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学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思考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e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教育乐趣。
  一、做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师
  1. 更新自身的观念,提高自身素养。一位成功的数学教师的课堂不仅散发着理性的光辉,还放射着人类情感的光芒。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的老师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常常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有没有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回应和良性的引导。
  2. 更新自身知识,充分挖掘教材。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加工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在对新知识的讲授中始终贯穿人文精神的渗透。而在浩如烟海的数学史中,更存在着无数感人的故事和片段。
  教学中结合所学习的内容,适当地穿插和介绍一些数学史的内容,介绍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讲述前辈数学家们的故事和轶事,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形成。
  二、教学过程要散发人文光辉
  1. 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现有态度和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向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个向善的种子,有了尊重他们的老师,也许这些种子就会发芽。人类的快乐体验这一积极品质是影响人心理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模式。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
  2. 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层层探讨与研究,灵活多变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建立师生之间气氛活泼,多向交流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在与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宏观把控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向和重难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挖掘数学中蕴藏的哲理。数学本就充满了文化韵味。如何设计,就是教师的心思独运了。同样的一道题,解法1思路简单但计算复杂,解法2思路灵巧但计算简单,经过教师的演绎和点拨之后,学生自然就有了“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悟;学习乘方知识时,1.01365=37.8,0.99365=0.03又在提示学生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这都是老师与学生一起体验的充满哲理的过程。
  三、教学评价应多元化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過程中的发展与变化,以及面对困难所体现出的挑战困难的决心和解决困难的智慧。打造多元评价体系,才能使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各自的发展。
  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钱学森说“科学与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内涵,不打自垮。对于一个人来说,科学素养是强身之道,人文素养则是立身之本。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发展,使其成为更具发展潜力的人。
其他文献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育人质量的现实需要,旨在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
介绍了100 mm特厚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Q370R的研制过程。采用连铸-轧制-热处理工艺,通过成分设计、轧制及热处理工艺设计,得到细小、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使各项性能指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折危险度增加等为症候群的疾病。尤以老年患者居多,为观察老年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发病特点,现将我院1993~1996年度骨科急诊人数进行分类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促其广泛互动,发展能力素质.但如果对学困生关注不够,不能及时疏通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障碍,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教学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重
“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而且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进一步获得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改变,对于“练习”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但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对练习把握不好,设计
【摘 要】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也不是在老师的灌输中就会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低年级抓起,从每节课抓起,把握各种训练时机,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性训练,才能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好语文。  【关 键 词】 语言文字;教学效率;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铝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中硅、硼和铝元素的浸出情况.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GOES)测试了铝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浸出
在150 ℃下对半固态亚共晶Sn-52Bi浆料分别进行5,10和15min的机械搅拌,采用真空吸铸水冷制备出半固态SnGBi合金,测试了半固态SnGBi合金的组织、力学与热性能,研究剪切力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