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发挥党建高端智库作用”的重要批示,对党建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重要要求和基本方法。宁夏党建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来宁视察讲话精神,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直接本着地方党建智库建设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针对党建课题研究虚化等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多年来,许多课题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课题研究走过场,形式化、虚化的多。近几年,除了完成好中组部党建所、全国党建研究会部署的重大党建调研任务和党建理论研究外,我们重点加大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重点难点现实问题研究,推出了一批质量高、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坚持把党建研究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中去谋划去思考,第一时间跟进中央、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比如,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战略,先后调研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情况的调研》《生态移民村党建工作情况调研》《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情况调研》《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及发挥作用情况调研》《大学生村官调研》等系列报告,为有关决策和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再比如,人才问题是制约宁夏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调研形成了《全区柔性引才工作调研报告》《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自治区党委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研究。针对党的建设中一些具体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比如,《来宁挂职干部作用发挥情况调研》《全区中小学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调研》《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流失现状及对策》等报告,为有关部门破解难题提供参考。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建议:一是在设置选题时,除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外,尽量做到贴近实际、围绕问题,从党建现实问题出发,靶向明确、有的放矢,将党的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及时纳入研究范围,提高党建研究的实践性针对性指导性。二是在课题评审中,加大对反映党建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党建实际问题课题报告的表彰奖励力度。
针对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着力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智库的作用在于贡献智慧,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但长期以来课题成果转化不足,研究与应用相脱节。据资料表明,我国社科成果转化率仅为5%-10%,党建研究成果转化率更不容乐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着眼破解研究和调研成果空转现象,制定了《宁夏党建研究成果转化办法》,为全国第一家,在成果转化上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扩宽成果转化方式。按照大党建的思路统筹考虑,把各级组织部门、自治区党建研究会所属的党建研究主体及成果全部纳入适用范围,通过提供决策参考、服务政策制定、促进研讨交流、推动成果宣传、拓宽其他渠道等5种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比如,将每年获奖的优秀调研课题报告中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进行集中梳理,提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参考。《“联合党委”:破解社区党建难题的生动实践》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同时,畅通调研信息报送渠道,多篇调研报告被《宁夏信息》采用,有的还被中央办公厅采用。搭建成果转化载体。目前,我们有《党建研究专报》《党建参阅》《党建研究》3个内刊,根据党建研究内容、分量,分报呈报和发送不同的对象和群体,比如专报主要呈报自治区党委常委,同时抄送中组部、全国党建研究会领导。加大成果转化激励。建立统计通报制度,每年通报一次全区党建研究成果转化情况,对研究成果转化排名靠前、转化成效突出的研究机构和个人,适时在全区组织部长会议、自治区党建研究会理事会议上予以表彰。对自治区确定的课题,根据不同的转化效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额外增加经费补助。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建议:一是从中组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层面出台有关党建研究成果转化办法,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克服重研究、轻转化,重成果奖励、轻应用评价的问题。二是层层建立专报制度,拓宽申报报送渠道,将有战略性观点、前瞻性意见,有参考价值、运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摘要,及时呈送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针对基础保障不力的问题,着力夯实智库运行基础
