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言语伤害与预防机制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高达2/3以上的小学生正遭受教师的言语伤害,小学教师言语伤害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对湖南、四川、陕西3省11所小学共1100名学生和125名教师进行访谈、课堂观察后发现,小学教师口头和体态言语伤害行为普遍存且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兴趣造成负面影响。文章还就尝试建立教师言语伤害预防机制,如构建言语伤害预防相关主题教师培训体系、合理运用教师体态言语等进行了探讨。
  2006年8月,我国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对教师言语伤害问题做出相关规定,指出学校老师若针对未成年人说出“你比猪还笨”“你简直就是个废物”“你缺心眼啊”类似的侮辱性语言,将会受到惩处。同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修订通过该草案,在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国家对教员损害中小学生尊严行为治理提出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问题的重视,也表明了校园体罚、变相体罚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的迫切性。
  一、小学教师言语伤害现状分析
  笔者在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对湖南、四川、陕西3省11所小学共1100名学生和125名教师进行访谈、课堂观察后发现,77%的学生和85%的教师认为言语伤害不同程度地在小学校园中发生。这一调查表明,高达2/3以上的小学生正遭受教师的口头和体态言语伤害。
  (一)口头言语伤害行为
  我们将教师言语失范行为依次归纳为:
  1.“评价型”。某些教师会对班里学生使用揭短或盲目定论的言语,如“你是猪”“你蠢得像头牛,牛都比你聪明些”“你无可救药”;
  2.“讽刺型”。某些教师习惯用尖酸刻薄的言语挖苦或刺激学生,例如某教师正在进行课文示范带读,但学生C却一直超大声地跟读。该教师训斥:你生病了吗?!
  3.“粗鲁型”。如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热身,但学生E却不断用手干扰身旁认真操练的同学。教师冲着E大声呵斥:搞什么鬼?手痒?要不要我来你几下?你滚到前面来!
  4.“驱赶型”。有时为了让教学顺利进行,教师会对某些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使用驱赶性言语。例如“你别恶心,懒得管你!回家叫你爸妈管去!”
  (二)体态言语伤害行为
  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存在体态言语伤害行为,他们沦为了学生口中的“冷面杀手”。其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指指点点或用手指指着学生等;
  2.对不喜欢的学生或者后进生总流露出冷漠、嫌弃、鄙视的表情,有时候会对学生的提问充耳不闻甚至冷眼相对。
  二、教师言语伤害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言语伤害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经常遭受言语伤害就极有可能造成学生情绪不稳,烦躁不安,从而导致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如不及时干预治疗,严重者很易发展为焦虑症。相对于体罚这种显性的教育暴力而言,教师言语伤害具有迟滞性和隐蔽性,成了一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尽管教师言语伤害行为一般不会对学生身体造成直接伤害,但教师言语刺激很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引起焦虑症、学校恐惧症、抑郁症等,这些疾病虽由心理引起,但如长期得不到排解,会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二)言语伤害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教師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和维持的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如“你真笨”“你永远都学不会”“该问的不问”等言语伤害行为却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往往源于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而学生自信心的缺乏大多又来自教师的不当评价。我们问学习不好的学生“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一些学生回答说“老师说我脑子笨,再学也学不好。”“老师说全班就我最差了。”显然,教师言语伤害行为让学生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内在的、不可改变的因素,从而很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彻底丧失。
  三、建立教师言语伤害预防机制
  (一)构建言语伤害预防相关主题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言语伤害预防相关主题教师培训体系:
  1.以“言语伤害预防”为主题,设置系列相关课程和教材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具体来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围绕明确主题展开的课程能使教师真正了解到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为预防言语伤害筑起第一道防线;而教师课堂话语分析课程辅以教育管理部门编写的“教师忌语”和“教师范语”等教材则在对比言语失范和言语适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言语能力,大大降低有意或无意言语伤害行为的发生概率。
  2.加强师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完善教师道德形象。该部分侧重于教师个人德行的实践层面,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督促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二)合理运用教师体态言语
  教师首先要学会运用体态言语清楚地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如经常对学生微笑、点头赞许、爱抚的拍拍肩膀等,这些体态言语释放出积极信号——“我相信你”“你肯定行”“你一定会成功”,能让学生感到被关心和被鼓励;其次,教师对学生言语的音域、音速、音量以及特殊的语调,甚至是伴随言语而出现的笑声、哽咽声等都能表现丰富的感情,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多媒体语料库的湖南吉首方言语用小品词研究”(项目编号:15YJC740043)】
  【作者单位: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方法,旨在提升教师情感修养、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小学阶段的启蒙学科,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学
陶行知先生在《生命教育之特质》一文中提及: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有真假之分,教育也有真假之别。他说:“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见在陶行知的眼里“真教育”应该是一种贴近生活、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展开,而又为生活服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能力的教育。他崇尚的是
近几年来,食物中毒、踩踏、溺亡、校园伤害等學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安全自救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逐渐渗透自救方法,降低安全损失程度。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的渗透进行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体育教学内容标准也有了四大分类: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向学生逐渐渗透自救方法,既可以增强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魂、中国的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要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新时代的要求。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呢?下面就从我校对于渗透优秀传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生命和关键,为了促使小学体育课堂具有有效性,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制度,在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喜欢学习。本文针对基于羊群效应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引言  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之为从众效应,是指个人观念或者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进行“综合性学习”,这可说是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空间就有多大,语文教学的资源就有多丰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就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是围绕数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作为数学教师,除了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外,还要充分认识问题的重要性,让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线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巧设的问题情境与师生教学互动中衔接
在现代汉语中,“沐浴”是个复合词。它是由古汉语的“沐”、“浴”复合而成的。《说文解字》解释:“沐,濯发也。”“浴,洒身也。”在古汉语中有“洗”这一动作的还有“洗、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