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点法颈丛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评价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深部、浅部的麻醉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改良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超声引导;麻醉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023-03
  颈丛阻滞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相比于全身麻醉,其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且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备受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青睐,目前主要用于颈部手术如颈内动脉膜剥除术、甲状腺手术等。传统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容易引起较多并发症,且失败率较高,膈神经阻滞引起的膈肌运动障碍会直接降低呼吸功能,所以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超声引导技术改良颈丛阻滞[1]。本研究收集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5例,女23例;年龄21~53岁,平均(36.83±2.71)岁;体质量46~72 kg,平均(61.40±5.20)kg。研究组中,男4例,女24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7.21±2.62)岁;体质量47~73 kg,平均(62.51±5.02)kg。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在Ⅰ~Ⅱ级;②术前未使用任何药物;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配合度良好。
  排除标准:①患有颈椎病、糖尿病、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者;②对局麻药物过敏;③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操作前均予以鎮静,所用药物为咪唑安定(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1)1 mg +氟哌利多(生产企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32)1 mg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00)20 μg,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
  对照组传统颈4(C4)一针法颈丛阻滞的具体操作:将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定位成穿刺点,以食指对C4横突进行触及,针头垂直皮肤的状态下进针,予以0.75%罗哌卡因(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36)+2%利多卡因(生产企业: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04)等量混合液5 mL进行局麻,单侧颈深丛阻滞即完成。于同一穿刺点进行颈浅丛阻滞,进针点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出现突破干后予以10 mL局麻药注射,以同样的方法将对侧颈浅丛阻滞完成。
  研究组高频探头超声引导下改良颈丛阻滞的具体操作:选择仰卧位,垫高颈后部,放松肩部,将颈部充分暴露出来,头保持后仰状态,同时转向阻滞对侧的方向。标记胸锁乳头肌后缘中点(C4横突尖处),C2确定的为胸锁乳头肌后缘和乳突尖下1.5 cm的位置,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予以局麻药物(同对照组),C3横突水平对胸锁乳突肌横跨处置入超声高频探头(6~13 MHz),对颈部结构进行显示。常规消毒超声探头外缘,利用超声引导平面内技术局麻探头纵轴外侧中心部位,将血管避开,于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向C3横突外侧端穿刺,将5 mL局麻药注入,再将穿刺针退出,此时C3横突阻滞完成。高点选择C4平面,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纵向轻置高频探头,常规消毒C4处后进行局麻。通过超声引导平面内技术,自探头头侧将穿刺针刺入,顺着探头进行纵轴刺入。进针点为浅筋膜层面,进针期间将6~8 mL局麻药注入至颈筋膜前,促使药液在胸锁乳突肌后缘C4~C6体表投影内均匀分布。此时双侧颈前皮支阻滞完成。完成阻滞后进行1 h左右的观察,再开展手术。
  1.4  观察指标
  评定麻醉效果:对切皮及分离浅筋膜(浅部)、切开颈筋膜、分离并将甲状腺切除(深部)的麻醉效果加以评定,其中阻滞范围极其完善,未出现疼痛感,保持安静状态,表示Ⅰ级;阻滞范围并不完善,存在疼痛感,予以局部浸润麻醉后有所改善,表示Ⅱ级[2];需调整成全麻的麻醉方式,表示Ⅲ级。统计两组胸闷、呼吸困难、声嘶、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浅部、深部的麻醉效果评分给予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各为7.14%、39.29%,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讨论
  传统一点法颈丛阻滞的麻醉法是以往临床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常用麻醉方法,虽然其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容易引起膈肌麻痹、声嘶、Horner综合征等问题,临床应用有限制。C3横突阻滞颈深丛的方式,因为和膈神经主干是远离的状态,所以可将膈神经阻滞导致的膈肌运动减弱的现象明显减少,避免出现膈肌麻痹的情况。对颈深丛进行阻滞的同时可以减小对膈神经造成的影响,进而起到安全阻滞双侧颈深丛的作用[3]。颈浅丛阻滞主要是对颈皮神经进行阻滞,传统的阻滞浅丛主干神经分支方式,受到浅丛神经位置变异、穿刺针的深浅不能定位等影响,并不能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容易失败。超声引导下改良颈丛阻滞通过在颈阔肌层面、颈筋膜浅面进行局麻药的注射,可对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内侧支的颈前皮支起到完全阻滞的作用,定位准确,阻滞效果显著,且麻醉起效迅速,麻醉达成时间与传统一针法无差异[4]。超声定位技术的优势包括:其可帮助操作人员实时了解和掌握目标区域的解剖学信息,准确进行神经定位,避免“盲探”性操作,不会损伤周围组织,切实提高阻滞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超声能够对颈鞘、鞘内颈从静脉、动脉、迷走神经等颈部其他重要结构进行辨别,同时充分显示颈部解剖分层、骨性結构、椎动脉等信息,确保穿刺针在横突前结位置,准确进行局麻药的注入即可实现颈丛神经的有效阻滞,避免穿刺时对血管造成损伤,同时避免误入椎管的情况发生,维持循环稳定性,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6]。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深部、浅部的麻醉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由此证明,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侯瑞雪,尹橙,王天龙.全身麻醉或联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0,41(2):253-256.
  [2]林莉,蒋鑫,罗仕元,等.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辅助定位颈浅神经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0,41(3):298-302.
  [3]郑雁,叶秀清,陆辉.电针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5):430-433.
  [4]齐文健.颈丛阻滞麻醉联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6):59-61.
  [5]郑浩,施通,施克俭,等.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8,6(27):1909-1913.
  [6]杨林译,谢红,沈江,等.关于超声引导下一点法或三点法颈丛阻滞的效果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2):39-4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评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对肢体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青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偶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参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相关评分。结果 两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目的分析计算上海市静安区户籍居民健康期望寿命(HALE)。方法于2017年6—8月,以全区14个街道(镇)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4 159名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评健康量表收集居民健康状况资料,采用CHOPIT模型对自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校正后获得居民健康率,18岁以下人群健康率采用18岁组参数予以替代,使用Sullivan法计算上海市静安区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结果4 159
摘 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放疗的7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施加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生活质量和口腔黏膜功能。结果 干预组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22.22%,低于常规组的50.00%;干
摘 要:目的 探讨含有左氧氟沙星的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郯城县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7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常规化疗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研究数据。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摘 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521医院收治的68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延续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
摘 要: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采取术前微视频结合传统术前访视对其满意度、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取单一的传统术前访视护理,研究组基于此基础采取术前微视频,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相对于常规组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海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内容,研究组予以常规护理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目的分析浙江省8月龄儿童同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定浙江省两市满8月龄健康儿童,将儿童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配至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组(试验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单独接种组(对照组)。分别在疫苗接种前和疫苗接种后的6周采集儿童的静脉血1 ml,检测麻疹、风疹的血清中抗体浓度,评价疫苗接种前后的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同时
摘 要: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结构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结构性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摘 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怒江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研究组(84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336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并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中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年龄、有冠心病史比例、肌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