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英语”的实质及解决对策探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哑巴英语”的探讨多从原因上入手,但“哑巴英语”实质是什么也应成为探讨的焦点。“哑巴英语”的实质首先是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低的问题,而解决遣词造句能力低和“哑巴英语”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引入“英语解释英语”训练并养成习惯。本文分析了“哑巴英语”与遣词造句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正确使用“英语解释英语”的方法根除“哑巴英语”现象的观点。
  [关键词]哑巴英语 遣词造句 英语解释英语
  
  一、引言
  
  学术界探讨“哑巴英语”(Mute English),主要是考量学生口语水平。零英语基础的人不叫“哑巴英语”,“哑巴英语”特指学习了几年以上的英语,有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但听说能力很差或根本不会的情况。换言之,学生的英语主要处于能阅读,勉强能写一点,但是基本上不能说、不能听的状态,从而出现“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成了中国的拉丁语。
  中国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共经历十年左右或更长的英语学习阶段,英语学习时间每周约4到6个课时,共计两千多课时。可为什么还是产生大量的“哑巴英语”?这问题的确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将对“哑巴英语”的实质进行剖析并对其解决对策提一孔之见。
  
  二、文献有关“哑巴英语”的研究
  
  探讨“哑巴英语”的切入点有两个,一是探讨造成“哑巴英语”种种本质的或表象的原因,一是探讨“哑巴英语”的本质。后一点在文献探讨中常常被忽视,谈得不多。
  探讨“哑巴英语”,有学者从我国英语考试制度、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目的及英语语言环境等入手,但目的是探讨“哑巴英语”的成因;也有学者从我国英语社会文化环境不充分、整体教育模式制约、教材内容落后、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估测试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分析,其研究的也是产生的原因;还有学者从强调复用能力,并在分析输入理论和输出过滤的基础上提出从改进输入的质、加强词组教学以及提高输出过滤的通过率来探讨,但仍是探讨原因问题。此外,有的学者或从“补缺假说”探讨“哑巴英语”或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探讨“哑巴英语”,认为“哑巴英语”都是应试教育的错,但探讨还是脱离不了产生原因的问题。
  综述以上文献对“哑巴英语”的探讨,其共同点是围绕着产生的原因讨论“哑巴英语”,应该说分析都有各自的道理和深度,但也有失偏颇,如“应试教育”说。在中国,不仅是英语,其他所有课程元一不是为“应试”而设。以语文为例,为什么中国学生不会因此而产生“Tin,汉语”现象?显然,真正解决“哑巴英语”,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这就是“哑巴英语”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才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根本问题。
  
  三、遣词造句在汉语单一语境和英汉双语语境下含义的不同
  
  遣词造句有笔头和口头两种形式。本文探讨“哑巴英语”,故指口头方面。
  其实遣词造句能力无论口头还是笔头都是语言表达最起码和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各个国家语文教学中从小学生时就抓的基础教育工作。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语法知识,就具备遣词造句的能力。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遣词造句在母语教学和在英汉双语语境中的含义不同。
  母语教学里,遣词造句要求显然要高些。如汉语,不仅有语法要求(对与错),还有修辞要求(好和不好),句子既要语法通顺,更要有修辞意境。但是,从英汉双语角度出发谈克服“哑巴英语”时,还不能也没必要做到像母语那样的双重要求。相反,从基本语法做起即可,只要语法不出大错,就算达到遣词造句目的。毕竟,一开口就能避免英语语法错误的的学生还是少数。这点必须首先明确。
  这样低要求地理解和界定遣词造句对克服“哑巴英语”有一定意义。不排除英语专业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像汉语那样,做到既从语法角度,又从修辞角度去遣词造句。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勉为其难。
  正因为降低了英语遣词造句的要求,遣词造句才成了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这种训练却常常不被重视,或没有被当作专项训练加以坚持。因为长期缺乏训练,不少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低下,最后形成“哑巴英语”。
  
