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道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机 构】
:
215008 苏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消化中心,215008 苏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消化中心,
【出 处】
:
中华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6年96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T1期膀胱癌二次电切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及二次电切阳性发现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室从2008至2015年因T1期膀胱癌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re-TURBT)的患者共计72例。分析re-TURBT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并对re-TURBT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比较re-TURBT阳性或阴性发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re-TURBT阳性率为33.3%。T1期膀胱癌re-TU
目的分析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的类型及分布情况。方法2006至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和甘肃省医学遗传学中心共对953例PKU患者进行了PAH基因诊断,对其中43例经Sanger测序仍存在未知突变的PKU患者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PAH基因的外显子缺失或重复分析,并采用间隙PCR(Gap-PCR)及测序技术确定缺失突变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弹力素(Elafin)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评价IBD疾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8月15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23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15例,克罗恩病(CD)8例。其中缓解期5例(UC 3例,CD 2例),轻度活动期6例(UC 3例,CD 3例),中度活动期3例(UC 1例,CD 2例),
目的探讨党参多糖(CPP)对细颗粒物(PM2.5)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吞噬功能障碍加剧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组、PM2.5组、PM2.5慢阻肺组、CPP慢阻肺组、CPP+PM2.5慢阻肺组各10只。采用烟草烟雾暴露法建立慢阻肺模型,PM2.5组、PM2.5慢阻肺组、CPP+PM2.5慢阻肺组给予PM2.5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与B淋巴细胞功能的关联性,探讨miR-155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ITP患者30例(初诊组)、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完全缓解组)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名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磁珠法分离CD19+B细胞,实时荧
目的探讨单纯食管超声引导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入选室间隔缺损患者12例(含室间隔缺损残余漏4例),均为2015年3—10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住院患儿,年龄(11.58±6.57)岁,体质量(31.85±13.28)kg,室间隔缺损直径(5.50±2.20)mm。患者均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即刻采用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