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幼儿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喜欢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就像杜威先生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惧来的特点。我们认为,科学活动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那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的发展呢?通过实践,我认为:
  一、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营造主动探索的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探究能力才能得以发展。新《纲要》中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点燃幼儿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从兴趣入手,尊重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1、物质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
  幼儿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因此投放有教育价值的材料是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必要条件。区角是幼儿园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它是把幼儿自发的探索活动和教师对此所进行的支持与引导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比如,我园的科学发现室和自然探究角,都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需要出发所设置的。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序列地提供趣味化、游戏化,寓含教育价值的材料,同时不断关注材料是否能持续影响孩子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
  2、安全的心理氛围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活动的前提。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营造鼓动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
  在一次“沉浮游戏”的操作活动中,一些孩子把操作用的鸡蛋、糖、盐、面粉等全部放在水里搅拌,结果鸡蛋没有象想像中的浮起来,于是孩子们得出结论:鸡蛋是不会浮起来的。如果这时我们立即否定孩子的结论,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只会错过与幼儿一起主动探索事物的最佳时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与幼儿一起动手操作寻求答案,实事求是地做一个与幼儿平等的探索者。最终,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操作试验发现生鸡蛋在清水中沉到水底,放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便漂在水面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幼儿主动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形成和发展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挖掘求知欲
  参与活动是发展幼儿的重要条件,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使幼儿不断主動地完善自己,发展各种能力。因此在进行科学游戏时,应注重让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进行“称物体重量”的游戏中,孩子们用教师提供的玩具、海绵、泡沫、铁块、木珠、布、棉花、笔等进行称称比比谁重谁轻,孩子们和好朋友边称便记录着结果。这时,姚磊小朋友大声的叫了起来:“老师,快来看呀,我称的木块和铁块一样重了。”听到他的叫喊声,我走过去一看,果真如此。其他孩子纷纷开始试试如何使天平称的两端物体一样重。韦烨小朋友很想看看他称的雪花玩具和布娃娃能不能做到一样重,试了好几次,不是布娃娃重,就是雪花玩具重,韦烨皱起了眉头,我轻轻的走上前提醒了一下,“玩具一块轻了,可不可以一块一块慢慢往上加的试试呢?”经过我的提醒,韦烨又试了试,最终他把四块雪花玩具放在天平秤上才和布娃娃一样重,这次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通过此类活动,激发了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这种欲望又推动了幼儿主动操作其他的探究活动,自信心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三、点拨幼儿探究思路,帮助幼儿建立质疑、求真意识
  21世纪需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没有发现就没有探索、没有创新。科学活动恰恰为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但幼儿知识经验不足,主动探究和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点拨幼儿的“探究与创新”思路,为幼儿的发展作引路人。
  1、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幼儿求异创新
  幼儿通过探究操作材料和实验后,都有了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这时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与同伴、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困惑。在讨论中孩子们可以从同伴那得到许多的信息、新经验,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都能促进幼儿的不断思考,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认识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这种小组讨论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更有助于将幼儿的发现引向深入。
  2、在“质疑”中学会思考的方法
  在一次有关“沉浮”的实验中,幼儿对“铁的东西会不会沉下去”展开讨论,有的说会沉,有的说不会沉,“船不会沉”、“钥匙、铁钉会沉”。他们各自争论着,最后,我们找来铁盒放在水里它浮在水面上,但反过来放就会沉下去。从实验中孩子们发现,会沉的东西可以改变它的形状让它浮起来;而浮在水面上的东西也可以增加它的重量让它沉下去。孩子们还运用感知到的沉浮原理,收集了空罐和家长共同制作出了形态、功能各异的小船等玩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探索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都获得极大的发挥。
  再比如在《玩色》活动中,我们通过三原色相互交朋友这一形式,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运用三种原色相互调配,最后发现原来三种原色会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我们设计让幼儿把每一次的颜色调配都记录下来,并进行颜色找家的游戏,这样把科学记录的方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尝试,懂得了三原色会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颜色的原理。通过对比,有的孩子会提出“为什么我和别的小朋友同样是用红色和黄色调配,可调出来的颜色却不一样?”“为什么蓝色和黄色在一起会有这么多不一样的绿色呢?”等等,这些问题说明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了新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在科学发现室专门为幼儿设置了“玩色”区,供幼儿再次尝试探究颜色的变化。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探究,获得了广泛的科学经验,感受了发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四、激发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的环境,发挥自然资源的妙用。