  四、“哑巴英语”实质是遣词造句能力低下
  
  口头遣词造句能力可以作为即时检测学生是否“哑巴英语”的有效方法。教师随机要学生回答一些简单句子,如What is a bathroom?学生的反应多半是经思考后,说出诸如take a shower的单词。或问What is father?回答:Grandfather’s son!这种例子不一而足。也就是说,只有单词(遣词),而无造句。
  另一方面,口头练习也可用来检验学生是否是遣词造句能力低下或“哑巴英语”,即给学生一个英语单词,然后看他是否能够在大脑里迅速组织英语句子。比如,看到book后,问他“What is a book”,让他稍作思考,他除了能想到book的汉语对等词义“书”之外,很少能在大脑里形成诸如a book is something made of paper这样的英语句子。如再问“What is a washing machine”,他也只能说出汉语“洗衣机”,却不能迅速组织It is a machine that earl washyour clothes之类的句子,则可以肯定这个学生的英语遣词造句的能力极差。
  以上实验说明,表面上学生是在说英语,但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英语单词罢了,根本不是一种造句行为。一旦要求造整句,多数是哑口无言。这就是“哑巴英语”的本质问题,也是遣词造句能力低下的含义所在。
  为什么学生做过大量英语造句练习,也背诵过各种英语情景对话或课文,遣词造句能力却依然薄弱?
  首先,平时做造句练习,都是以学习和掌握新词或词组的用法为目的,不当作口语练习。一旦用法掌握,造句练习的目标就算达到。其次,那些已掌握用法的熟词基本被忽略,教师多数要求记住汉语对等义即可,很少从英语解释的角度加以记忆。正是这种不以口语练习为目的的造句练习,造成学生做的数量虽多,始终不能以遣词造句克服‘哑巴英语”的局面。
  至于背诵课文和情景会话,因为所背都是他人的现成句子,是被动吸收,代替了在大脑中主动遣词造句行为。因此背的数量虽多,却无法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
  五、用英语解释英语训练遣词造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自己动脑做大量的遣词造句训练,说过的英语才会记得深刻。脑子里遣词造句能力提高之后,
  “哑巴英语”自然可以克服。
  那么,有让学生体验遣词造句行为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用英语解释英语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条。问题是,怎样才能有效利用它训练遣词造句能力?
  英语解释英语(payaphrase)作用有二,一是为理解生词难句。这是常见做法,其目的重在训练理解能力,不在口语。一是训练基本的口头遣词造句能力。在第一种作用中,查阅英英字典就是典型的英语解释英语法,而后一种在英语教学中则常被忽略。第二种做法的训练不仅针对生词,同样针对熟词。
  就所谓熟词而言,英语解释英语可谓一石二鸟:首先,改变学生记忆词义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表述为:见英语单词——想汉语对等词义——学习中止。如,father=爸爸。其次,做到既训练遣词,又造句,用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取代传统模式。它可以表述为:见英语单词——反应汉语对等含义——用英语表述其含义(即英语遣词造句)。比如,father[爸爸]he is a man.he is the son nf mygrandfather.etc.又如,若通过遣词造句来解释garden(庭园),在遣词方面,学生必须先要动脑,筛选出与garden相关的词,如ground,flowervegetable等等词汇。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考虑造句,学生必须考虑怎样正确使用语法把它们有机组织成为下面的句子A garden is a piece ofground for growing ng flowers.vegetables.etc。这就是英语解释英语用于训练遣词造句的典例。
  在简述英语解释英语与遣词造句的关系后,以下谈谈训练英语解释英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要变成字典释义大搬家,不要照搬字典。
  英语解释英语的一种做法是查阅英英字典,然后一字不漏地抄录到自己的笔记本里,这很容易造成字典释义大搬家。这种不动脑的习惯应尽量避免。
  第二,遵循“简单”原则,避免过于专业、严谨的解释,尽量“口语化”。
  用英语解释英语主要是为训练口语,不是对词汇作学术解释,所以,要尽量遵循“简单”原则。比如问“Whatis family”,不必考虑“社会的最小单位或细胞”等很专业的角度,只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学过的词汇去表达即可,如afamily has such family members as grandfather and grandmoth-er.father and mother and daughters and sons.etc。这样既训练了口语,又复习了旧有词汇。
  第三,单纯同义词替换不属于遣词造句范围。
  顾名思义,遣词造句包含遣词和造句两方面。只有造句才能暴露学生的语法弱点并加以克服。同义词替换,充其量只能帮助理解生词。比如recently:lateIv.not long ago和lovely:beautiful.Dleasant.enjoyable。这叫只有遣词,而无造句,体现不出语法的使用,所以不属于遣词造句的范围。从克服“哑巴英语”角度看,单纯的同义词替换在遣词造句训练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而要求学生以表达整句为主。
  第四,英语解释英语要最终变成一种平时的习惯。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方法再好,如果不能形成习惯,也于事无补。因此,无论平时有没有人说英语,都要养成在脑子里随时做这种解释练习的习惯。如自问:“What is exercise?”自答:“It issomething like you aye playing basketball.football.running,swimming.”这种自我练习的一大好处是克服外部语言环境不足或缺失,而创造一种存在于自己大脑里的内部语言环境。长期坚持这种的思维活动,“哑巴英语”自然不攻自破。
  
