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会自理是提高初中生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盲目地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时刻依靠别人的建议生活,他能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生活不能自理,这也是懒惰和无能的表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流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倚天靠祖,不是英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理能力会有所提高,但自理能力不是自发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自理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8-1
  
  今天的青年已经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数,所以青年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要学会如何生活和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照顾自己的能力。因此,作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积极发挥教育能力,不断通过合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实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承受或照顾生活的个体心理特征,使日常生活活动顺利完成。自理能力可以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态度、习惯和技能。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的个性和立足于世界的能力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青年走向社会的必要能力。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依赖本身就是要滋生懒惰、精神懈怠、懒于独立思考、容易被他人控制等弱点。”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对他们的成长与未来能够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原则
  初中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先教他们每天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高中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让他们在长辈或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工作、独立生活,主动识别生活中的对与错,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今,大多数孩子,无论家境如何,“四二一”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自尊、自利、安逸等独特的个性。因此,学生的培养应遵循其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同时,在这一阶段要多举办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沟通、合作,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集体。
  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科学制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培养计划
  为了帮助中国中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理能力的生活的习惯,学校不仅要在教学手段、后勤工作、课程安排等方面遵循科学依据,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培养计划。首先,在教师和班主任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时刻注入培养自理能力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生活的理念。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规划,使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实施自主生活的能力培养。
  2.良好的教学管理与设计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中,教育者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服务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优化和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大扫除”活动是目前生活能力普遍较弱的中学生中较为困难的活动。一些学生显然表现出他們不能打扫,不想打扫。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机分组,以竞争的形式进行清洁工作。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开展保洁工作,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组建团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和凝聚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教中学生正确的自理方法
  虽然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素质教育,但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中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为了更好地开展自理教学,我国中学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首先,可以通过开展一定的知识讲座,把传统的教学课改为讲座,在与学生实际生活高度结合的情况下,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其次,社会实践是我国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和生活,从而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4.运用角色转换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在以往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中,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常常为学生承担“保姆”的责任,学生也对教师有着绝对的敬畏与依赖。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必须由学生独立来完成。一些教师也有一些误解,他们把所有的任务和活动都安排得很好,学生们就没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教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身份,恢复课堂和校园学习生活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和开展学习,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教师的作用是积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的能力,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困惑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醒。此外,教师要始终做好学习和生活的总结,分析学生的突出点,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问题,教师不应过于苛刻,应耐心引导,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能力,切实全面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四、结论
  生活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它将对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和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多用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多举办评价活动,养成学生在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宋蕾蕾,赵国茹,李世明.青岛市中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与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284-288.
  [2]陈润,杨艳,李丽,苏红卫,陈润.中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J].中国校医,2011,25(2):105-106.
  [3]丁璇.陶行知学生自治理论与实践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301-302.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109)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港第二中学,福建 泉州 362100)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班主任要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中学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让中学生拥有一定的事物辨析能力,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一起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学德育;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108  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我国基础
摘要: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信息化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一现状不仅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磨灭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更多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的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
编辑在线:来自监狱的信等  本期发稿之前,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新疆某监狱的信件。信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郭剑华主任中医师转来的,写信的是监狱里一位在押人员。信上说,自己大学毕业,但因经济罪入狱。在狱中,他最喜欢看《家庭医药》,特别是里面的自我按摩系列。他对照杂志边学边练,不但自己用来防病治病,还和其他狱友交流学习,互相帮助。得知《家庭医药》增刊《自我按摩去百病》即将出版,他写信给郭剑华主任中医师,希望
摘要:在新时代教学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对教师与学生有了新的要求,将“史料佐证”素养的发展列入了历史的重点教学目标。“史料佐证”素养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更多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辩别史料的真伪与价值,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在高考历史试题中,也对“史料佐证”进行了考查。本文中笔者就高考历史试题对“史料佐证”素养的考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考历史;史料佐证;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电子通信设备、多媒体技术逐渐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为了与时俱进,迎合新的教学理念,历史教学在新课改的引导下,逐渐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始强化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期望促使历史教学方法多样化、内容生动形象化、教学形式先进化,以科技为教学先导,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特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近年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追捧。本文结合分层递进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将这一教学策略更有效地运用到初中化学的教学中,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堂探究三个方面作具体探讨,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在研究中,文中先分析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培养意义,之后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指导思想,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渠道。在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途径探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课堂;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G63 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课程的改革,基于核心素养初中体育教学也逐渐被社会大众所关注,在专注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们也开始注重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们能够有健康的身体去学习知识。体育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在掌握运动理论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之上提高学习质量。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阐述了初中体育老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去进行体育教学,并针对小组合作学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之一,是此课程的重要内容。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明确史实内涵,更能够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改下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