智库有效运行,没有良好的基础保障肯定不行。多年来,没有课题经费,缺少资源共享,许多同志主要凭着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从事党建研究工作,但随着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大家的积极性逐步弱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想方设法积极破解。争取经费支持。面对此前只有少量办公经费,没有专门课题经费的情况,积极协调争取自治区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课题经费30万元,协调自治区国资委党委给予40万元经费支持,每个课题支持1—3万元。为管好用好经费,研究制定了《党建研究会经费管理办法》,首次提出按照不同标准对课题承担单位予以经费资助,对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以追加经费的形式予以激励。特别是针对个人劳动报酬没有标准、不好支付的问题,大胆规定课题费用的60%支付给课题组或主要执笔人。建立党建研究成果数据库。依托宁夏党建网、大组工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了自治区党建研究成果数据库,将一些高质量的课题报告、专题调研、党建理论文章、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等,开展专栏予以发布,实现党建研究成果共享同用,促进党建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建议:一是把各省区市的党建智库建设纳入全国党建高端智库建设范围,全国党建研究会作为总库,各省区市等会员单位为分库,长远规划、一体建设,划分权限、信息共享,提高党建智库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二是设立党建高端智库建设发展专项经费,制定相关的管理、使用、审计办法,为党建智库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针对党建研究人才匮乏的问题,着力整合各方力量
党建智库发展,人才是核心因素,没有高端人才,就没有高端成果。宁夏属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党建人才更加缺乏,外围力量薄弱严重影响着党建研究水平和成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注重整合工作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内外互补、上下联动的党建研究人才队伍格局。建设党建专家队伍。为汇聚各方党建专家智力资源,激发党建人才活力,建立自治区党建研究专家库,聘请30名左右政治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研究成果多的同志作为智库专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发挥他们在党建研究工作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特邀研究员队伍建设。每5年选聘50名左右党建研究特邀研究员,制定并落实《特邀研究员管理办法》,注重加强培养和管理,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开展理论研讨、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提高特邀研究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水平。发挥整体研究合力。主动加强与各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的沟通联系,指导他们开展党建研究活动,集中智慧攻坚克难,不断加强会员单位团结互助开展党建研究工作的合力。
针对这个问题,有四点建议:一是要团结凝聚各领域、各行业、各系统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拓宽党建研究视野,形成专兼结合、内外互补、上下联动的党建研究队伍格局,特别是要从高校党建学科设计等方面考虑,着眼培养一批年轻后备人才。二是要用好评价考核杠杆,加大对策建议获领导批示、进入决策、政策运用的奖励力度,以强有力的评价考核杠杆撬动人才从事党建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骨干培养力度,每年举办1-2次党建研究骨干示范培训班,让特邀研究员、各地和有关部门从事党建研究工作的人员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四是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党建人才资源匮乏,建议加大对引才政策、引才力度方面的倾斜支持力度,比如西部省区课题研究指派有关专家作为导师,定期沟通指导,实现多赢。G
(作者系宁夏党建研究会专职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亚兰
针对党建课题研究虚化等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多年来,许多课题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课题研究走过场,形式化、虚化的多。近几年,除了完成好中组部党建所、全国党建研究会部署的重大党建调研任务和党建理论研究外,我们重点加大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重点难点现实问题研究,推出了一批质量高、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坚持把党建研究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中去谋划去思考,第一时间跟进中央、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比如,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战略,先后调研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情况的调研》《生态移民村党建工作情况调研》《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情况调研》《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及发挥作用情况调研》《大学生村官调研》等系列报告,为有关决策和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再比如,人才问题是制约宁夏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调研形成了《全区柔性引才工作调研报告》《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自治区党委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研究。针对党的建设中一些具体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比如,《来宁挂职干部作用发挥情况调研》《全区中小学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调研》《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流失现状及对策》等报告,为有关部门破解难题提供参考。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建议:一是在设置选题时,除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外,尽量做到贴近实际、围绕问题,从党建现实问题出发,靶向明确、有的放矢,将党的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及时纳入研究范围,提高党建研究的实践性针对性指导性。二是在课题评审中,加大对反映党建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党建实际问题课题报告的表彰奖励力度。