  六、长期的“英语解释英语”的专项训练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影响
  
  长期接受“英语解释英语”专项训练的学生在表达能力上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极强的描述能力和形成散发性思维。如果临时遗忘了某个词汇,他仍然能迂回运用其他的词汇来表达意思。遗忘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经过“英语解释英语”专项训练的学生不会因为忘词而中断表达。比如,学生也许会一时想不起mustache,但仍然可以用“Well.I mean.he has some hair along his chin”来弥补遗忘的不足。而没有受过种训练的学生则可能只会说:“Well.1 want to say something.but I forget theword!”这种能用迂回方式表达意思的能力,正是接受“英语解释英语”口语训练后学生与众不同之处。
  
  七、结论
  
  “哑巴英语”现象不应只从产生的原因上探讨,更应从其实质是什么来讨论。“哑巴英语”的实质首先是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低下,是阅读造句能力不足的恶果,而解决遣词造句能力低下并最终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就是正确使用“英语解释英语”的方式加以训练。
其他文献
语音的学习是掌握一门语言、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石,所以语言学习都是从语音开始的。原因在于在学习语言知识、掌握交流能力之前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沟通。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环境,同时缺乏标准的语音氛围;另一方面,汉语包含了众多的方言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的语音课虽然是学习语言的初级课程,但是因为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学习专业语音知识、掌握或者纠正正确的发音相对来说会
“左”的思想和“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有着很长的历史及恶劣的影响。所以“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一至理名言一经邓小平同志提出,很快就为人们深刻认识。但在中国这
期刊
如果我们自己是一条线,他人他物是另一条线,人与人、人与物会相交于空间内的一点,向一端无限延伸。线条之间是无数不同的角度,它们决定着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方向。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者在体育课程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近年来我国体育课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取向更趋合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成为热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更加注重工学结合及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但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还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钻研,促进我国体育课程的开设更加趋于合理。  关键词: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
《台湾工作通讯》编辑部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婚姻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就湖南而言,从1989年第一例两岸婚姻至今,涉台婚姻已走过23年。目前,湘台两
不知是谁说过,每离开故土一步,必会觉得异常疼痛。
期刊
运动员退役安置直接影响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尽管国家出台了系列运动员保障政策,其效果却不甚理想,邹春兰、艾冬梅及张尚武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我
文章从古文字字形、“牙”与“齿”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齿”本义为“门牙”有待商榷,当作“人口内诸牙齿”更为恰当。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艰巨了。老年群体的思想状况,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要通过研
期刊
涉台宣传是对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两岸关系持续改善与发展的形势下,做好涉台宣传,不仅是服务对台工作大局的需要,也是做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