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的教学情境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巧用游戏、用猜想和验证等来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的衔接、利用生活实际、以实物和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生活、游戏 猜想、验证、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俩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国旗、桌子、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如师生对口令,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口令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溶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形式的互动中,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且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四、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因此,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计算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圆。在计算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的面积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情景由教师创设,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去研究,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探究氛围。
  五、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如下一组算式后,我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
  ①9999×9 9999=? ②127×36 127 63×127=?
  ③(100 8)×125=? ④98×35=?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是我趁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
其他文献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国内共有几十种语言,光汉语就分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作为工具,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影响重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知识,更要掌握使用它的方法,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
期刊
【摘要】古典诗歌多含蓄深沉,鉴赏最大的障碍应该是对意境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意境即形象的表现,是情与景高度的交融,它在诗歌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歌 意境 情感 核心作用  一  中国自《诗经》始,已有三千多年的诗歌史,可说是个诗的国度,而诗歌可谓承载着中华古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加强高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高中语文新课程
自主学习是知识经济环境下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素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构起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和时代特征、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成为必然趋势。为此,我结合校情、学情,初步构建了“引导思维,确定目标——创设情景,以趣引疑——自主学习,提要钩玄——网上探究,拓展延伸——网上协作,共度难关——网上测评,辅导答疑——课堂小结,提炼升华”的历史自主学习模式。  一、该模式含义及其构建
期刊
【摘要】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要善于聆听,良好的互听互学的师生沟通可以融合师生心智,升华生生情操。倾听可以使教师熟识学生特质,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聆听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收获思想,博览众长,为我所用。  【关键词】倾听 聆听 互听互学 教学 小学语文  从1949到今天,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走过63年的历程。60多年来,小学语文在知识教学、能力培养、 智力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系统(养殖桶规格:300 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但教师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点评又是引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走进新课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通过求真、务实、多法的课堂点评使学生更快、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成为提高课堂效益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点评多发 求真务实 思想性 艺术性 生动性 实效性  新课标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让教师走下至高无上的神
【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课程专家 质疑 课堂教学 主动性和创造性 观念与理念 合作者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轻松 愉悦  记得有一次“县教研室课程专家组织全县数学学科带头人到四中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
【摘要】我们要把数学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学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最近发展区中,必须要转变原有学习方式,才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通过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以及比较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获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中的数学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正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最
【摘要】为解决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和大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即编写导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讨论释疑——总结反思,现把一学期的实践作一总结与反思,为形成更有效的政治教学模式提供探索。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一政治 实践  高一是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学习转换和衔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学习将有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