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技能的开发和提高,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应用技能,培养职业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有利于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合作双赢之目的。但由于食品生产比其他行业有更高、更严格的时间、安全要求,需要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很快实现身份转变,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和节奏,因此需要将学校教学与工厂顶岗实习进行无缝对接。
要真正实现教学与顶岗实习无缝对接,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职业导向教学”
.在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一方面企业需求的是实用、好用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要自主择业、创业。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要求,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专业的培养方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引领,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实现由“教师为主体” 转为 “学生为主体”,从“重理论”转为“重技能”,从“学业导向”转为“职业导向”。坚持贯彻“学生为主”“技能为先”,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大胆改革创新,变学后做为学中做和做中学,增加学生的实践、参与、互动、合作和交流。加快推进 “职业导向”教学,较多地融入顶岗实习食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优秀企业文化等内容。
二、改革教学内容 ,推行“实用教学”
食品专业系列课程是研究食品的组成 、特性 、营养、安全 、加工工艺及加工贮藏运输过程所产生的化学变化,以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等的实用型科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专、深 、细 ,过分偏重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明显不足;许多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用处不大、甚至用不到,实用技能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后无从下手;课堂信息量太少,结论、论证、说明、讲解都是现成的,学生亦是被动地听讲和记忆,很少去思考、评判和创新,制约了学生探索与研究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岗位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种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删除不实用的内容,把与食品科学和工程发展相关的综合性 、实用性实验内容纳入到教学当中 ,以“贴近生产”“问题解决”“专题探究”等方式加强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改变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学习已知和定论知识的传统,支持学生实践创新,提升生产实用技能,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等新尝试。
三、改进教学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职工之间“零过渡”,“体验教学”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更要激发学生亲自经历、亲身感悟。通过组织学生分小组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经历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实践操作、观察记录和完成后的数据统计、分析预测、评价总结等全过程,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受益匪浅。
“体验教学”是为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做的准备活动,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到与企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时组织学生到食品企业参观见习,例如:在学习《肉制品工艺学》时,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直观地了解加工工艺、车间布局、食品检验、工厂制度等知识,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加深对企业工作的体验,为想象中的工作岗位提供心理预期和参考,这样待真正的岗位到来时,学生才不会感到陌生和盲从。另一种是学生在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前完成课程设计,学生顺利完成自己课程设计的同时学到了最实用的技术,拓展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实验实践技能,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德育模式,探索“挫折教育”
食品专业的一线工作岗位相对比较辛苦,要想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过程情绪平稳并且快速适应,德育中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探索“挫折教育”,需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懂得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屡遭挫折的人 ,因为能经受挫折的人往往具有高情商。智商使人得以录用,而情商使人得以晋升;同时,经历更是一种财富。
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从教育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踏入实习岗位时更平坦、更顺利。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与顶岗实习无缝对接,培养实用、好用、经用的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技师学院)
要真正实现教学与顶岗实习无缝对接,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职业导向教学”
.在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一方面企业需求的是实用、好用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要自主择业、创业。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要求,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专业的培养方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引领,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实现由“教师为主体” 转为 “学生为主体”,从“重理论”转为“重技能”,从“学业导向”转为“职业导向”。坚持贯彻“学生为主”“技能为先”,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大胆改革创新,变学后做为学中做和做中学,增加学生的实践、参与、互动、合作和交流。加快推进 “职业导向”教学,较多地融入顶岗实习食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优秀企业文化等内容。
二、改革教学内容 ,推行“实用教学”
食品专业系列课程是研究食品的组成 、特性 、营养、安全 、加工工艺及加工贮藏运输过程所产生的化学变化,以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等的实用型科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专、深 、细 ,过分偏重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明显不足;许多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用处不大、甚至用不到,实用技能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后无从下手;课堂信息量太少,结论、论证、说明、讲解都是现成的,学生亦是被动地听讲和记忆,很少去思考、评判和创新,制约了学生探索与研究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岗位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种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删除不实用的内容,把与食品科学和工程发展相关的综合性 、实用性实验内容纳入到教学当中 ,以“贴近生产”“问题解决”“专题探究”等方式加强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改变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学习已知和定论知识的传统,支持学生实践创新,提升生产实用技能,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等新尝试。
三、改进教学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职工之间“零过渡”,“体验教学”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更要激发学生亲自经历、亲身感悟。通过组织学生分小组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经历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实践操作、观察记录和完成后的数据统计、分析预测、评价总结等全过程,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受益匪浅。
“体验教学”是为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做的准备活动,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到与企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时组织学生到食品企业参观见习,例如:在学习《肉制品工艺学》时,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直观地了解加工工艺、车间布局、食品检验、工厂制度等知识,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加深对企业工作的体验,为想象中的工作岗位提供心理预期和参考,这样待真正的岗位到来时,学生才不会感到陌生和盲从。另一种是学生在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前完成课程设计,学生顺利完成自己课程设计的同时学到了最实用的技术,拓展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实验实践技能,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德育模式,探索“挫折教育”
食品专业的一线工作岗位相对比较辛苦,要想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过程情绪平稳并且快速适应,德育中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探索“挫折教育”,需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懂得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屡遭挫折的人 ,因为能经受挫折的人往往具有高情商。智商使人得以录用,而情商使人得以晋升;同时,经历更是一种财富。
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从教育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踏入实习岗位时更平坦、更顺利。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与顶岗实习无缝对接,培养实用、好用、经用的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