,有交口称赞的,也有讽刺挖苦的。
爵士鼓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打击乐器,由小军鼓、低音鼓、镲、通通鼓、风铃等组成。熊飞自制的爵士鼓确实有些“异类”:“小军鼓”是用牛皮纸蒙着的旧铁盆;“低音鼓”是罩着厚厚塑料薄膜的大木桶;“镲”是两个倒扣的破铁碗;“通通鼓”是捆在一起的几个大小不一的塑料水桶;风铃则是串在一起参差不齐的钢条。
当他挥舞着自制的“鼓棒”(削得光溜溜的树枝),合着“中国人”雄壮的旋律,把这些破“桶”烂“铁”敲起来;当那些破“桶”烂“铁”居然也发出深沉厚实的重低音,铿锵有力的高音,如春雷般滚过的“通通”声,如秋风扫落叶般的“簌簌”声,当这些破“桶”烂“铁”和音乐完美对接、浑然一体时,全校沸腾了!他不仅以全校最高票获得“最受欢迎的小乐手”称号,而且在后来的选拔赛中成为了市少儿交响乐团的“爵士鼓王”。
[反思]
面对敲打垃圾桶的熊飞,扣上破坏公物的帽子,进行疾风骤雨般的批评也是老师经常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且很快就能打消熊飞的气焰,给他一个教训。但是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最受欢迎的小乐手”了, 也许就少了一个寻找音乐之梦的少年,也许熊飞还是那个让老师伤透脑筋的“调皮鬼”。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确,老师的激励和期待就是优雅的水,以柔克刚、润物无痕,使从前的“调皮鬼”变成了现在的“鼓王”。
一条腿的鸡可以走路吗?
不妨拍掌试试看吧!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狮岭小学
深圳市福田区竹香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