针对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着力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智库的作用在于贡献智慧,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但长期以来课题成果转化不足,研究与应用相脱节。据资料表明,我国社科成果转化率仅为5%-10%,党建研究成果转化率更不容乐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着眼破解研究和调研成果空转现象,制定了《宁夏党建研究成果转化办法》,为全国第一家,在成果转化上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扩宽成果转化方式。按照大党建的思路统筹考虑,把各级组织部门、自治区党建研究会所属的党建研究主体及成果全部纳入适用范围,通过提供决策参考、服务政策制定、促进研讨交流、推动成果宣传、拓宽其他渠道等5种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比如,将每年获奖的优秀调研课题报告中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进行集中梳理,提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参考。《“联合党委”:破解社区党建难题的生动实践》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同时,畅通调研信息报送渠道,多篇调研报告被《宁夏信息》采用,有的还被中央办公厅采用。搭建成果转化载体。目前,我们有《党建研究专报》《党建参阅》《党建研究》3个内刊,根据党建研究内容、分量,分报呈报和发送不同的对象和群体,比如专报主要呈报自治区党委常委,同时抄送中组部、全国党建研究会领导。加大成果转化激励。建立统计通报制度,每年通报一次全区党建研究成果转化情况,对研究成果转化排名靠前、转化成效突出的研究机构和个人,适时在全区组织部长会议、自治区党建研究会理事会议上予以表彰。对自治区确定的课题,根据不同的转化效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额外增加经费补助。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建议:一是从中组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层面出台有关党建研究成果转化办法,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克服重研究、轻转化,重成果奖励、轻应用评价的问题。二是层层建立专报制度,拓宽申报报送渠道,将有战略性观点、前瞻性意见,有参考价值、运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摘要,及时呈送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针对基础保障不力的问题,着力夯实智库运行基础
智库有效运行,没有良好的基础保障肯定不行。多年来,没有课题经费,缺少资源共享,许多同志主要凭着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从事党建研究工作,但随着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大家的积极性逐步弱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想方设法积极破解。争取经费支持。面对此前只有少量办公经费,没有专门课题经费的情况,积极协调争取自治区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课题经费30万元,协调自治区国资委党委给予40万元经费支持,每个课题支持1—3万元。为管好用好经费,研究制定了《党建研究会经费管理办法》,首次提出按照不同标准对课题承担单位予以经费资助,对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以追加经费的形式予以激励。特别是针对个人劳动报酬没有标准、不好支付的问题,大胆规定课题费用的60%支付给课题组或主要执笔人。建立党建研究成果数据库。依托宁夏党建网、大组工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了自治区党建研究成果数据库,将一些高质量的课题报告、专题调研、党建理论文章、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等,开展专栏予以发布,实现党建研究成果共享同用,促进党建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建议:一是把各省区市的党建智库建设纳入全国党建高端智库建设范围,全国党建研究会作为总库,各省区市等会员单位为分库,长远规划、一体建设,划分权限、信息共享,提高党建智库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二是设立党建高端智库建设发展专项经费,制定相关的管理、使用、审计办法,为党建智库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针对党建研究人才匮乏的问题,着力整合各方力量
党建智库发展,人才是核心因素,没有高端人才,就没有高端成果。宁夏属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党建人才更加缺乏,外围力量薄弱严重影响着党建研究水平和成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注重整合工作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内外互补、上下联动的党建研究人才队伍格局。建设党建专家队伍。为汇聚各方党建专家智力资源,激发党建人才活力,建立自治区党建研究专家库,聘请30名左右政治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研究成果多的同志作为智库专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发挥他们在党建研究工作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特邀研究员队伍建设。每5年选聘50名左右党建研究特邀研究员,制定并落实《特邀研究员管理办法》,注重加强培养和管理,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开展理论研讨、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提高特邀研究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水平。发挥整体研究合力。主动加强与各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的沟通联系,指导他们开展党建研究活动,集中智慧攻坚克难,不断加强会员单位团结互助开展党建研究工作的合力。
针对这个问题,有四点建议:一是要团结凝聚各领域、各行业、各系统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拓宽党建研究视野,形成专兼结合、内外互补、上下联动的党建研究队伍格局,特别是要从高校党建学科设计等方面考虑,着眼培养一批年轻后备人才。二是要用好评价考核杠杆,加大对策建议获领导批示、进入决策、政策运用的奖励力度,以强有力的评价考核杠杆撬动人才从事党建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骨干培养力度,每年举办1-2次党建研究骨干示范培训班,让特邀研究员、各地和有关部门从事党建研究工作的人员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四是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党建人才资源匮乏,建议加大对引才政策、引才力度方面的倾斜支持力度,比如西部省区课题研究指派有关专家作为导师,定期沟通指导,实现多赢。G
(作者系宁夏党建研究会专职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