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地理课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新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以及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为此,新标准更加注重初中地理教学要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笔者在近年的地理课教学实践中,本着生形象生动、激发兴趣、集中注意、承上启下等原则,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大胆创新,使用新的导入方法,使新课有良好的开端,保证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习间接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结果的兴趣,这种兴趣,虽然理念性强,但持续时间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为唤起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在开始时,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中,在每章、每单元的导言中,讲讲学习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告诉学生:学好地理,使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为今后我们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知识素养。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环境保护、国土规划、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南。学好地理,长大后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使祖国强盛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家乡富裕起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较为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兴趣。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①手势法:如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②口诀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用此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③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住等;(4)图象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④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
三、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蕴疑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
四、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能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使教学深入浅出,化繁为易,利于学习和记忆。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的再现,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我国的“地震火山”时,可播放地震、火山的实景录像;讲“地上河”的形成时可利用微机模拟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岸堤逐步升高的过程,从而拉近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景之中,加深感知和记忆。
五、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的方式很多,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组织各项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等等。从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的作用,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地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收集素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目的、要求及学生的特征、知识结构、心理需求等特点,选择一些恰当、新颖、具有启发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材料,进行地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忌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标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下地理课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王永春
[3]赵华.中学地理课堂活动的思考[J].观察思考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
[5]《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6]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J]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习间接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结果的兴趣,这种兴趣,虽然理念性强,但持续时间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为唤起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在开始时,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中,在每章、每单元的导言中,讲讲学习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告诉学生:学好地理,使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为今后我们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知识素养。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环境保护、国土规划、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南。学好地理,长大后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使祖国强盛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家乡富裕起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较为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兴趣。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①手势法:如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②口诀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用此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③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住等;(4)图象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④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
三、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蕴疑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
四、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能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使教学深入浅出,化繁为易,利于学习和记忆。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的再现,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我国的“地震火山”时,可播放地震、火山的实景录像;讲“地上河”的形成时可利用微机模拟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岸堤逐步升高的过程,从而拉近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景之中,加深感知和记忆。
五、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的方式很多,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组织各项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等等。从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的作用,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地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收集素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目的、要求及学生的特征、知识结构、心理需求等特点,选择一些恰当、新颖、具有启发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材料,进行地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忌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标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下地理课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王永春
[3]赵华.中学地理课堂活动的思考[J].观察思考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
[5]《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6]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J]