  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幼儿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科学活动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着幼儿长时间的观察,幼儿渐渐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他们不仅能仔细观察所作的实验,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能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园内开辟的种植园地看看种植的蔬菜发生的变化,有时会带幼儿去野外看看花草树木。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存在于身边的科学现象。如:在进行《昆虫王国》主题活动时,我们就带领幼儿在草地上观察小蚂蚁如何爬行,如何运粮食,我们还捉了西瓜虫、小螳螂、小蚂蚁等带回班里供大家在游戏时观察。秋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孩子们天天都去看豆宝宝的变化。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提出种豆需要水,我们就根据孩子们的问题设想几个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的照射,并根据设想制作了记录纸,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与老师设计的装置对照,详细记录豆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植物因为在我们的地球上,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有一个瓶子被密封但豆宝宝能发芽,跟瓶子里有空气是分不开的;豆宝宝发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水分,也是没办法发芽的。幼儿还提出了新的问题:豆宝宝在哪种环境中(水、沙、土)长得更快呢?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了。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广泛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中学生的几种不良行为,从不良行为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等方面,准确的掌握中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转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分析原因转化途径和方法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广泛性及普遍性,由于招生制度等因素,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针对我们学校及一些乡镇中学的班级进行综合调查时发现,具有不良行为心理的学生所占比例失常,近几年逐年
【摘要】童年的生活经验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这个越来越重视情商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影响儿童的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及其培养对策,本文主要从家庭教养方式、早期经验、父母陪伴孩子活动的时间以及性质三个方面来阐述影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同时主要强调了情绪辅导对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绪智力家庭教养方式早期经验情绪辅导  根据Salovey与Maye
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适得其反。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的利弊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维系着课堂教学的的成败。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活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导入 趣味 情境 对比 作品展示  一出好戏从好的序幕开始,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从简洁的导语开始,一部激扬能引发人共鸣的乐章从优美的序曲开始。一堂成功的好课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摘要】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语文阅读量,培养信息能力;陶冶聋生情趣,激发审美情感;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但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教学设计不恰当、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师资和资源缺乏的问题。因此,应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防止多媒体滥用,提高教师和聋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聋生语文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主要借助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
摘要: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教学主要目标之一。要从扩大词汇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培养阅读技巧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 存在问题 阅读能力 阅读技巧  阅读是人类一种极其复杂的言语活动形式,阅读的过程是人的大脑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过程。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获取英语文字信息的重要条件
【摘 要】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教师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开展了环保教育课程、环保主题活动、实践活动以及环保亲子系列活动,使他们从小心灵中就留下“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深刻印迹,让孩子们的记忆中留下美好的绿色世界。我们以幼儿园为切入点加大环保教育的力度,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绿色,社会变得和谐,生活更加精彩。  【关键词】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 绿色世界  一、设置“
2011年9月,借着"城乡交流"的东风,我从明星小学来到了侯城学校,再次和村里的孩子打起了交道。当我跨入五年级39班的教室时,我深深地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动。35个孩子带着天真而略带羞涩的笑容欢迎着我。他们围着我问这问那,那种农村孩子的热情和朴实扑面而来,让我觉得温馨备至。其中有一个叫张江宽的小个子男生最是活跃,它比起其他同学要胆大的多,话也最多,虽然个子不高但劳动却特别积极。第一天我就记住了这个小
【摘要】网站作为承载和传递网络资源的重要平台,在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汉语教育网站建设,是目前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网站建设完善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网络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必将引起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改革。网络作为语言传播的强势媒体逐渐推广到汉语教学领域。近年来,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
新课程改革,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发现问题,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既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