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共患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与单纯失眠患者疗效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不同类型失眠障碍的疗效及疗效的对比。

方法

84例符合失眠障碍诊断的患者,按照其是否伴有躯体疾病分为单纯组(42例)和共患组(42例)。两组分别给予CBT-i干预。采用自陈式心理量表及睡眠日记来测量被试的失眠情况及与失眠有关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上述测量分别于治疗前(基线)、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第4周及第16周对两组被试施测,用以评估两组在接受CBT-i治疗后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并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结束时,单纯组的平均睡眠潜伏期由51.72 min降至10.53 min(P < 0.01),平均总睡眠时间由317.74 min升至355.49 min(P < 0.01),平均睡眠效率由71%升至95%(P < 0.01);共患组平均睡眠潜伏期由59.26 min降至15.67 min(P < 0.01),平均睡眠效率由68%升至90%(P < 0.01),平均总睡眠时间无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的改善具有持久性(P < 0.01);单纯组在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共患组(中位值比较:10.00 min比13.93 min,P < 0.05;355.71 min比327.85 min,P < 0.05;95%比91%,P < 0.01),其他心理及睡眠指标与共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第4周及第16周单纯组在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共患组(P < 0.05)。

结论

CBT-i对失眠障碍患者总体是有效的,但是与单纯失眠障碍的患者相比,伴躯体疾病的失眠障碍患者在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方面的治疗效果不如前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肥胖小鼠肠内容物与肠道黏膜的菌群多样性差异。方法C57BL/10小鼠高脂喂养12周(10只),收集小鼠结肠内容物与结肠黏膜样本,提取肠道菌群DNA,Illumina平台二代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多样性和物种差异分析。结果肥胖小鼠结肠内容物及结肠黏膜的菌群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同(ACE指数250比285,Chao指数257比291,Shannon指数3.84比3.97,Simpson指数
目的初步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T细胞(Tfh)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性间的关系。方法纳入38例初发未治疗的MPO-AAV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fh及其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死亡蛋白-1(PD-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
期刊
期刊
期刊
回顾性分析150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对PHPT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女性组的血清校正钙(TASC)低于男性组[(2.86±0.35)mmol/L比(3.02±0.40)mmol/L,P=0.022];女性甲状旁腺腺瘤(PA)组的TASC低于男性PA组[(2.84±0.28)mmol/L比(3.03±0.34)mmol/L,P=0.00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究轻型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CHANCE)"血样亚组3 044例急性轻型卒中或中高危TIA患者,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等血清指标。主要终点事件为90 d内的任意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根据"全球应用链激酶和
探讨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DM-CIDP)的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特点及治疗。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6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电生理及治疗情况等,其中10例为DM-CIDP,占全部CIDP患者的27.8%。DM-CIDP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合并症的CIDP(NDM-CIDP)组患者[(56.7±10.0)岁比(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